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在坏习惯学会之前把好习惯教给孩子

知识本色 2024-09-29 21:23:04

教育就是,在坏习惯学会之前把好习惯教给孩子。

这句话来自蔡笑晚先生的思想。

蔡先生是我们老乡,他家6个孩子5博士1硕士,被传为佳话。

写过好几本关于教育的著作,中央电视台曾多次邀他做嘉宾谈家庭教育。

崔永元和陈鲁豫曾专题采访过他。

我先摘录他在《像教育家一样教育孩子》中的一段话:

早期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由自在地生长,放任地“玩”,会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以后必须花很多力气才能纠正过来,于是人们不得不与孩子一起痛苦地经历“再教育”的艰苦岁月,这就是善良的人们对儿童的“真诚关切”所带来的苦果。

有些家长所谓的教育,其实似乎一直都在不断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坏习惯,结果越纠正越感觉心理憋屈,整天被不良情绪左右。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先行一步,在孩子未养成不良行为之前,就培养他良好的习惯呢?会怎么样?

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总想着孩子还小,先让他们尽情玩耍,等玩够了再去培养学习习惯。

然而,现实却并非这样。

当孩子沉迷于玩乐,心变得浮躁,再想让他们静下心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谓难如登天。

一个人学坏是很容易的,但变好却有点难度。

先玩够,再去培养学习习惯,这就像是在沙地上建高楼,根基不稳,随时可能崩塌。

因为此时孩子的行为模式已经固化,他们习惯了以玩乐为中心,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且往往效果不佳。

相反,若能在坏习惯尚未萌芽之时,就将好习惯根植于孩子心中,那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好习惯如同基石,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个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他们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无需他人过多督促。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地完成任务。

这种自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在知识海洋中畅游的有力桨帆。

我们还不能忽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后天很多不良行为的改变只是迫于情境,起初并非主动。

比如遇到一个严格的老师、一个学风严谨的环境,孩子暂时改变了原来的坏习惯。

家长可以表扬、鼓励、点赞,但不要高兴过早,这种改变并非发自内心,一旦压力消失,比如老师出差了,他们很可能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

所以,很多教育者,特别是学校里管德育的老师知道,抓习惯很难抓,经常会重蹈覆辙。

抓个三年五年,从外到内渐渐内化,让内驱力逐渐为行动所用,才有可能。

这其中,可能要经历雷夫说的道德发展的六阶段,在不断地读书和大人的教育中,提高认识,唤起良知,慢慢地变化。

到这时候,才可能达到古人说的“慎独”,今人说的自律。

但大部分人,包括大人,很难做到事事自律、长期自律,所以才会有规则、法律……

所以,孩子就是要教育,要有人监管的。

让孩子先吃点苦,并非坏事。

这里的“吃苦”并非是让孩子遭受身体上的折磨,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坚持、自律和努力。

比如,在孩子年幼时,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在书籍的世界中汲取知识和智慧;

培养他们专注的习惯,无论是做功课还是玩耍,都能全身心投入;

培养他们勤奋的习惯,明白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

这些习惯的养成,虽然在初期可能需要孩子付出一些努力,需要吃点苦头,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他们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

这时,我不禁又想起林格先生说的,清除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植一颗大树。

这跟蔡笑晚先生说的“坏习惯学会之前把好习惯教给他”,殊途同归。

田地没有打理,就会杂草占据满园;

孩子没有培养,就会让坏习惯趁虚而入。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牢记蔡笑晚先生的教诲,用心去引导孩子,用爱去陪伴他们成长,在坏习惯学会之前,为他们点亮好习惯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2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