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衰落到没人看了?是因为这几点

观图文读历史 2024-11-06 03:52:34

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曾是家喻户晓的戏曲节目,一度辉煌无比,影响力在河南甚至超过了春晚,现在的节目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收视率下滑,往日的辉煌也不再。

01

中原戏曲文化的沃土

要理解《梨园春》的成功,就必须了解它诞生的土壤,河南的戏曲文化,河南是戏曲大省,豫剧、曲剧、越调等众多剧种,在这里百花齐放,扎根在于群众的生活中。

戏曲曾是中原地区,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和精神寄托,特别是豫剧,它不仅在河南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在周边省市甚至更远的地方也影响深远。

许多人从小就耳濡目染,对豫剧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浓厚的戏曲氛围,为《节目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为早期的辉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也得益电视传播的革命性变革,电视的出现,打破了地域限制,让观众可以跨越空间,欣赏到完整的戏曲演出。

1994年,《梨园春》开播时,正好赶上了电视普及的浪潮,迅速赢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电视成为了连接节目与广大观众的桥梁,也成为了早期兴盛的重要推动力。

对戏曲发展的困境,1999年,节目决策者们进行了一场革新,诞生了戏迷擂台赛,全新的形式。

创新打破了以往大众传播的单向性,将观众从单纯的观看者,转变为参与者,观众可以通过投票、互动等方式参与到节目中,极大地提高了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让节目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行业中崭露头角,而且在2000年的除夕之夜,河南卫视决断性地选择,直播《梨园春》全年冠军的总决赛,壮举将节目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02

时代变革下的迷失

衰落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它的辉煌不再,节目内容的“恶搞”化是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曾经节目舞台上,百姓唱主角,竞技台上草根戏迷展风采,可时间一长初心渐失。

为了追求所谓的娱乐效果,节目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恶搞戏曲的片段,戏曲小品的内容也越来越低俗化,不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对戏曲的过度娱乐化和恶搞,伤害了戏曲艺术本身,也让许多忠实观众感到失望,导致了观众的流失。

戏曲剧种流派纷呈,但节目却对官方流派过度偏爱,而其他流派则鲜有机会展示,对特定流派的过度强调,让节目内容缺乏多样性,观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观众希望看到的是百花齐放的戏曲舞台,而不是单一重复的曲目,豫东调红脸戏在豫鲁苏皖地区,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对剧种的挖掘和展示却远远不够,错失了吸引更多观众的机会。

社会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娱乐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任何艺术形式都很难获得所有人的喜爱,为了吸引年轻观众,也尝试进行各种创新和改革。

也引入了一些与戏曲无关的元素,但却忽略了核心观众群体,中老年戏迷的喜好,为迎合年轻观众而进行的过度娱乐化,没有吸引到年轻观众,反而失去了原有的中老年观众。

03

回归戏曲本质

点评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需要评委具备深厚的戏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梨园春》的评委阵容却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评委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点评流于表面,甚至出现一些外行点评内行的尴尬局面,些来自其他曲艺领域或演艺界的评委,虽在各自领域有一定的成就,但对河南戏曲的了解却不够深入,他们的点评往往缺乏针对性,难以服众。

评委席上旦角评委居多,而生角、净角、丑角评委较少,也让评判标准的失衡,一些优秀的净角演员,因为评委的个人喜好,和评判标准的偏差而被淘汰,引发了观众的质疑和不满。

节目中的广告植入越来越多,广告时间过长、频率过高,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看体验,频繁的广告打断,破坏了节目的连贯性,也降低了节目的艺术性。

格格不入的广告,更让观众感到不适,过度商业化的运作,让借口逐渐失去了,作为一档戏曲节目的纯粹性,也让观众对节目的好感度下降。

网络春风般扬起,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戏曲APP与自媒体,为戏迷提供丰富的赏戏天地。

观众不再局限于电视平台,可以随时随地欣赏自己喜欢的戏曲节目,特别是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更是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对传统电视节目造成了巨大冲击。

这些新兴平台的出现,分散节目的观众群体,也加剧了衰落的趋势,要回归戏曲的本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精髓在于优美的唱腔、精彩的表演和深刻的内涵。

娱乐求新固然重要,戏曲庄重不可亵渎,传承本真戏曲,让每位观众沉浸在戏的海洋,领略国粹的美。

要注重不同流派的均衡发展,不要过度偏爱某些特定流派,要让各种流派的戏曲,都能在舞台上绽放光彩。

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要进行适度的创新发展,引入新的节目形式内容,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可以借鉴优秀戏曲节目的经验,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也可以尝试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开发一些互动性更强的节目形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要邀请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戏曲专家担任评委,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确保评判的公平,评委的点评应该更加深入、精准,能够真正帮助选手提高表演水平。

而不是流于表面的赞扬或批评,要平衡商业艺术,商业化运作是必要的,但不能以牺牲艺术为代价。

严格控制广告的频率,避免过度商业化对节目内容的干扰,要选择与戏曲文化相契合的广告合作伙伴,避免出现一些与节目格格不入的广告内容。

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要始终坚守艺术底线,维护节目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要拥抱时代变革。戏曲艺术应坚守传统之美,新媒体平台为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应利用这一优势,将原汁原味的戏曲艺术呈现给观众,让他们深刻体验到戏曲的独特魅力。

积极拥抱时代变革,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扩大节目影响力,可以与各大视频网站、戏曲类APP、自媒体平台合作,将节目内容推送到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中。

信源:顶端新闻2024年10月14日,关于《梨园春》三十年擂主大会:重新定义“擂台赛”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