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一步步走向肠癌!警惕:肠癌不只便血,这些症状最易被忽视

小王的备忘录 2025-03-20 08:23:14

“我大便不成形有好多年了,最近老肚子疼,不会是肠癌吗?”

“我今天排便看到血丝了,吓死了,不会是得了肠癌吧?”

“我之前老便秘,最近不便秘了,倒是开始拉肚子了,不会是得了不好的病吧?”

现在铺天盖地的信息太多了,很多人平时稍微有点不舒服就去自查,结果一查就是“癌症”,然后就各种担心。也是,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别说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就是听到身边人患癌,都够人唏嘘好几天的。

其实,要我说自己的身体还是自己最清楚,如果能吃能睡能拉,哪怕有点小问题,也不必过于担心。就像是肠癌这样的病,如果真要发生肯定是有征兆的,只不过因为很多人碍于肠镜检查的痛苦,一开始就寄希望于在网上找病因,寻个心理安慰,结果一拖再拖,等到严重了再去医院,这时候可能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就好比我接下来要分享的病例。

患者,36岁,最开始就是觉得老想上厕所,但有感觉又排不出来,就跟便秘一样,但隔三差五地还会拉肚子,他都觉得是吃东西吃坏了肚子,都没在意。

再到后来,这种想上厕所又排不出来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几乎每天都会来上几次,有时候还觉得肚子疼。这时候患者应该是觉得难受了,但也没去医院,就只是去网上找答案了。虽然有些答案挺吓人的,但他想着自己还年轻,也没在意,就当肠胃炎,买了点药吃了。

可是,症状还是反反复复,越来越严重,没办法只能去医院,结果医生直接建议做肠镜,但他嫌麻烦,就只查了个血,做了个彩超,也没查出个什么来,医生就给开了点胃药吃了。可想而知还是没啥用,后来他又不知听谁说的,可以找个中医调理一下肠胃。然后他也去了,但依旧不见好转。

直到别人说他瘦了一大圈,他才意识到确实得去做个肠镜好好查查了。

结果其实很快就出来了,因为患者还年轻,医生也没有瞒他,就说情况不太好,需要进一步检查。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患者还心存侥幸,觉得是医生搞错了。当天下午,患者就去了市医院,还专门找了关系,非得要再检查。

最终结果出来了:肠癌晚期。

前前后后差不多得有一年多的时间吧,如果在有症状的时候就及时做个肠镜检查,可能还是有机会的。因为肠癌早期的治愈率是很高的,更何况患者还这么年轻,可能做个手术也就解决了。可是,现在的他选择了放弃治疗,回家等死。

这,就是癌症的可怕之处。

一、警惕:这些异常信号,都是肠癌发病征兆!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会有个肠胃不舒服的时候,腹泻、便秘、腹胀等等,这些症状都很常见,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能忍就忍了。但还是那句话,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小毛病可以忍,但如果是持续的、反复的、进展性的毛病,即便看着“小”,但也可能是大毛病的征兆,一定得重视才行。

1. 排便习惯改变:最易被忽视的“红灯”。专家共识指出,排便习惯改变是早期肠癌的最常见症状(占68%),但仅有12%的患者因此而就医,主要还是因为这些症状很常见,早期的话也不严重。

①便秘与腹泻交替:肠道肿瘤可能干扰肠道正常蠕动,或者导致部分阻塞肠腔,引发排便规律紊乱,表现为一向规律的排便变得不规律了,便秘、腹泻交替或者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减少,且持续数周,这绝不是简单的消化问题。

②里急后重感:老觉得有便意,但是又排不出来,排不干净,或是排便后仍有坠胀感,这可能不是有粪便,而是肠道内的肿瘤在作祟。

③大便变细变扁:肠道肿瘤挤压还会使粪便形态改变,若发现大便变细,像挤牙膏一样,或者大便表面有明显凹槽,甚至带有黏液、脓血,这可不是普通的肠道炎症能解释的,一定要尽快就医检查。

