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举起关税大棒,中国是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他为自己的关税行为编造了很多借口,但最近一系列表态,还是暴露出他的真实目的,就是要对中国进行敲诈勒索,而且一张口就是要中国做三件事,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特朗普最近放话,要对全球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理由是“美国制造被不公平对待”。看似“一视同仁”,实则暗藏玄机。他点名中国、欧盟、印度,称印度对美汽车关税超100%,中国平均关税是美国的“两倍”,韩国则是“四倍”。但事实呢?美国对皮卡征收的25%“鸡肉税”持续数十年,对华卡车关税更达40%,所谓“对等”不过是双标话术。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一边挥舞关税大棒,一边对加拿大、墨西哥“网开一面”,前提是两国配合美国围堵中国。这种“看人下菜碟”的操作,暴露了关税战的本质:不是维护公平,而是制造筹码。德国基尔研究所数据显示,若美国对欧盟加税25%,欧盟GDP将萎缩0.4%,美国自身损失0.17%。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特朗普不在乎,他要的是谈判桌上的“空白支票”。
特朗普的关税理由可谓五花八门。他声称中国未能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将对华关税从10%翻倍至20%,然而中国早在2019年就全球首个整类列管芬太尼,美国是世界上生产芬太尼的国家,也是全球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是他们自己的医药集团与医生相互勾结,大批量制造瘾君子,与中方何干?
所谓“贸易失衡”更是无稽之谈。美国对华出口大豆、飞机、芯片时赚得盆满钵满,却对本国高科技产品出口设限,反过来指责中国“不公平”。特朗普的逻辑很简单:只要中国不满足要求,关税就是“万能工具”。他说,中国用TikTok换减税“不亏”,这是街头混混式的讨价还价,把关税当目的而非手段。
特朗普的勒索清单清晰无比:第一,逼中国为芬太尼问题背锅。尽管中方早已严控芬太尼类物质,特朗普仍派蒙大拿州参议员戴恩斯来华施压,要求“彻底解决毒品问题”。第二,强求单方面贸易平衡。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近日与中方通话,要求中国扩大进口、缩减顺差,却绝口不提解除对华技术封锁。第三,明目张胆勒索TikTok。特朗普公开喊话,要求字节跳动将TikTok美国业务出售给美企,否则“关税别想降”。
这三件事的共同点是什么?全是美方得利,中方割肉。芬太尼是美国社会治理失败的遮羞布,贸易平衡是忽视市场规律的霸王条款,TikTok则是科技霸凌的典型案例。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用关税大棒制造危机,再逼迫中国用核心利益买单,言外之意就是特朗普决心践踏中国的核心利益,以此作为“美国伟大”叙事的注脚。
面对讹诈,中国的回应也很坚决。特朗普3月4日宣布加税当天,中方立即对美农产品加征15%关税,清单直指爱荷华州大豆、得克萨斯州棉花——这些都是特朗普的票仓,商务部同步将10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15家涉台军售企业纳入出口管制。
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表态也很硬核:“无论关税战、贸易战还是其他形式的战争,我们都将奉陪到底!”,这句话被《华尔街日报》译为“Fight till the end”,登上头版头条。为什么中方如此强硬?历史教训太深刻。2018年贸易战中,中国一度试图让步,但美方立刻加码要价。这次若妥协,下次可能就是芯片、南海、台湾问题。
对付特朗普,讲道理不如亮拳头。3月26日,美国密歇根州法院荒唐判决中国赔偿1750亿元,理由竟是“阻碍医疗物资出口”。中方反手就是三连击:加税、制裁、法律封锁。这种“关税对等+精准制裁+法理威慑”的组合拳,直接打碎美国“单边获益”的幻想。
特朗普的焦虑藏不住了。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从2010年的18.2%飙升至2022年的31%。美国越是打压,越暴露自身竞争力下滑。加拿大、欧盟已加入反制阵营,墨西哥扬言对美加征1100亿加元关税。全球供应链正在重组,但方向绝非美国主导的“脱钩断链”,而是多极化合作。
特朗普的关税屠刀,砍向中国,也砍向全球化。但今日中国早已不是1840年的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返。从“不可靠实体清单”到《反外国制裁法》,中国已构建起法律盾牌。关税大棒挥得越高,美国信誉摔得越碎。有外媒说:“中方学会了用美国的规则打败美国。”这场较量没有赢家,但谁先眨眼,谁就出局。
拉爆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