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卡梅拉》是一个系列绘本,是法国作家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和画家克利斯提昂·艾利施共同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
以小鸡卡梅拉一家为主角,讲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小鸡卡梅拉是一个勇敢、好奇且具有强烈探索精神的角色。她不满足于传统的生活方式,敢于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小鸡们树立了榜样。
这套绘本鼓励孩子们勇敢追梦、探索未知,让孩子感受亲情与友情的重要,同时也告诉孩子们尊重差异,因为每只小鸡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想法。
之所以推荐这个系列的绘本,就是因为它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品质、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为什么建议父子共读?
因为 一位爸爸曾分享过这样的事:他陪儿子读《我想去看海》时,孩子突然问:"为什么卡梅拉的爸爸不拦着她?"这位爸爸愣了半天,最后回答:"可能他知道,小鸡也需要学会自己闯荡。"没想到第二天,原本不敢单独睡觉的儿子,抱着绘本说:"我要像卡梅拉一样勇敢。"
这就是父亲带读绘本的价值——那些藏在故事里的勇气、幽默和冒险精神,往往通过爸爸的陪伴,才能真正照进孩子的生命。
1. 注入"冒险基因"
妈妈们常侧重情感表达,爸爸们则更擅长用肢体动作和夸张语气演绎冒险情节。
比如读到卡梅拉在海上遇到风暴时,可以突然举起孩子转圈模拟"大浪",这种动态阅读能激活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
2. 建立"男性对话模式"
7-12岁男孩开始渴望"男子汉对话"。
一位父亲分享:读《我要救出贝里奥》时,故意问孩子:"如果绑架发生在我们小区,你会设计什么救援方案?"孩子当场画出了包含地下车库路线的"作战图"。
这样的思考,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综合分析能力,又激发了男孩内心雄性。
3. 传递幽默化解冲突的智慧
《不一样的卡梅拉》充满法式幽默,爸爸们可以借机示范如何用幽默应对挫折。
比如读到小鸡们被狐狸追赶时,可以和孩子讨论:"如果我是鸬鹚佩罗,可能会用臭鱼当秘密武器!"
1. 定时不定量的"故事补给站"
- 黄金时段:睡前20分钟(促进亲子依恋)
- 碎片时间:周末早餐时读半章(培养持续阅读习惯)
- 特别设置:每月一次"帐篷读书夜",用手电筒照着读海上冒险章节
2. 声音塑造三步法
- 基础版:改变音高(卡梅拉用尖细嗓音,皮迪克用低沉声线)
- 进阶版:加入环境音(用手指敲桌子模仿马蹄声,用吸管吹气制造风声)
- 创意版:把手机藏在绘本后播放海浪声效
3. 提问激发深度思考
- 3-6岁:"如果你是卡门,会给小黑猫准备什么食物?"(培养同理心)
- 7-9岁:"为什么卡梅利多非要那颗星星不可?"(探讨目标感)
- 10-12岁:"怪鸡学院的规则公平吗?"(启发批判思维)
一位爸爸问孩子"卡梅拉和你谁更淘气",儿子回答:"她淘气是为了看世界,我淘气是为了引起你注意。"这句话让他开始调整加班时间。
这就是父子共读的意义!
4. 从绘本延伸生活技能
- 情绪管理:用"卡梅拉呼吸法"(深呼吸时想象在吹动船帆)缓解愤怒
- 危机处理:参照《我不要被吃掉》设计家庭逃生路线图
- 财商启蒙:模仿《我爱平底锅》组织跳蚤市场,爸爸当交易顾问
1. 成长里程碑记录册
准备专用笔记本,每次共读后由爸爸记录:
- 今日金句(孩子说的有趣观点)
- 能力突破(第一次主动提问/复述情节)
- 父子暗号(如"下蛋下蛋"代表需要互相打气)
2. 角色互换剧场
每月选一个周末,让孩子扮演爸爸读书:
- 爸爸故意念错人物名字考验孩子
- 孩子给爸爸"颁发"最佳听众奖
- 用手机录制,保存声音回忆
3. 故事传承计划
当孩子能独立阅读后:
- 爸爸在扉页写下寄语:"致我的小卡梅利多——记住,真正的勇气是明知会输仍要出发"
- 把书传给更小的孩子时讲述父子共读趣事
1. 忌过度说教
错误示范:读完马上问"明白了什么道理"
正确做法:先聊"你觉得哪只小鸡最酷"
2. 忌攀比进度
错误示范:"隔壁小明早读完整套书了"
正确做法:"今天发现你注意到佩罗的渔网破了,这个细节爸爸都没发现"
3. 忌半途而废
错误示范:"今天加班,改天再读"
正确做法:即便出差,也可视频共读同一章节
上海儿童行为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每周参与亲子阅读3次以上的父亲,其孩子在抗挫折能力和创造力测试中得分高出27%。
《不一样的卡梅拉》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故事,就像递给父子俩的航海图——当爸爸们放下"必须教点什么"的焦虑,真正享受那些挤在沙发里笑作一团的时光时,孩子收获的不仅是阅读兴趣,更是一个会陪他追星星的父亲。
那些共同翻动的书页,终将变成连接两代人的精神缆绳,在未来的风浪中,成为最温暖的力量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