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自己的住所被列为文物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湖南怀化的李先生却因此感到困扰。据报道,李先生的房屋被当地文旅局鉴定为明末清初的古建筑,成为了文物保护对象,因此他无法重建房屋以解决家庭人口增多的问题,因为文物保护建筑只能进行维修,不能拆除。
2月19日,红星新闻从怀化市鹤城区区委宣传部的一位负责人处得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李先生的困境,已于18日安排主要领导进行处理,并要求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和自然资源管理局等单位配合处理,“我们已经了解了群众的诉求,事情正在安排和处理中。”
红星新闻发现,住宅成为文物保护建筑的案例在各地均有报道,但在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修缮方面,存在许多难题。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中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但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和保护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最近,一起“男子因住宅成为文物无法重建”的新闻引发了公众关注。据中原网视频报道,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尽远古村的李先生表示,他父亲在1993年购买的宅基地和房屋,突然被认定为明末清初的古建筑,成为文物保护对象。由于家庭人口增多,房屋面积不足,李先生希望重建,但遭到了拒绝。视频中,鹤城区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即使产权属于户主,也不能随意拆除。
对此,许多网友表示不解,有人质疑为什么国家不将文物收归国有,或者为何不给予户主一定的补偿。尽远古村是鹤城区唯一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建筑风格。
2月19日,红星新闻了解到,鹤城区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正在积极处理李先生的问题,并已安排相关部门配合。至于具体解决方案和是否有类似先例,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尚不清楚。
红星新闻通过关键词搜索发现,住宅成为文物保护建筑的案例并不罕见。例如,2016年人民网报道了南京市江宁区的类似事件,以及2023年扬子晚报报道的南京市民周小姐的经历。
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一旦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就受到法律保护,不得随意变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的所有权虽然属于原所有者,但其使用和处置需遵循文物保护规定。
有专家建议,应建立完善的修缮资金保障与补偿机制,将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纳入财政补助范围,设立专项保护基金,并为无力修缮的所有人提供新的住房或宅基地,同时明确《文物保护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