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折腰”一词【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竟有35人答错】如选择题:A.为之倾倒;B.舍生取义; C.屈身于人。
规定此题,正确答案是:A。选择B题的,判为错。
然,我不认为答B为错,也不认为选择A为对。请看下列分析解释。
一、《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近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于1936年2月写的一首双调长词,通过展示祖国北部的风景,以及纵评古往今来的历史人物,来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在内心已描绘出中国未来的“图景”,为此而充满着希望与寄寓。因此雄心万丈,体现出要成就一番惊天动地伟业的壮志。故可印证,在词成的13年,毛主席便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绝非偶然!
关于《沁园春·雪》的形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1936年2月,毛主席等率领红军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锡山防线后,踏雪沿着官道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石楼县留村,写下了这首将成为千古之名作。第二种是1936年2月,毛主席率领先锋军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了此不朽之作。此词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历史背景:
《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2月,而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略战争已经开始。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也从此开始。共产党是“九一八”抗战的中流砥柱。
1934年10月17日,工农红军开始长征,起点是江西瑞金;终点是陕西吴起镇,时间为1936年10月22日。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国共停止内战,拉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是故,我们要分析的,毛主席在写这首《沁园春·雪》词时,不仅新中国尚未诞生,而且还正在长征的路上。那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问的是词中的“英雄”何指?是指当时战斗在前线的战士还是敌后人员;还是指各个抗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还是专指那些为救中国和为了新中国诞生,赴国难、舍生取义而捐躯献身的英雄?
作为在推倒三座大山,缔造新中国前的伟大领袖;对中国的前途看的十分透彻,在当时那雄心万丈、憧憬未来的毛主席,会想不到前线正在抗日,及与国民党明争暗斗流血牺牲的战士?会不清楚那些在长征中曾并肩作战的倒下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时毛主席连千古历史人物都想到悉数论蔑了个遍,而面对祖国壮丽而破碎的山河,会唯独想不到那些为了理想而舍生取义、捐躯献身的英雄?毛主席那是什么样的伟大人格思想哟!以你们的无知脑残白痴,还能理解和解释得了毛主席的诗词?
却不知“折腰”一词,只解释为“为之倾倒”,便会词义苍白、空无着落。
二、那时的“英雄”的定义
现在60岁以上的,经历过毛主席时代的才会清楚,在那个年代对于“英雄”的定义,就是指那些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正义事业或英勇救人,而献出生命的牺牲者。如毛主席曾为英雄们的题词,张自忠“尽忠报国”;白求恩“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雷锋“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毛主席亲笔为雷锋题词并说:“向雷锋学习,包括我自己,我也向雷锋学习。”毛主席亲临张思德的追悼会并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句话写入了党章。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可见一斑。
而现在60岁以下之阅历无经的,那些不学无术无知之辈,才会死抠字面之意;才会脱离客观现实和历史背景、望文生义;才会妄猜瞎搞,歪曲曲解毛主席诗词伟大思想词义。
发现不少曲解此词的原因,似乎是枉顾历史以为此词是写于建国之后。殊不知《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是词成的13年后新中国才建立。意即将“英雄”,若理解为活着的人,却不包括捐躯的牺牲者,那绝对是违背客观历史的错误的。
难道为了新中国舍生取义之牺牲生命的,反而不在毛主席思想中的“英雄”之列?我们就能忘了他们?你们忘了毛主席会忘了,那毛主席自己题词追悼过英雄会忘得了?是故,对词中“英雄”之“折腰”的解释,若仅限于“为之倾倒”,很显然是曲解了词义,在以自己之偏狭,来度毛主席之伟大的思想心怀。即只要在意思中认为此词写于新中国,那么对“折腰”的理解就一定是错的,“为之倾倒”即是。如此的解释,是多么偏颇狭窄无知白痴。
三、把“折腰”解释为“为之倾倒”,不过是无落脚的表层之义
有毛主席1959年6月写的《七律·到韶山》诗可证:“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是故,只有在理解了“英雄”所指的基础上,才能够解释得通“折腰”的含义。即对“折腰”理解了,是建立在把“英雄”解释通的基础之上的。故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解释,尤其此处的“折腰”一词,应理解为多层含义。
即“折腰”,非一层含义。“为之倾倒”也只是表层之意。如现在解释的“竞折腰”,多为一层意思,即意为“争着为江山奔走呼唤,忠诚地贡献力量”,却没有舍生取义之义。
还有“无数”一词的含义。往往一个词的词义,时代不同它赋予的含义也会有所区别。如“无数”一词的词义,是无法计数,不知有多少,形容数目极多的意思。然而在那个年代,“无数”一词还含有其它的含义,其往往带有“确有所指”“事实清楚”而不是茫无所知。如列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或“涌现出了无数学雷锋的好人好事”或“我已经告诉你无数遍了”。即代表的意义是“确有所指”“事实清楚”而非茫无所知。若此那么。那些“折腰”的“英雄”呢?既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熟人不知那个不知、谁心里不清楚,在词中的“英雄”概念里,若没有那些“舍生取义”的牺牲者?这是在解释毛主席的诗词,还是在开国际玩笑呢?可不可笑?可见现在对《沁园春·雪》的理解解释,是错的无知的多么离谱?
即以上分析足以说明,《沁园春·雪》中的“英雄”中,就是新中国建立前舍生取义的捐躯献身者。其实现在也依然如此,如我们为何称“太空第一人”的杨利伟为“航天英雄”?就因为杨利伟差一点就牺牲在太空了——永远留在太空回不来了,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即“英雄”的称号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那么既然如此,如果解释“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英雄”,若意非舍生取义不畏牺牲捐躯献身者,而若是指当代活着的人,显然是错误的。而“折腰”指何?若只是“倾倒”之心折爱慕之意,那心折什么?爱慕什么?尤其那时新中国还没有建立呢,即那时的国家跟新中国建立后的国家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使“折腰”显然虚空无落点,故只有理解了“英雄”的含义其才有着落。如上解释,即本人认为“折腰”一词,表为“倾倒”,暗即“舍生取义”之义。即“折腰”之所含之义便是:“为救中国、建立新的天下,曾经有那么多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即这才是令“英雄”们之竟“折腰”的本义。
那么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理解解释,即应为:缘江山这么美丽,方无数英雄舍生取义,为之献身捐躯。暗含之意应是为叫日月换新天,才有如此多前仆后继之牺牲的壮志者。为了推翻三座大山、为了救中国,为了建立新的天下,有多少同志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才是千古伟人之伟大胸怀和大志的体现。
即“舍生取义”,才是“折腰”一词——最终的着落。而只单纯地解释为“倾倒”,归落为何?纯属无知无畏,如此伟人之胸怀,尔等宵小岂可能知。
【按】已给三友:“琳小娜老师”“琢线草屋”“蓝天一飞224”留言:
“友你好,多谢支持。此文刚才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但修改后不能发。需删除重发。”
杲杲湖山
2023年7月3日-8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