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遣队守住了登陆场,近卫步兵第26军(军长菲尔索夫中将,政治部主任安德列耶夫上校)跟随他们之后,开始夺取和扩大登陆场。
这个军的近卫第94师在巴拉诺夫中校及政治部主任库佐夫科夫上校指挥下渡过了奥得河,其麾下近卫第286和第283团粉碎了敌人的抵抗,在登陆场投入战斗。
该师的近卫炮兵第199团(团长热列勃佐夫中校,政治副团长奥里亚宾斯基少校)也在登陆场进行了英勇的战斗。
近卫军上尉米罗诺夫的炮兵连的表现特别突出,他在敌人冲击时受伤,近卫军上尉阿维利切夫立即接替了他的工作,炮兵连同步兵一起,一天就击退了敌人六次冲击。

二战苏军炮兵旧照
该连的党小组长什维佐夫上士和沃尔科夫中士显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步兵第1050团第2营(营长沙波瓦洛夫,政治副营长奥西波夫)的军人,在抗击敌坦克冲击时表现了集体英雄主义精神,这个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击退了敌坦克和步兵的无数次冲击。
博戈莫洛夫大尉指挥的第3营的官兵,在这儿表现得更为突出,他重伤不下战场,仍继续指挥全营战斗,死后被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步兵第1008团第1营所有的士兵、军土和军官都由于参加这些战斗而荣获勋章和奖章。营长阿列克谢也夫和营党组织负责人乌先别科夫上尉还被授予苏联英雄的崇高称号。
步兵第266师的步兵第1008和1010团因集体英勇行为而获得了三级苏沃洛夫勋章。
在拉达耶夫中校指挥的1054团(属步兵第301师)的地段上,接连几天进行着异常艰苦的战斗。
敌人利用其位于高地的有利阵地,以及在砖房和企业的坚厚建筑物内预先构筑的抵抗枢纽部,对我各进攻分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拉达耶夫团应占领的居民点的所有通路,都被敌人用各种武器所构成的多层火力所封锁。而且,苏军战士还必须在雪水泛滥的开阔平地上进攻。
当地平线刚刚开始发亮时,沿整个战斗地段上就响起了隆隆的炮声,这是苏军炮兵开始射击希特勒军队的掩体以及预先标定好的德军支撑点、抵抗枢纽部和其他火力点。
该团步兵分队几乎是紧随着炮弹的爆炸,就立即投入冲击,像往常一样,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冲在最前列。战斗中,步兵第3营青年工作和共青团组织的负责人谢尼奇金中尉带领全营冲击,表现十分突出。
冲击过程中,苏联军人将敌人赶出了堑壕,并消灭了敌人的两个抵抗枢纽部,但希特勒匪徒一旦清醒过来和集中兵力后,立即就转入了反冲击,甚至在一个地段上还突破了我一个连的防御,并迫使该连后退。
然而,希特勒匪徒没能推进多远。第3营的战士以猛烈的突击将他们击退,而后顺利地继续进攻,谢尼奇金由于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得英勇无畏而荣获二级卫国战争勋章。
在伟大卫国战争史上,这种显示苏联士兵完整的英雄主义形象的战斗情节,真是多不胜数!
