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推进,国产的仿制药的价格大幅下降,确实是实打实地为患者减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仿制药,很多患者心中仍存有疑虑:仿制药真能和原研药“一模一样”吗?价格相差几十倍,仿制药能放心用吗?
一、原研药和仿制药价格差几十倍,差在哪?很多患者之所以倾向于选择仿制药,肯定还是看准了它便宜,但与此同时也会存在担忧,毕竟国产的仿制药和进口的原研药价格能相差几倍,有些甚至相差几十倍,事关生命的用药大事,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那这几十倍的价格差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其实,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价格差主要还是在研发成本上,因为原研药从无到有,药企需耗时十几年,投入资金可达数亿美元甚至更高,再加上推广新药的费用,这些成本都会分摊到药品价格中。而仿制药是在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依据原研药配方和生产工艺仿制,无需重复进行大规模研发,研发成本大幅降低,所以价格就更低。
目前,为了保障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具有可比性,我国推行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在活性成分、质量和疗效等方面,应与原研药一致,能够在临床上相互替代使用。可以说,一致性评价的推行,确实给患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仿制药在各个方面都能与原研药完全等同,尤其是一些特殊剂型的药物,毕竟有些工艺是没办法“模仿”来的。

1. 治疗窗狭窄的药物:治疗窗狭窄的药物是指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的药物,剂量稍有偏差就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为什么建议选择原研药?
①生物等效性差异:虽然仿制药通过了一致性评价,但其生物等效性范围(80%-125%)比原研药更宽,这就意味着仿制药的有效成分进入体内的速度和程度可能与原研药存在一定差异。
②个体差异影响:对于治疗窗狭窄的药物,即使微小的剂量差异也可能导致疗效不足或毒性反应,而个体差异会进一步放大这种风险。
代表药物:
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抗凝药: 华法林;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2. 特殊剂型的药物:比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吸入制剂、肠溶制剂、生物制剂等。
为什么建议选择原研药?
①制剂工艺差异:特殊制剂需要经过特殊工艺,才能达到理想的用药效果,比如缓控释制剂要实现药物成分在体内的缓慢、匀速释放;吸入制剂要将药物精准递送到呼吸道等,这些工艺复杂,对生产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原研药厂家常有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
②用药效果差异:不同厂家的制剂差异落到实处就是药效差异,比如吸入装置的差异会影响药物递送效率;缓控释制剂的释放机制差异会影响药物疗效;肠溶制剂的肠溶包衣差异会影响药物溶解等,这些最终肯定都会影响药效和安全性,那原研药在这方面就更为成熟。
代表药物:
缓控释制剂: 硝苯地平控释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等;吸入制剂:沙丁胺醇吸入剂、布地奈德吸入剂等;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等;肠溶制剂:阿司匹林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片等。
3. 儿童用药:14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的专用药品。
为什么建议选择原研药?
①儿童用药安全性要求更高: 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需要更严格的安全标准。
②仿制药的临床试验数据有限: 一些仿制药可能缺乏儿童用药的临床试验数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儿童人群中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代表药物:
抗生素: 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抗癫痫药: 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
除了上述3类药物外,以下情况也建议优先选择原研药。
①需长期服用的药物: 长期服用的药物,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尤为重要,选择原研药更放心。
②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要求高的患者: 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建议选择原研药,以降低用药风险。
③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原研药的价格通常高于仿制药,但对于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选择原研药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仿制药的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降低了医疗费用。但是,并非所有仿制药都能完全替代原研药。当然,选择药物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经济条件等因素,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最后,提醒大家:
买药不是买菜,不要盲目追求低价,而忽视药品质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定期复查,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作为药学从业人员,这篇文章还是不错的,特别是第一条,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之间差得不多的,也就是作者说的治疗窗口窄的药物,选择原研或者大厂的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