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超过这个点不睡觉,是在“消耗身体”,很多家长还不在意

布谷妈妈 2025-03-31 22:18:04

你家孩子晚上几点睡觉?是九点?十点?还是十一点以后?

很多家长和老人觉得,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作业又多,能按时写完就不错了。

写完还得吃点东西、放松一下,再刷个短视频,看看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晚上十一点了。

家长一边看着时间着急,一边又不忍心催孩子睡觉:“算了,让他多歇会儿,明天还能起得来就行。”

可你知道吗?

孩子如果晚上超过这个点还不睡觉,真的不是在“休息”,而是在“消耗身体”——而很多人,却一点都不在意。

一:孩子晚上超过几点还不睡,是在透支自己?

孩子到底几点睡觉算晚?

如果你去问儿科医生,绝大多数都会给出一个明确答案:晚上9点半之前入睡,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作息节奏。

为什么是9点半?

因为孩子的身体在晚上10点左右,会进入一个“自动修复”和“生长”的黄金时段。

这个时候,生长激素开始大量分泌,大脑也开始“打扫卫生”,清理白天积累的代谢废物和信息垃圾。

换句话说,这是身体真正“自我充电”的时候。

而如果10点以后还没入睡,甚至还在刷手机、写作业、看电视。

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就根本无法顺利进入修复模式。

你以为他还在“放松”,其实是在透支精力、压榨体力。

长此以往,问题一个接一个:注意力下降、免疫力变差、身高发育缓慢、脾气暴躁、容易感冒、起床困难……

这些看起来很“日常”的小毛病,其实都是“晚睡后遗症”。

二:很多家长的误区,其实在“惯坏”孩子的身体

有些家长会说:“孩子大了,不像小时候那么娇气,不至于晚睡就出问题吧?”

这话听着很熟,但其实就是一个很常见的误区。

孩子的身体不是“越大越能熬”,而是越大越需要规律。

我们来看看几个日常中常见的想法,很多人都不觉得有问题,但背后其实有很大的隐患:

●“作业写完就行,几点睡都无所谓。”

——错。孩子完成作业只是完成任务,但如果因此晚睡,他们第二天的专注力和身体状态就会打折扣,学习效率反而更差。

●“周末睡懒觉可以补觉。”

——错。生物钟一旦打乱,补觉也补不回来。反而会让孩子周末睡不醒、周一起不来,越来越疲惫。

●“我们小时候也没那么讲究,不也长大了?”

——环境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子用眼强度高、学习任务重、压力大,身体本来就容易疲劳。

如果再晚睡,无异于雪上加霜。

误区中的观念,看似是心疼孩子,其实是在纵容他们损耗身体的根本。

孩子不是一夜之间生病、变差的,是一天天的晚睡、一点点的消耗,慢慢堆积出来的。

三:孩子晚睡到底在“消耗”什么?

说得再直接一点:孩子越晚睡,身体越受伤。

①生长激素减少,孩子个子难长

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晚上10点到凌晨2点,前提是要在熟睡状态。

也就是说,只有孩子在10点之前就已经入睡、进入深睡眠,才可能赶上这个“长高时间段”。

如果孩子总是拖到11点,甚至更晚才睡,那这段“黄金增长时间”就被错过了。

有家长说:“我们家孩子吃得好,长得也不慢。”

那是你现在没看到问题,等到青春期该猛窜的时候却没长起来,再后悔就晚了。

②脑子“没打扫干净”,越睡越累

人的大脑,每天都在处理信息,产生大量“代谢垃圾”。

科学家发现,大脑在深度睡眠时会启动一套清理机制,就像有一群“清洁工”来把垃圾打包带走。

如果孩子睡得晚,睡得浅,大脑这套“清洁系统”就运行不起来。

第二天醒来,孩子会觉得头脑昏沉、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错、记忆力差。

这时候,家长看到的是“这孩子最近不专心”“是不是不努力了”,但其实问题根源,是“脑子没打扫干净”。

③免疫力下降,情绪容易失控

孩子晚睡还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

有研究表明,晚睡的孩子更容易感冒、过敏、反复生病。

同时,大脑中调节情绪的区域也会受到影响。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一晚没睡好,第二天就爱哭、易怒、不愿沟通?

这不是他“脾气差”,是因为他身体里的“平衡”被打乱了。

我们常说,孩子睡得晚,是他不听话。可细细想想,很多时候,其实是整个家庭节奏晚了——

晚饭太晚,一耽误就是八点以后吃完;

作业拖拉,边写边玩,十一点还没收笔;

睡前看手机、看电视,孩子刚安静下来,精神又被“唤醒”;

父母也不早睡,电视、灯光、手机的光污染,让孩子没法自然入眠。

所以,要让孩子早睡,光说“快去睡觉”没用。

家庭要一起“调频”。

你早点吃饭,孩子才能早点写作业;你不刷手机,孩子也没那么多借口赖床。

晚睡不是孩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我们大人的“节奏管理”出问题了。

四:想让孩子早睡,我们可以这样做

改变作息不容易,但不是没办法。我们来看看几个实用又简单的方法:

①固定作息时间

尽量每天晚上9点前洗漱、安静活动,9点半前上床。规律的时间点,会帮助孩子形成“睡觉的生物钟”。

②睡前1小时关闭电子屏幕

电视、手机、平板都会让大脑保持兴奋状态。建议睡前用故事、聊天、安静的音乐代替屏幕。

③打造“入睡仪式”

洗澡、刷牙、换睡衣、讲故事,让这些成为一种“习惯流程”,帮助孩子平稳过渡到睡眠状态。

④家长以身作则

孩子很敏感。你边看电视边喊“快睡觉”,他当然不肯。

你一边收拾房间、一边自己也躺下了,他才会感受到“现在是该睡觉的时候”。

没有哪个孩子是一下子变差的,只有一个个晚上,被一点点“熬坏”的身体和精神。

也没有哪个家长是故意让孩子晚睡的,大家都是在尽力。

但我们也该知道:

你心疼他看电视轻松一会,他却是在错过长高的关键时间;

你舍不得催他睡觉,他的身体却在慢慢被消耗。

请记住这句话:“早睡,是最便宜、最有效、最温柔的‘身体投资’。”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1 阅读:58

布谷妈妈

简介: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