经过数天交战,结果使得我军登陆场的正面扩大了很多,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击集团4月16日对柏林的进攻,就是从这个登陆场发起的。
这时,敌人在方面军右翼的抵抗大大增强,经航空兵和部队的侦察查明,在东波美拉尼亚有大批敌军兵力到达和集中。为了消除这个来自北面的威胁,必须采取迅速而坚决的行动。

苏军坦克集团军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2月2日,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即奉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其在奥得河的地段转交给友邻部队,然后以急行军向北面的阿恩斯瓦尔德地域前进。
坦克第9军,近卫骑兵第7军以及大量的炮兵、工程兵部队和物资也调往该处。
然而,德军从东波美拉尼亚实施反攻的威胁,一天比一天增大。1月31日,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曾向最高统帅送呈如下内容的报告:
1.由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左翼脱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过远,到1月31日日终,我方面军战线的宽度已达500公里。
若罗科索夫斯基的左翼仍继续停滞不前,敌人毫无疑问将对拉得过长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右翼采取积极的行动。
请命令罗科索夫斯基立即出动第70集团军向西进攻,即使能靠近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的后方梯队也好。
2.请责成科涅夫迅速前出到奥得河。
朱可夫、捷列金
不过,最高统帅未立即答复我们的报告和给方面军以具体帮助。只是到了2月8日,最高统帅才给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下达任务,令方面军于2月10日从格劳登茨—拉策堡地区实施进攻,粉碎东波美拉尼亚的敌人,占领但泽,并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
2月10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发起进攻,但由于兵力不足,未能全部完成所受领的任务。
直到2月24日,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第19集团军到达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才加强了攻势。
3月1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部队也转入进攻,其主要突击力量是近卫坦克第1和第2集团军,由于这一军队集群的猛烈突击,使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也加快了进攻速度。
3月4、5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部队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并于3月4日占领克斯林(科沙林)后,即转向东面进攻格丁尼亚和但泽(格但斯克)。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前出到科尔贝格(科沃布热格)地域后,即按照最高统帅部的号令,临时配属给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以消灭格丁尼亚地域的敌人。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部队在消灭残余敌军部队的同时,前出到了波萝的海沿岸和奥得河下游。
在这里,我认为有必要较详细地谈一谈某些回忆录的作者,其中包括苏联元帅崔可夫提出的一个问题,即当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于2月初前出到奥得河后,方面军领导人为何不要求最高统帅部定下不停顿地继续向柏林进攻的决心?

崔可夫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崔可夫在其发表于《十月》杂志和《现代和近代史》杂志的两篇回忆录中断言:
“柏林在2月份即可攻克。而这自然会使战争早日结束。”
有许多军事专家在报刊上发表意见反对崔可夫的这种观点。然而,他认为:
“这些反对意见并非来自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积极参加者,它们或者来自参与拟制斯大林和方面军关于停止进攻柏林和实施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命令的那些人,或者来自某些历史著作的作者。”
必须指出,柏林进攻战役并非一切都象崔可夫所想的那么简单。
1月26日,当显然敌人已不可能依靠奥得河接近地上的工事阻止我军进攻时,我们曾向最高统帅部预先提出过建议:
方面军应在1月30日前到达别尔林亨(巴尔林列克)—兰茨贝格(戈茹夫—大波兰)—格列茨(格鲁德齐斯克)地区,前调后勤机构,补足储备品,然后于2月1-2日晨继续进攻,以便从行进间强渡奥得河。
我们的设想是,随后在柏林方向发动迅猛的进攻,集中主力从东北、北面和西北迂回柏林。
1月27日,最高统帅部批准了这一建议。
