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费性电子展(CES)7日登场,台股机器人题材已涨一波。
如罗升(8374)去年从1月的27.15元飚升至最高169元的天价,一年强涨393.8%,所罗门(2359)爆出329.7%涨幅,紧追在后,光学大厂亚光(3019)也因打造机器人眼睛,大涨168%翻倍。
相关记者盘点,逾40多家台湾厂商卡位人型机器人关键零组件大进步。
半世纪前,「人型机器人之父」日本早稻田教授加藤一郎,开发出双足能行走的「WABOT-1」,外形粗犷,走一步10公分需要45秒。
时至今日,AI时代来临,去年10月特斯拉盛大举办「WE,ROBOT」发布会,展示「Optimus」最新技术,让科幻电影里的人型机器人,走入真实世界。
人型机器人已成新赛道,除了特斯拉Optimus,全球多家科技公司纷纷攻入。
例如美国新创Figure AI、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的Atlas机器人,中国优必选的Walker系列、小米发布的CyberOne;
辉达黄仁勋则新推「Project GR00T」,为人型机器人打造的通用基础模型,抓住新浪头卖「铲子」。
美国消费性电子展(CES)是全球科技界年度大事,今年1月7日在拉斯维加斯登场。
这块即将从概念化进入量产的机器人市场有多大?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BCC估计,全球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29年底将达到1650亿美元。麦肯锡去年3月的报告指出,虽然人型机器人于整个机器人市场规模虽只占1.4%,但年成长率超过20%,是传统工业机器人的3倍。
TrendForce(集邦科技)则预估,2027年全球人型机器人市场产值有望超20亿美元。
马斯克给的数字更疯狂,Optimus预计今年量产一千至两千台,每台成本约1万美元,售价2万美元,先配置在旗下电动汽车产线,他大胆预测,「2040年全球将有一百亿台的人型机器人」,比目前全球人口还多。
工研院分析师林研诗告诉CTWANT记者,特斯拉的Optimus,是目前机器人市场上唯一同时具备AI软件、AI算力、大规模硬件制造的量产能力,「他是根据AI自我生成规划,而不是预写程序执行A到B的任务。」
「同时,Optimus还有共用料,降低成本的优势。」
林研诗直言,人类手腕三种运动方式:上下挥动、左右移动、旋转,若实现其中两个自由度,每只手腕的成本为712美元,若实现全部功能,需增加额外致动器,成本将增加至1103美元,特斯拉用自身车身升降门执行器,来应用至Optimus,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由于中国台湾厂商在人型机器人的许多组成环节中已有布局,随着人型机器人市场逐步放大,台厂有打入全球供应链的机会。」
集邦科技研究总监谢雨珊向记者解释,人型机器人牵涉许多软件、零组件,从大脑到眼睛、到四肢关节等,分为「心智层」、「感知层」、「运动层」、「动力层」四大部分,各个环节都是商机。
「心智层」包含芯片和人工智慧,主导机器人的大脑,「感知层」则仰赖3D摄像机、触觉感测器、6D力矩感测器等,就像人类的神经系统,「运动层」和「动力层」则对应人类的骨头肌肉、四肢,需靠伺服马达、减速机、滚柱螺杆驱动器等零组件组成。
就各类零件成本来看,以「运动层」中的行星滚柱螺杆占22%最高,其余有复合材料件(含塑料及金属)9%、6D力矩感测器8%,以及空心杯马达占6%等。
日本早稻田教授加藤一郎,1973年开发出双足能行走的「WABOT-1」。
「滚柱螺杆、力矩感测器为首的零部件市场成熟度低、壁垒高,价值量更大,孕育机会更多」,业内人士这样直言。
在螺杆方面,特斯拉机器人使用的是行星滚柱螺杆,主要用于肘部、髋部、大腿、小腿,为机器人运动控制之魂,因精度、可靠性、刚度等方面要求高,技术壁垒深厚。
目前,全球滚柱螺杆主要有德国舍弗勒、瑞典斯凯孚(SKF)、美国Exlar等龙头,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不过,法人指出,台湾优士特精密(U-SCREWS)长期布局行星滚珠螺杆,罗升(8374)也代理伊维莱Ewellix滚珠螺杆产品,此外,全球传动(4540)研发中心持续开发相关产品。
所罗门(2359)提供的AI视觉技术,可提升机器人的感知与决策能力。
再比如Optimus的「大脑」、运算单元,特斯拉使用自家Dojo D1芯片,为高效人工智能计算设计的ASIC,由台积电生产制造;
所罗门(2359)提供的AI视觉技术,可提升机器人的感知与决策能力。
另外,台达电(2308)的电力模块,为人型机器人提供高效且稳定的动力系统;上银科技(2049)生产的谐波减速机,为人型机器人的灵活运动提供了技术支撑。
尽管人型机器人尚未大规模商业化,但相关概念股已掀起一波涨势,焦点从视觉、轴承、驱动等核心技术延伸,还出现新、旧概念股轮动迹象。
不过,法人指出,许多相关个股涨幅已大,题材热度虽高但基本面尚未完全跟上,短线操作需谨慎,建议投资人等待回档后再伺机介入。
同时,多位分析师也跟CTWANT记者强调,机器人赛道爆发,其实隐藏着一条暗线产业逻辑,人型机器人从「概念孵化期切入量产期」,机器人市场带来的商机,不仅是短期炒作题材,更是长期布局的重要战略方向。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