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语文必备丨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导学(二

中小学教辅课程 2024-04-02 19:38:46
阅读提示

《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按照内容与思想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追忆旧时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提出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生长的合理要求。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的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本文记述了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而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时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第二类:怀念师长故人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鲁迅小吋候的保姆,文章记述了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版的 《山海经》之举,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重点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范爱农》追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第三类:讽刺和批判丑恶现象

《狗•猫•鼠》本文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感慨。在这篇文章里,鲁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迫害的经历,清算了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一只“我”小吋候心爱的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我”的小兔子。《狗•猫•鼠》寓意非凡、是一篇在现实问题的直接激发下而作的近似杂文的作品,这是是针对“现代评论派”那些绅士们而写的,着重在给“媚态的猫”画像。尖锐而形象的讽刺了生活中像猫那样的人,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对暴虐者的憎恨。

《二十四孝图》这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作者从自己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旧社会孝道进行斥责,指出封建时代的“孝道”已经是扭曲的“孝”,指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将“肉麻当有趣”。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尖锐的抨击。作者追忆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无常》描述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上见到的“无常”形象,说明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爽直而公正的形象之所以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给予辛辣的嘲讽。

《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作者儿时为父亲求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 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