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排面的婴儿:出生时军队保护产房,国家鸣13响礼炮为他庆生

熊哥的日记 2022-01-15 15:49:58

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产房外等候多时的省长,终于卸下了心里的一口气,内心的紧张与忐忑也逐渐散开。

产房内专门侍奉的人,从门里走出,喜笑颜开,传来一句,“恭喜新一代的衍圣公出生。”

众人听到这句话后,顿时炸开了锅,好不热闹,你一言我一语,本来被层层士兵,围起来的院子,刹那间充满欢声笑语,一改刚才的严肃庄重。

门外突然传来了13下敲锣的声音,显然是为了祝贺孔家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山东,为了欢迎这个男婴的到来,全城鞭炮轰鸣,张灯结彩。

北洋政府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准以高调齐鸣13响礼炮,为这个婴儿的到来,给足了排面。

生而不凡的婴儿

这个从未出生,就备受关注的婴儿,他就是孔德成。之所以他的到来,能让世人这么激动,主要还是在于他与众不同的身份。他就是孔子的第77代传人,第32代衍圣公。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家思想,一直被历朝历代所推崇。不论是治国平天下,还是人际交往中,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是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从汉武帝说起,为了巩固当时的政权,实现全民族的大一统,不仅仅是战争,军事方面,甚至思想方面,也要追求统一,所以当时极为推崇儒家学术。

而汉代之后,凡是想要进入仕途为官的,必须熟读儒家经典。一直发展到唐宋时期,儒家思想在历代统治者眼中,都是坚不可摧的地位。

因此,统治者们对于孔子的家人以及后代,都给予了特殊优待。汉高祖时期,为了宣扬礼教,并封孔子的第八世子为奉祀君,从此,孔子的子孙便一直继承世袭爵位。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宋代,宋仁宗赐予孔家后代“衍圣公”的封号,意思就是将圣人的血统传承下去。不仅仅代表血统的繁衍继承,真正的本质是将儒家文化发扬光大。

几经朝代更迭,最后辗转来到了清朝时期,当时流行起了剃发,改变民族服饰等一系列文化趋势,但对于当时“衍圣公”的封号,却并未作废,反而给予了更高的地位以及优厚的待遇。

衍圣公甚至可以在皇宫内肆无忌惮的骑马,甚至可以居住在仅次于皇宫的深府大院。

可想而知,儒家思想在封建统治者眼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因此才一直对衍圣公如此重视。

传宗接代的使命

清朝末年,朝局动荡,历经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从此走向灭亡。新的民国政府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当时已经没有皇帝这个称号,但是对于“衍圣公”这样一个独特的身份,却仍然不可动摇。

而孔德成的父亲孔令贻,作为第31代的衍圣公,却迟迟没有生下儿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传承人,自己却没有为孔家繁衍后代,开枝散叶,实在是无法交代。于是,孔令贻只能先后迎娶了妻子孙氏和小妾陶氏,希望能为孔家绵延子嗣。

即使如此,新一代的衍圣公,也并未如期而来。越来越糟糕的是孔令贻的正妻,婚后一直未有所出,最终撒手人寰,抱病而终。

这让当时的孔令贻头疼不已,本身自己就是一脉单传,到了自己这一代,竟然没有子嗣,

在当时人的思想里,无后为大。于是孔令贻再次把眼光,放到了自己的贴身丫鬟王宝翠身上。

说到王宝翠,她也确实争气,一口气生下了两位千金,虽然没有生下宝贝儿子,但也算是雪中送炭。孔令贻看到自己的女儿,乖巧可爱,也非常宠爱两个孩子。

但是对于自己没有儿子这个事情,也一直是日夜难寐。毕竟衍圣公的封号,从此就要葬送到自己手上,孔令贻也不禁暗自神伤。

满怀期待中,王宝翠顺利怀上了第三个孩子,当时并没有强大的医疗设备去检测孩子的性别,也没有人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所以是男是女,大家都很好奇。

王宝翠乃至全家人对于这一胎都特别重视,给予了最高的希望,心里也默默祈祷着,一定要是个男孩。

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孩子还未出生,孔令贻却突然疾病缠身,抱憾而亡。临死,也并未看到自己的儿子一眼,只留下此时5个月身孕的王宝翠。

重兵把守的孔府

当时的北洋政府,虽然属于新思想作风,但是对于衍圣公的久未诞生,他们也一直耿耿于怀。毕竟儒家思想备受推崇,每个朝代的统治者甚至大肆宣扬,为何偏偏到了他们这个年代,却一直还没有新一代衍圣公的到来呢?

