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划控”学习理解
1 定义与目的档案划控是指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已满一定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以挑选出哪些档案可以对外开放,哪些档案需要继续保密。其主要目的是平衡档案的保密需求和公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确保国家秘密不被泄露,同时最大化地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合理利用。
一、 涉密档案的处理
o 对于标有密级且未经解密的涉密档案,一般不得交由服务公司进行整理和数字化。这类档案在双套制档案进馆标准中,会暂时不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在录入时在备注字段注明“此文涉密,未扫描”。
o 涉密档案的解密工作由各级国家档案馆或档案形成机关负责进行。例如,对形成将满30年的涉密档案,如果原档案形成的机关单位认为仍属国家秘密,则需在档案形成届满30年之日前的6个月通知相关部门;否则,由档案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解密处理。
二、 档案开放与利用
o 各级国家档案馆对所保存的国家秘密档案和划入控制使用范围的档案,应制定严格的审批手续并严格执行,以确保档案的安全与合理利用。
o 在档案共享利用过程中,应注意防范档案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例如通过页面级安全控制来限制对部分档案的访问权限。
2 参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
《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
3 档案划控的标准一、档案分类与年限
档案的形成时间:通常,档案在形成一定时间后(如30年),会进行划控鉴定,以确定是否适合对外开放。
档案的密级:标有“绝密”、“机密”、“秘密”等字样的涉密档案,在未解密前,通常不会对外开放。
二、保密期限与解密流程
保密期限: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涉密档案,其保密期限由档案形成机关确定。若档案形成将满30年,且机关单位认为仍属国家秘密的,需在届满30年之日前的6个月通知相关部门。
解密流程:若逾期未通知延长保密期限,则由各级国家档案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解密处理。
三、档案内容的敏感性
以下类型的档案内容通常会被控制使用或限制开放:
涉及党和国家重大问题、重大政治事件尚未作出结论的档案。
涉及各级党和政府领导人及社会各界著名爱国进步人士的政治历史评价及工作与生活中不宜公开的档案。
涉及党和国家秘密工作的组织关系、工作方法、策略手段、情报来源的档案。
涉及科学技术关键技术、配方、重要资源的档案。
涉及司法、监察、纪检及组织人事工作中对有关人员违纪违法的调查与审理情况的档案。
涉及公民隐私的档案。
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党和国家利益的档案。
4 档案划控的详细工作流程一、准备阶段
1. 确定划控计划:档案馆根据馆藏档案的情况和开放需求,制定划控工作计划,明确划控的目标、范围和时间表。
2. 组织划控小组:档案馆组织划控工作小组,该小组通常由档案馆工作人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代表、保密工作部门代表以及必要时文件制发单位代表组成。
3. 培训和学习:划控小组成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划控的标准、流程和方法,确保划控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档案鉴定与划控阶段
1. 档案初步审查:划控小组对达到开放年限的馆藏档案进行初步审查,判断档案是否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等敏感信息。
2. 档案划控鉴定:对初步审查通过的档案,划控小组进行进一步的划控鉴定。这包括评估档案的密级、保密期限以及内容敏感性,确定哪些档案可以开放,哪些需要继续保密。
3. 编制鉴定报告:划控小组根据鉴定结果编制鉴定报告,详细记录划控的依据、过程和结果。
三、审核与审批阶段
1. 审核:划控报告提交给档案馆负责人或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确保划控工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 审批:审核通过后,相关领导或管理部门对划控结果进行审批,确定最终的划控方案。
四、实施与监督阶段
1. 实施划控:档案馆根据审批结果实施划控措施,对可以开放的档案进行解密和公开,对需要保密的档案进行妥善保管。
2. 监督与检查:档案馆定期对划控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划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五、后续管理与利用阶段
1. 档案管理:档案馆对已经划控的档案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档案利用:对于已经开放的档案,档案馆应提供便捷的查阅和利用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合法需求。
综上所述,档案划控的详细工作流程包括准备阶段、档案鉴定与划控阶段、审核与审批阶段、实施与监督阶段以及后续管理与利用阶段。这些步骤共同确保了档案划控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档案资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