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全球排名第一,这位自供电传感器专家离美回中国任职!

传感器的奥妙 2024-09-26 21:42:54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9月24日披露,一位被誉为“纳米发电机之父”的顶尖华裔科学家结束了在美国数十年的职业生涯,回到他的祖国中国开展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相关研究。

出生于1961年的王中林是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他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了近30年,在该学院的个人主页上写着,王中林“以其出色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被视为全球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他在科研上最突出的贡献纳米发电机和自供电传感器,为无需电池即可自供电的无线设备开辟了技术潜力。

传感器专家网

https://www.sensorexpert.com.cn

专注于传感器技术领域,致力于对全球前沿市场动态、技术趋势与产品选型进行专业垂直的服务,是国内领先的传感器产品查询与媒体信息服务平台。基于传感器产品与技术,对广大电子制造从业者与传感器制造者提供精准的匹配与对接

王中林1961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1978年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即现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82年,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被选中参加李政道教授倡导的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习纳米科学,1987年7月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及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学习和工作。1995年,王中林加入佐治亚理工学院并工作至今。

2003年,王中林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9年当选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2022年当选欧洲工程院院士,同年当选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18年,王中林教授获得世界能源界最高奖埃尼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科学家。2019年,王中林教授获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科学家。

据Google Scholar统计,王中林教授的论文引用超30万次,H指数高达267,在全球材料科学总引用数和H指数排名世界第一。在全球最大学术出版商Elsevier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共同公布的最新一期世界“标准化引文指标全科学作者数据库”中,在总排名(职业生涯影响力排名)中,王中林教授排名世界第二,也是前100名科学家中唯一的华人科学家。在年度排名(单年度科学影响力排名)中方面,王中林教授排名世界第一,这也是他自2020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年度排名第一。

作为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王中林教授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创了纳米发电机和自供电传感器领域;开创了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两大学科,引领了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基础研究。

此外,2022年1月,王中林教授在 Materials Today 期刊发表论文,对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了拓展,其建立的拓展型麦克斯韦方程组,成功地将电磁场理论推广到运动的介质情形,奠定了运动介质电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王中林教授的研究和在纳米发电机开发方面的突破,为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机械能为移动传感器供电奠定了原理和技术路线图。他首次证明纳米发电机起源于麦克斯韦位移电流,使麦克斯韦方程在能量和传感器中的应用中重新焕发生机,这距离基于位移电流的电磁波发明(1865年)已经过去了155年。他对自供电纳米系统的研究激发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在全球范围内为微纳米系统收集环境能量的努力,这已成为未来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的显著学科。他引入压电势门控电荷传输过程来制造应变门晶体管,为新的电子、光电子、传感器和能源科学领域创造了“压电晶体管”和“压电光晶体管”等新概念并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压电晶体管在智能MEMS/NEMS、纳米机器人、人机电子界面和传感器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他还发明并开创了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中测量单根纳米管/纳米线的机械和电学特性的原位技术。

王中林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官网照片

在上月《中国科学报》的采访中,王中林称CUSPEA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对我个人来说,CUSPEA是我科研生涯的重要转折,李政道先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为中国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王中林说道。

据他介绍,CUSPEA在美国的组织联系工作都是李政道亲自操办的。李政道建议设立少年班、建成博士后制度、开创CUSPEA等等人才项目对中国的贡献不可估量,他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直是我的榜样,现在我也尽量多培养学生,希望用我所学为年轻学子搭建一个平台”。

1999年,李政道(右)和王中林(左)在人民大会堂合影。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官网照片

《南华早报》指出,王中林在佐治亚理工学院指导了大量年轻科学家,他在个人资料中列举了这些科学家的去处,其中许多都回到了中国工作。

该报指出,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对北京和华盛顿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在能源、医学以及军事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中美两国政府都为相关领域的研发项目提供了资金。

近年来,美国严格“审查”两国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合作。美国顶尖化学家和纳米科学家、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前主任查尔斯·利伯(Charles Lieber)因与中国高校合作,于2020年被卷入美国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2021年12月被判有罪后,2023年被软禁。上月底,他宣布,正在“香港、中国大陆和其它地方”寻找工作机会。

《南华早报》今年7月的一篇报道援引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称,越来越多华裔科学家选择放弃美国的工作回到中国,他们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美国政府的“打击经济间谍的行动”。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和制度研究中心称,自2018年美国实施“中国行动计划”以来,离开美国的中国科学家人数增加了75%。

佐治亚理工学院同样也因为美国的无理制裁,于本月初宣布退出了一项近8年的合作项目。9月6日,该学院在其官网上宣布,由于天津大学在被美国政府制裁的实体清单上,他们将退出其在深圳的合作办学机构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深圳学院,终止其与中国天津大学和深圳市政府的研究和教育伙伴关系。

早在今年5月,因为佐治亚理工学院与天津大学合作开发尖端技术,该学院就受到了美国国会审查。当地时间9月23日,美国共和党人领导的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和众议院教育与劳动力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再次将矛头对准了包括佐治亚理工学院在内的三所美国高校,声称他们在与中国的合作办学项目中,向中国“转移了关键的美国技术和专业知识”,并指责美国高校在向联邦政府报告中国资金来源方面存在失误。

王中林简介

王中林,国际顶尖纳米科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能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欧洲科学院院士(2003),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2019),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22),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董事教授、Hightower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创始所长、现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1978年王中林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2年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就读;1987年7月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被佐治亚理工学院聘为副教授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任;2000年9月创建了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2004年担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第一届海外主任;2004年晋升为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终身校董事教授;2005年2月推动成立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担任首任系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2019年获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是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

王中林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包括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生长机理和应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纳米能源技术和自驱动纳系统技术;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

0 阅读:0

传感器的奥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