他们听到孔令贻病亡的消息,也万分沉痛,便派人去孔府表达了慰问之情。得知此时王宝翠已身怀三胎,于是吩咐下人,一定要注意王宝翠的日常饮食以及日常出行,要确保王宝翠以及孩子的性命安全。

同时政府也派有专人秘密关注着孔府的一举一动,一来,是起到保护防御的作用。二来,是为了保护衍圣公的正统血统,以免有居心叵测之人,在孔令贻死后,作出狸猫换太子的伎俩,毕竟此时连男女都不知道,何况衍圣公封号之人,可以享受到政府丰厚的待遇,换谁,都不想放弃这举家的荣耀吧!

孔府的人也非常明白,如果这一胎是男孩的话,将会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以及高官厚禄,但是如果是个女孩,衍圣公从此就没有这个封号了,孔府将至于何地,我们都无法预计。

就在大家的担忧中,王宝翠有了即将生产的征兆。肚子隐隐作痛,她豆大的汗珠开始从额头不停的往下掉落。

消息不胫而走,北洋政府听闻后,很快就命令一个将军,带领了一院子的士兵,分别把守孔府的各个要道,甚至王宝翠的产房周围,都没有放过蛛丝马迹,如遇到可疑人员,立马带到将军面前盘查询问。

同时,政府命令当时的山东省长,必须坐镇孔府,监督生产工作。孔府为避嫌,也邀请了血缘关系甚是亲近的十二府的长辈老太太请来,在前堂西边的厢房监督生产。

就这样,在士兵的层层包围中,王宝翠生下了一个男孩。她激动的眼泪忍不住掉落下来。她终于完成了孔令贻的心愿,不负众望。

伴随第32代衍圣公的出生,孔府敲响了13声铜锣声,通报小公爷出生。孔府欢聚一堂,老少皆是笑逐颜开,整个山东的人民也都在热烈的庆祝和狂欢,尤其是政府准予的13响礼炮,将成为孔德成一生少见的高光时刻。

然而好景不长,孔德成出生17天时,他的生母便因病去世,抚养孔德成的重任只好有嫡母陶氏担任。到了孔德成行百日之礼的日子,北洋政府正式授予了孔德成“第32代衍圣公”的封号,孔府所有人的担忧,终究是解决了。

年少有为的担当

作为孔子的后代,身兼传承儒家文化的责任。孔德成不敢懈怠,五岁就开始拜师学习英文,琴棋书画都是日常的功课,年纪尚年幼,就要去去主持寺庙的活动,而政府也命人修建了尼山孔庙以及尼山书院,以示厚待。

一直到孔德成10岁的时候,照顾孔德成长大的嫡母,也不幸离世。嫡母陶氏也只能临终托孤给孔德成的老师王毓华,王毓华也不负厚望,终将孔德成抚养长大,对孔德成学业也严加督促。

随着孔德成逐渐长大,学业上从未让老师担忧,并且对于儒家文化的传承,也有了新的想法。他接触的新式教育以及文化思想越来越多,也经常自我反省。

他认为,如今人们提倡的民主共和,反封建思想风潮越来越多,衍圣公的封号却一直保持不变,世袭了这么多年,完全和人民提出的反封建思想是相反的。

于是他有个大胆的想法,他想让政府撤掉他第32代衍圣公的称号,而当时的国民政府,认为道统不可废,但是迫于无奈只能改变了封号,尊称为圣先师奉祀官。就这样,世袭了32代的衍圣公从此消失了。

儒家文化的弘扬

孔德成一生都致力于弘扬儒家文化,同时他也有着深深的爱国之情。抗日战争之处,日本曾屡次前往山东曲阜,邀请他到日本的孔子庙参与典礼仪式,多次遭到了孔德成的拒绝。

到了民国26年末,曲阜即将沦陷,孔德成夫妇依旧坚守此地,蒋中正连夜安排了人,带着她们撤离家乡,也算是保护了儒家学派的继承人的安全。

抗战期间,孔德成建立孔学会并多次主持会议,以宣扬儒家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当时在他的宣导下,多地学者聚集在了重庆,对于传统文化以及新思想的涌入,专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研究。

孔德成向来谦虚好学,他从来不在意道统一说,而是坚持做一位纯粹学术之人,弘扬民族文化。而认识孔德成的其他学者,也对孔德成加以褒奖,称之从不会以身份地位故弄玄虚,摆架子。

虽然衍圣公的称号不再有,但是他为儒家文化的传播,却从未停止过。

结语

每个人生来,生命便被赋予不同的使命。有人庸庸碌碌一辈子,只为几两碎银。而有人生下来就有高官厚禄,但却一直奔走在自己与众不同的使命中。我们经常羡慕别人,含着金汤匙出生,衣食无忧,殊不知,对方也在期盼着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但是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脚踏实地,为自己的梦想添砖加瓦,为伟大的祖国贡献出自己渺小而又伟大的力量。每一岁,都要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0 阅读:263
评论列表
  • 2022-01-22 08:35

    祖祖辈辈的汉奸

熊哥的日记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