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权:陆军上将之子,75岁官至全国政协副主席,活到了98岁

茶阅史记 2025-02-06 15:33:53

万福麟,字寿山,光绪六年十月十八日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东北有许多闯关东留下来的子嗣,万家也是其中的一分子。早在万福麟的曾祖万金时,就从河北省宁河县迁往了东北。

东北不是天堂,万福麟从小就家境贫寒,少年时便给财主干活、放牧牛马。在身体还未发育成熟之际,万福麟承受了不该承受的重活,体格单薄的他得了一个外号“万半拉子”。

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农安县的乡绅为了自保,便组建了联庄会,要求各家都要出一个壮劳力,弥补兵员短缺。就是趁着这个机会,万福麟加入了联庄会。

后来,驻防在郑家屯的吴俊升派人招降,万福麟便被编入了靖边军。从此,20岁的万福麟跨入了军旅,列为行伍,开始了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在抗战中,万福麟曾指挥东北军五个旅、三个炮团参加作战,为抵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万福麟年老体弱,隐居田园。1949年,万福麟跟随国民党逃到了台湾,任国民党政治咨询委员会委员。1951年7月,盛夏的一天,万福麟病逝于台中。和父亲不同,身为儿子的万国权,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密切和中共合作,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1919年,万国权出生于东北。那时头顶国民党陆军上级的万福麟已经是东北军第五十三军军长,家财万贯,给了万国权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万国权逃亡入关,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就读。也许是命运就喜欢开玩笑,万家和张家是剪不断、理还乱。在南开中学,万国权结识了张学良的五弟张学森,还同住一个寝室,两人也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长大后,万国权便从天津一路来到重庆。这时,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内战,万国权的母亲在逃亡的过程中,时常告诫儿子:“我们绝不能再当一次亡国奴了。”后来,万国权听从了父亲的劝告,没有从军,而是选择在商海去实现自己的报国梦。

1947年,得益于父亲的帮助,万国权在天津利中酸厂工作,任副经理。解放军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解放了天津。亲眼看到解放军严明的军纪,万国权由衷佩服,还劝说父亲留下。但父亲执意要一条道走到黑,万国权只好和父亲两地相隔。

在党的指导下,利中酸厂被改造为国有企业。万国权没有抵抗,而是主动配合,还宣传公私合营的优越性,能有利于厂子的未来发展。从这件事,也能看出万国权具有敏锐的政治智慧。

七八十年代,万国权由于出身问题,一直被边缘化。直到改革开放,万国权才重新出山,担任天津市河东区工业局副局长,为天津的经济发展引来了不少台商。

九十年代,75岁的万国权升任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同时还担任着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他利用父亲早年的人脉,多次和台湾本地的东北籍人士交谈,劝他们来华投资,多多举办两地之间的文化活动。

新世纪之后,年过八十的万国权就渐渐不问世事,安心享受天伦之乐。直到2017年,万国权离开了人世,享年98岁。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的万国权还是一个京剧票友。在1992年,统战部召开的联欢会上,万国权还曾和梅葆玖先生合作清唱了一段《霸王别姬》。

一时之间,还引起了轰动。当时,丁关根同志还笑着说:“万国权唱得真好,要不是投身于两岸交流工作,估计万国权会成为一个名角,响动京城。”

参考资料:《万国权:从将门之后到国家领导人》 天津民建网站

3 阅读: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