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近年来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和技术储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汽车产量3155.9万辆,同比增长4.8%。中部六省合计生产608.92万辆,占比接近两成。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72.7万辆。
图源:中安在线
2019年,安徽汽车产量为77.62万辆,仅占全国3.6%。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增长,2020年产量时隔两年重回百万大关,此后全国排名不断提升,去年产量同比上涨25.49%至262.03万辆,超过重庆、上海,同比上升2个名次,拿到第二的好成绩。
目前,全省已形成“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其他城市多点支撑的局面。集聚7家整车企业(奇瑞集团、蔚来汽车、大众安徽、合肥比亚迪、江汽集团、合肥长安、汉马科技)、2800家零部件厂商。
2025年1-2月,安徽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1.3%至44.4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32.1%至23.43万辆,把广东从多年第一的宝座挤了下来,两项数据均超过广东,跃居全国第一。这在安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尚属首次。
受传统汽车转型步伐较慢,新能源汽车冲击加速等因素影响,湖北去年产量同比下滑22.39%至138.91万辆,下滑3位排名第十。今年前两个月累计生产15.98万辆,同比减少6万多辆,被挤出十强,排在第十三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5.36万辆。
作为传统汽车大省,湖北显然不甘心于此,3月20日提出助力东风汽车今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 100 万辆、“湖北造”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迈上100万辆台阶的“双百万”目标。【注:去年东风新能源汽车销售86万辆,同比增长64.4%,高于行业29个百分点。2024年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50.73万辆,占总产量的 36.5%】
河南、湖南、江西、山西去年汽车产量分别为80.59万辆、61.04万辆、57.02万辆、9.33万辆。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前两个月,豫湘两省汽车产量大幅增长,双双冲进全国前十。
在长沙比亚迪基地、湘潭吉利基地、长沙广汽埃安工厂的加持下,湖南汽车产量22.78万辆,同比增长235.4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4.41万辆,超过去年全年。
河南则以22.21万辆的产量与北京并列第九,新能源汽车产量10.19万辆,位居全国第8。郑州航空港区正以比亚迪工厂所在区域为中心,规划建设汽车城,计划打造成为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中心、核心零部件智造中心、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集散中心,年产百万辆新能源汽车。
可以看到,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崛起,全国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塑。当然,一两个月的数据说明不了什么,但可以预见,在皖湘豫突飞猛进的情况下,中部地区在中国汽车版图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