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鱼作为一种名贵的淡水鱼,近年来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已经成为餐桌上的“抢手货”。
不少农村养殖户看到其中的商机,并投入到桂花鱼的养殖中,然而大多数人却因为常规的方法导致他们收成甚微。
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样一个淡水鱼养殖中,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实现更高的收益呢?
在这方面,湖南娄底的杨成洪就给大家能够带来帮助。
他就有自己的改良经验,他反季节养桂花鱼,每斤可售价50元,收入甚至翻几倍,那么他的成功秘诀又是什么呢?
桂花鱼摆摊不愁卖。杨成洪自幼便跟着父辈们在河边打理农田,靠天吃饭,所以百般无奈都只能为生活所迫。
然而没想到的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活动开启后,杨成洪抓住时机,把家中那一大片土地改造为养殖池塘。
那时他才明白,赚钱可比种地轻松多了,只要拥有一口好井,就可以进购大量的鱼苗,只用花费一点点心思,就可以轻松坐收渔获,甚至不用辛苦过大年,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在养鱼的过程中,杨成洪尝试过养殖黄鳝、养殖鲤鱼和鲫鱼等,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其中黄鳝之所以无法继续养下去,是因为在进购的时候,他没有进行市场调查,而发现大批量养殖黄鳝的情况后,当即感到心灰意冷。
而鲤鱼和鲫鱼等其他品类最大的原因则是由于其品味不佳,无法吸引消费者。
杨成洪还记得他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吃一款吃淳的油焖桂花鱼,那时的桂花鱼一般都上百元一斤,所以这种美味渐渐就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当杨成洪意识到如今桂花鱼竟然越来越少后,就想自己培育,这样就可以为自己和他人都提供更丰厚的利润。

于是,杨成洪就立即成立自己的桂花鱼养殖厂,同时购入了一批优质的鱼苗。
在由此之后的几个月中,他便有观察到桂花鱼顺利逐渐长大,最慢并不会超过3个月,便会长到1斤重。

如此计算下来,他也仅仅才花费一套三分之二的钱,就能够换来如此丰厚的成果,早已实现经济收益。所以说为了保证这一期间不会出现意外,杨成洪便开始琢磨如何将这项成果推广出去。
杨成洪联系当地的一些餐馆和小摊贩,并直截了当地问对方是否愿意购买价格低于市场价20%左右的桂花鱼。
这倒是让对方一惊一乍的,因为杨成洪的做法难免让人联想到是否存在问题,而杨成洪也十分理解他对他质疑,但他并不认为便宜就是问题,相反这样的行为应该被赞扬。
这一切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先拨动他的心弦才能涉及长久的关系。
所以他现在总是会摆摊售卖桂花鱼,向顾客们介绍道:“您看这我们娄底的桂花鱼色泽鲜亮,价格却只有50元一斤,这可是远低于外面的市场价,可谓物超所值。”
顾客们见着眼前鲜亮的原料,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上来,再加上价格合理,自然乐意将其买回来做给亲朋好友。
于是,在经过短短几天摆摊之后,这小摊位便积累了不少固定客源,还引来不少客户进行回头购买,这样的局面让杨成洪意识到,当地人尚且如此,那外地人是不是只要采购也是一样的。
而他也非常担心销路的问题,毕竟市场上鱼类众多,而桂花鱼又很容易遭受销量压力。
于是他在刻意留意他人的时候发现,有不少人在外地出售水产,而其中江浙一带的人则是对当地一些食材非常看重,可以拿一些当地特色的新鲜食材煮食。
果然杨成洪很快便收拾好行李和这些江浙地区的人进行联合,在湖南、江西等地收集好桂花鱼后,就转战往江浙一带出售了。
他销售的第一批量足足有10万斤,这些鱼从当地被运输到沿海城市,其中还有资料记录,足足有8万斤被交易出去。
往后,杨成洪也非常重视跟客户之间交流,保证客源稳定,一年半下来,他不仅实现了年收入高达十几万元,积累了大量经验,还掌握了东家的关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第一桶金。
正是有了这样的资本和经验,他才会应运而生出“反季节养殖”的想法。

在水产业界中,不同的水产都有不同养殖的方法,但不变的是,它们都有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它们在市场中千篇一律从而导致同质化严重。
如果出现同期上市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滞销,而且售价也会比平时更低,所以说这些水产品发最后还是要靠销量来说话。
这也就是杨成洪开始反季节养殖时所面临的问题,当时其他人都是选择在6月或者7月的时候投放鱼苗,这样能够顺应冬天自然气候条件来催产,让桂花鱼在9月份左右有着很大的成活率,有着优质的起头,才能够往后良好的发展。
而这些人所进行投放的方法都是一样,所以到了9月之后,他们都会将成熟的桂花鱼用尽可能高价卖出,而这个时候正是卖出的最佳时期,但另一半却因为没卖出去大跌价,一折扣就是三分之一,这显然是不划算的,为了售卖顺利所以就需要更精致的方法来推广。

还有快捷的方法就是找一些江浙地区的人来代售,但如果这样依旧会出相同的问题,所以聪明的一些人会选择接地气的方法开始在江浙地区商贩们之间留着小心眼,这样发现有潜力之后,就会瞄准要出售的对象,在当地进行压价,这样一来二去也让周围的人跟着降价,而杨成洪也发现了这一点,就从中脱颖而出,把他们或收或不收等情况记录下来和他们谈条件,对比之下,提高了当地商贩对他的信任度,同时还解决了价格过低的问题。
于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当地的一些商贩开始提前看着之前挂好网兜,他们点击按到固定时间段保存记录,然后再进行报送交易,其中只有这一小部分人的生意是在做大做强。
因而杨成洪也很好奇,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做到另一种方式,是因为他们熟知当地水土,也知道如何保证品质,所以扬州、无锡、常州一带的水产贩都是由当地人担任,他们凭借自己的机制赚钱,但若没有新开特色水产店,他们还是难以威胁到大的水产市场。
所以为了保证“大盘”不受损害,他们选择以产品为前提建立良性竞争机制,而对于那些跟风效仿的人,他们就会采取压价,以保持手中的资源流通量,而这种方法甚至还演变出行业黑幕。
由于此时桂花鱼已经达到了最佳出手时机,所以杨成洪也开始尝试反季节养殖,以寻找方向。
随后,他也逐渐找到了规律,那就是人们都是根据气候变化来看待生物生长周期的,其实生物才是按照日常用量和饵料量来决定生长速度的。
于是杨成洪开始寻找优质饵料,他希望找到一种合适饵料,这种饵料可以让桂花鱼缩短生长周期,而鲮鱼的幼苗正是适合桂花鱼食用,是优质来源。
当然,在饵料上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鱼苗需在冬天投放,以便鱼儿冬春之交时生长旺盛,所以杨成洪丰富知识,建立自己的研究成果,正是这些汇聚,“反季节养殖”应运而生。
如何实现高收益。一天河塘数量并不能保证稳定,更何况一天更换三次清水,这个成本显然要远超收入。
所以,他需将清水更换周期从3个小时换为24小时,甚至36个小时都可以,最慢超过48小时就会因为被消耗而影响生长。
在这些发展前期还要活氧泵产生氧气,同时需要将驯化和挑选好的种子整齐安排到一起,并按照面积因素进行合理放置,同时还有诱食模式来吸引鱼儿的注意力,并且白天主要以光照推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