植物神经紊乱是现代医学的名字,症状涉及消化、循环等多个方面。
这个疾病的特点就是和情绪有关,出现明显躯体不适,但是各项检查没有异常。
和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对比,植物神经紊乱的情绪异常没有超过躯体症状不适,还能自我调节,以躯体不适为主。
如果植物神经紊乱没有得到正确治疗,躯体的痛苦折磨会加重情绪的异常,演变成心理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如果你感觉不舒服,但是检查没有异常,不用担心,这说明是能量层面的问题,不是器质性病变。中医最擅长处理能量层面的异常,只要辨证正确,不仅能消除症状,还能改善循环,促进身体原本的治愈能力。
医案举例一、患者主诉
32 岁的林女士自诉:近半年来,频繁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的症状,甚至在安静状态下,心跳也会突然加快。
同时伴有严重的失眠,每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即便勉强入睡,也多梦易醒,清晨醒来后仍感疲惫不堪。
此外,还伴有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进食后症状尤为明显
她先后在医院,进行了心电图、心脏彩超、胃镜等一系列详细检查,结果均显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然而,这些不适症状却持续存在,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情绪也变得愈发焦虑烦躁。初次接诊时,林女士神情憔悴,面色萎黄,眉头紧锁,言语中感到明显焦虑情绪。

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问诊得知她平时伴有情绪低落,容易紧张。其脉象细弱,左关脉弦。
二、辨证分析
综合四诊信息,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肝气郁结。
长期的工作压力导致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于心,心失所养,故而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同时,气血亏虚,不能濡养头目,则头晕目眩;气虚则神疲乏力,语声低微;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情绪焦虑紧张。
三、开方用药
依据辨证结果,选用归脾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
四、复诊情况
两周后复诊,林女士诉心悸、胸闷症状有所减轻,睡眠质量稍有改善,每晚能入睡 3 - 4 小时。食欲也略有增加,腹胀腹痛的发作次数减少。但仍感头晕乏力,情绪波动较大。效不更方,在前方基础上,略微调整即可。
二诊后,林女士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心悸、胸闷基本消失,睡眠可延长至 5 - 6 小时,且多梦易醒的情况显著改善。食欲恢复正常,腹胀腹痛未再发作。情绪也较为稳定。

调整方剂,减少疏肝理气之品,增强健脾益气养血之力
第6次复诊时,所有症状已经全部消失,结束治疗,嘱咐注意自我调节放松,增加运动减少压力。
总结这个案例里,患者的植物神经紊乱症状表现多样,涉及心血管、消化、神经等多个系统,但通过中医细致的辨证论治,抓住心脾两虚、肝气郁结的核心病机,精准用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充分体现了中医 “整体观念” 和 “辨证论治” 的特色与优势,对于现代医学难以明确病因的植物神经紊乱等功能性疾病,中医从能量层面进行调理,不仅能消除症状,还能改善机体的整体状态,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有效阻断疾病向更严重方向发展,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