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百姓组成的黄巾集团被视为“贼”,被唾弃千年,而真正的大贼,却一直逍遥法外。因为这个逍遥法外是必然的,他们是皇帝、宦官、外戚、豪强组成的犯罪共同体,爱如何就如何,除非武力推翻,否则别无他法。
东汉后半百年间,外戚、宦官争权夺利,把朝廷、把国家当成权力竞技场,可怜百姓的生死却无人关心。天下大乱,皆因于此。

东汉很特别,十四位皇帝,除了开头的光武、明、章帝,其他从和帝起,多半在幼年登基,包括出生一百天的殇帝(第二年就夭折)、两岁继位,半年后就夭折的冲帝;以及八岁继位,九岁就被毒杀的质帝。这些皇帝都很短命,从和帝到灵帝,九个皇帝,没有一个活过三十六岁,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

皇帝年幼,国家大事只好由皇太后处理,太后便提拔自家的父兄或家族成员,形成外戚专权。外戚势力有时比皇帝还大,皇帝只是名义上的傀儡。

如果皇帝早死,没有留下儿子,太后、外戚为了续保权势,便从皇族里拥立幼儿。或者设法排挤皇帝生前较为年长的儿子,另立幼儿,于是形成恶性循环。皇帝长大,若想夺回政权,只能仰赖宦官。宦官和外戚彼此争权,是一种更为恶性的循环,且这种循环在东汉一直不断地上演。

灵帝时有所谓“十常侍”(实际上是十二人),最最得宠的是赵忠、张让。灵帝公开说:“张常侍(张让)是我爸爸,赵常侍(赵忠)是我妈妈。”

十二常侍让自己的父兄、子弟、亲戚和党羽担任地方首长,搜括财富,掠夺百姓。百姓受害,无从伸冤,有些人只好流为盗贼。灵帝比以前的皇帝更糟糕,整天吃喝玩乐,向各地征收奇珍异宝、美丽石木,各级官吏从中敲诈,中饱私囊。从皇帝到百官,一个比一个有钱,百姓却一个比一个穷。真可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灵帝吃饱撑着闲无聊,想出很多花样,比如让皇宫的狗戴帽子,系带子,打扮成文官的模样。比如在后宫盖了几家店铺,扮家家酒一样,角色扮演,他换穿商人的服饰,和宫女扮装成各种商贩做买卖,并和这些宫女喝酒作乐,荒唐无比。比如他没事拉着驴车在园林飚车,京城的人有样学样,驴子抢手,价格飙涨。他想钱想疯了,把官爵标价出售,昭告天下,什么官职多少钱,手头不方便可以赊债,上任后再补缴。你有钱买,就有官做。

黄巾起事,灵帝派军征讨。和黄巾首领张角直接对垒的是北中郎将卢植。卢植锐不可当,连连击败张角,连杀带俘共一万多人,逼得张角无路可退,困守城内,就要攻城之际,朝廷派宦官左丰(小黄门)来视察。卢植不懂或不甩行规,并未贿赂左丰,左丰回朝廷后说尽卢植坏话。灵帝大怒,用囚车押回卢植,差点处死。接替卢植的东中郎将董卓,赢不了黄巾,若不是皇甫嵩挟胜利之姿挺进,击败黄巾主力,形势还不知将如何演变。黄巾发难前,宦官封谞、徐奉就被检举出他们是黄巾的的内应。后来张让又被豫州刺史王允查出和黄巾私下来往的信件,灵帝大发雷霆,照理张让老命休矣,宦官可能遭到大整肃,但结果什么事都没有,张让叩头请罪,可怜兮兮,灵帝竟然不追究。张让怀恨在心,反咬王允,若不是有官员上书搭救,早被处死。宦官的气焰可想而知,灵帝是非之不明令人心寒。地方豪强更是拉大了贫富差距。老百姓活不下去,穷人要翻身,不起兵革命,还能怎么办?黄巾成为他们的寄托。若说黄巾是贼,也是小贼,谁是超级大贼还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