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县历史沿革

浩事玩转旅游 2024-12-21 21:24:35

西周、东周时属晋国之曲沃,晋国都城曾设于此。

战国属魏,仍名曲沃。

秦设郡县,改曲沃为左邑县,属河东郡。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刘彻巡幸缑氏(今河南偃师),途经左邑桐乡,闻南越破而喜,遂改桐乡为闻喜,属河东郡。

新朝改左邑为洮亭。

东汉废洮亭,省左邑入闻喜,属河东郡。

三国展魏之河东郡。

西晋属司州河东郡。

十六国时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领属。

南北朝属北魏东雍州正平郡。后属西魏、北周正平郡,武成二年改属绛州。

隋初属绛州,开皇十八年(598)改绛州为绛郡。

唐属河东道河中府绛州。

五代初属河中府绛州,后汉乾祐元年(948)改属解州。

北宋初属陕西路永兴军解州,后属庆成军解州。

金属河东南路解梁郡军(后改宝昌军)。

元属晋宁路解州。

明属山西布政使司平阳府解州。

清初仍因明制,雍正七年(1729)改属绛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直属山西省政府。

民国3年(1914)属河东道。

民国16年(1927)废道,复归省管辖。

民国26年(1937)划归设于安邑的第七行政专员公署领属。

民国32年(1943)2月中国共产党在东(镇)垣(曲)公路以南的石门、横榆和夏县、垣曲的部分村建立了垣南县(次年改为康杰县);同年7月在同蒲铁路以北的一区、四区、五区和夏县、安邑部分地区建立稷麓县;次年建立闻喜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同蒲铁路以南、垣南县之北境地。统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太岳区五专署领属。

闻喜古城

民国34年(1945)康杰县撤销,原属闻喜地区复归闻喜。同年设绛南县,包括新绛县汾河以南各村和闻喜县的礼元、东镇、薛店、畖底一带的28个村,与闻喜县、稷麓县同归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三专署领属。

民国36年(1947)闻喜全境解放,当年6月20日与次年8月,分别撤销稷麓县和绛南县,闻喜恢复原境域,归晋绥边区第十一专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53年,闻喜归山西省运城专署。

1954年运城专署与临汾专署合并,称晋南专署,闻喜属之。

1970年5月晋南专署又分为临汾、运城两专署,闻喜复属运城专署(1984年改为行政公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