2. 腹痛腹胀:别总归咎于“肠胃炎”。生活中吃坏东西、消化不良时,也会有腹痛腹胀的感觉,但通常很快就能缓解,但是肠癌引发的腹痛腹胀具有持续性和渐进性。

①定位模糊的隐痛:早期多为间歇性钝痛,疼痛较轻,集中于下腹或脐周,不太引人注意,随着时间推移,疼痛会逐渐加重,发作频率也会增加。

②肠梗阻征兆:肿瘤逐渐增大,还可能导致肠梗阻,这时腹胀会变得更加严重,伴有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说明病情已经进一步发展。

3. 全身性症状:癌症的“无声警报”。不只是肠癌,所有癌症除了发病部位的相关症状外,还会有一些全身性的表现,这与癌细胞的侵袭有关。《柳叶刀·肿瘤学》研究显示,肠癌患者在确诊前6个月,60%已出现疲劳、消瘦等全身症状。

①不明原因消瘦:在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体重却明显下降,这是因为癌细胞的生长需要消耗大量营养,导致身体出现营养不良,进而体重减轻。如果半年内体重下降>5%,需高度警惕。

②贫血与乏力:癌细胞对全身营养的消耗还会增加疲劳感,让患者觉得浑身乏力,身体虚弱,另外右半结肠癌常慢性出血,还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同样会让患者觉得乏力。

③低热盗汗:癌症的另一大特征就是会莫名的发烧,而且通常都是长期的反复发烧,这是因为肿瘤坏死释放致热原,会引发37.5-38℃的持续低热。

二、想要发现早期肠癌,这些检查必须做!

其实,早期肠癌的治愈率很高,甚至有些患者只需做个手术就能治愈。只不过,想要发现早期肠癌,不是抽个血就能搞定的,尤其是肠镜检查,很多人都觉得它“痛苦不堪”,所以能不做就不做,结果硬生生错过了发现早癌的机会。

1. 肠镜:肠镜检查是诊断肠癌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它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的情况,清晰地看到肠道黏膜是否有病变,如息肉、溃疡、肿瘤等。据相关数据统计,肠镜可发现95%以上的早期肠癌,Ⅰ期肠癌5年生存率达90%,而Ⅳ期仅14%。如果有所担心,完全可以选择无痛肠镜,在睡眠中即可完成检查。

何时要做?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年做一次检查。有家族遗传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炎症性肠病等情况的人群检查时间提前至30岁。出现上述早癌症状的患者需要立即检查。

2. 替代方案:如果实在不想做肠镜,医生评估癌症的可能性较低,也可选择一些简单的检查手段,帮助排除风险。

①粪便潜血检测:肠癌早期,肿瘤表面可能会有少量出血混入粪便中。该检查价格便宜、操作方便,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但结果并非绝对准确,可能会有假阳性结果。

②直肠指检:主要针对直肠癌,医生通过手指触摸直肠,可以发现距离肛门较近的直肠内是否有肿物、肿物的大小、位置、质地等。很多直肠癌患者在早期通过直肠指检就能被发现,所以不要因为觉得尴尬而拒绝这项检查。

③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和监测病情的手段,需注意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肠癌,一些其他疾病如炎症、良性肿瘤等也可能导致其升高。如果体检时发现这些指标异常升高,需要进一步做其他检查来明确原因。

④粪便DNA检测:新型检测手段,对整体肠癌的检测敏感性高达84.22%,无需控制饮食、无需肠道准备,没有侵入性操作的痛苦及感染风险,缺点是价格较高。

⑤CT结肠成像:适用于无法耐受肠镜的人群,但无法动态观察肠道运动,不能活检,而且难以发现<5mm的病变。

需要注意的是,经过上述任何非侵入性检查后查出有异常的患者,都必须通过肠镜确诊!肠癌不是猝不及防的“绝症”,而是给了我们足够时间预警的“慢性病”。从第一个异常信号到晚期转移,通常需要5-10年!与其在恐惧中搜索“肠癌能活多久”,不如现在就预约一次肠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