28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科涅夫也向最高统帅部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其内容是粉碎敌布雷斯劳集团,并于2月25-28日前出到易北河,而方面军右翼则协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攻占柏林。
这一建议,也经最高统帅部于1月29日批准。
的确,正如崔可夫所说的那样,这时敌人在柏林的接近地上只有有限的兵力,其防御相当薄弱,这点我们是清楚的。
因而,方面军领导人曾给所属部队通报过如下概略打算:
各集团军军事委员会,方面军务兵种司令员和后勤主任,向你们通报对最近时期的概略打算和对情况的简要判断:
1.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当面的敌人,目前尚无任何大规模的反突击集团,也无绵亘防线,只是掩护着个别的方向,并企图用积极行动来解决一系列地段上的防御任务。
我们获得的初步情报表明,敌人从西战场撤下了4个坦克师和5-6个步兵师,并正将这些部队调来东战场。同时,敌人还继续从波罗的海沿岸地域和东普鲁士调来部队。
看来,敌人在最近6-7天内将把从波罗的海沿岸地域和东普鲁士调来的军队,集中在施韦特—希塔尔加德—诺伊什切青一线,以掩护波美拉尼亚,不让我军前出到斯德丁和波美拉尼亚湾。
至于从西战场调来的军队集群,看来敌人会将其集中于柏林地域,以防御柏林的接近地。
2.方面军的任务是:
在最近6天内,以积极行动巩固既得胜利,待后续部队赶上,将油料和弹药各补足2个基数;然后,在2月15-16日以迅猛的行动攻占柏林。
在巩固既得胜利时,即在2月4日至8日期间,必须:
1) 第5、第8、第69和第33集团军应在奥得河西岸占领登陆场。而且,近卫第8和第69集团军最好在屈斯特林和法兰克福之间有一共同登陆场。若能做到,最好将第5和第8集团军的登陆场联结起来;
2) 波兰第1集团军,第47、第61和坦克第2集团军及骑兵第2军应将敌人击退到拉策堡—法尔肯贝格—希塔尔加德—阿利特达姆—奥得河一线。
此后,除留下掩护部队以等待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到达外,其余部队应向奥得河转移以实施突破;
3) 2月7-8日应彻底肃清敌波兹南—施奈德米尔集群;
4) 突破时,仍使用各集团军现有的加强兵器;
5) 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小修和中修应于2月10日前结束,使兵器保持完好;
6) 航空兵应展开完毕,机场上应有不少于6个基数的油料;
7) 方面军后勤部门及各集团军、各部队后勤部门应于2月9-10日前对战役的决定性阶段作好充分准备。
朱可夫、捷列金、马利宁
然而,正如前面所说的,2月初,敌人从东波美拉尼亚对我方面军突出在奥得河的主力集团的翼侧和后方实施反突击的危险日益加剧。
请看德国元帅凯特尔有关这方面的供词是怎样说的:
“在1945年的2-3月间,曾考虑利用波美拉尼亚基地对进攻柏林的俄军实施反攻。计划将‘维斯瓦’集团军群的部队隐蔽在格鲁琼兹地域,用以从后方突破俄国人的防线,并越过瓦尔塔河和内策河平原,前出到屈斯特林。”
这一企图,也为古德里安上将所证实。他曾在所著《士兵的回忆》一书中写道:
“德军统帅部打算在俄国人尚未把大量兵力凋集到前线,或当他们尚未猜出我方企图之前,用‘维斯瓦’集团军群的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俄军实施猛烈的反突击。”
法西斯德国军事领导人的上述证明,使人无容怀疑来自东波美拉尼亚的危险实际存在。然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领导人及时采取了必要措施,来积极对抗敌人的反突击。

德军4号坦克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2月初,在奥得河和维斯瓦河中间地带活动的德军,是第2和第11集团军,包括16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师、4个旅和8个战斗群。根据我方侦察情报,敌人兵力还在继续增加。
此外,在斯德丁(什切青)地域还有德军坦克第3集团军,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可以将它用于柏林方向,也可用以加强东波美拉尼亚集团(实际上后来正是这样做的)。
在北面存在如此严重威胁的条件下,苏军统帅部是否还能冒险用方面军主力继续对柏林进攻呢?
崔可夫写道:
“至于说冒险,那么在战争中往往是不得不冒险的。何况在当时,冒险是有充分把握的。因为,我军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已前进了500多公里,而从奥得河到柏林只不过剩下了60-80公里。”
自然也可无视这一危险,让两个坦克集团军和3-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直攻柏林。但是,敌人倘若从北面实施突击,就将轻而易举地突破我右翼的掩护而前出到奥得河渡口,从而将柏林地域的我方面军部队置于极端困难的处境。
战争经验表明,冒险是需要的,但不能随意妄为。在这一点上,1920年红军对华沙的进攻很能说明问题,当时,红军无充分保障就轻率地向前推进,结果不但未取得胜利,反而造成了我西线部队的惨重失败。
崔可夫写道:
“只要我们客观地估计一下波美拉尼亚希特勒军队集团的实力,那么我们就可确信,敌人从该处对柏林方向我突击集团的任何威胁,都完全可由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部队予以消除。”
然而,实际情况却驳倒了这一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