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连国企的铁饭碗也要被砸了吗?
9月27日根据媒体报道,上头已经下了死命令,2025年中国所有国企的职位调整将发生两点变化——“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很多国企的小伙伴跑来问我,是不是国企也要跟互联网大厂一样搞末尾淘汰制度了?国企也要变的不稳定卷起来了吗?
网上有很多博主也解说了这事儿,但都没说到点子上。
国家这次用“明年必须推行”表示了强硬的态度,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国企没钱了,养不起这么多人了。
如果再不换市场淘汰的那一套,有的国企可能就真的撑不住了。
以前国企效益好,加上内部本来就有很多体制内的影子,能可以容纳各个阶层、能力高低的人,甚至连闲人也能养。
有的国企只要你不犯法,在里面提前躺平养老都行,这都是默认的潜规则。
所以现在国家要国企自己优化自己,所以就让国企搞这个末等调整,但我们要注意措辞,末等调整而不是末等淘汰。
互联网大厂里经常会有末等淘汰,一旦有的员工业绩或者绩效垫底,不好意思,那就会直接被辞退。
明年国企要实行的末等调整,关键就在“调整”一词,直接讲就是哪怕你业绩差、绩效低,最多只是调整。
但至于怎么调整就不确定了,有可能是工资从上万调整到五千,也有可能是把你调离原先的岗位,从领导岗位调到基层员工岗位。
所以这个末等调整无论怎么调整,至少不会像私企一样被淘汰。
再说说第二个必须执行的“不胜任退出”,按劳动法来说,员工胜任不了工作,调离岗位后还是不能胜任,企业就可以解除跟员工的劳动合同。
所以说这一条还是有些威慑力的,但是之前国企的人事管理中已经有这一条,不知道今后会不会真的实行。
说到这里,有些在国企或者正准备进国企的朋友可能就慌了。
先别着急,后面有领导就专门出来解释了,国企这次改革主要是针对“管理人员竞争上岗”。
对没错,主要是针对国企的领导层,国企里面的一些领导,有些多多少少能力不足,导致国企管理僵化,创新不够、或者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但这些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背景,如果完全靠企业自我管理,恐怕治标不治本,所以只能从国家层面强制来推行优化这件事,才能不受这些背景的影响。
而对于基层员工来说,大家其实不必过于紧张,因为国企和私企本质是不同的。
国企是给国家办事儿,领导再怎么把你当牛马,多赚点钱也进不了他的口袋,只要你工作做的不太差,怎么样也撵不走你。
但因为这次改革主要就是针对管理层的,所以可以确定的是,他们肯定会开始抓业绩,抓管理。
最终员工身上的最终感受就是我不管做的多好或者多差,还是大概率能留下来,但是今后可能会更忙一些,但要是彻底摆烂,可能被开除的可能性相比之前要更大些。
好,解读完明年国企改革的两个变化后,我们还要搞清楚,为啥国家已经到了逼国企必须推行这两个人事变化呢?
我们似乎都忘了98年国企大下岗的时代,其实现在可能开始重现了,以前叫大下岗,只不过现在换了个说法,叫不胜任退出和末等调整。
前提原因都是国企开始出现经营困难的现象,所以就要开始缩编、精简人事,只不过以前国企情况要糟糕许多,所以出现了全社会普遍大下岗的现象。
当时歌星刘欢创作一首名叫“从头再来”的歌,就是在国企大下岗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唱出了无数下岗职工的落寞和艰辛。
国企一般承担着私企以外的职责,它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压舱石和掌舵者,并不是完全以经济效益为目标。
而且国企因为一般都是垄断性的,基本没啥竞争和生存压力,所以一定程度上会给员工提供铁饭碗。
但是一旦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恶化的时候,国企就要缩减撤回一部分职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裁减冗余员工。
但这次改革又和98年有所不同,98年的时候是针对基层员工,而现在的改革确实主要针对管理层。
这是因为9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国企逼员工下岗,全社会出现大下岗的浪潮,是因为国企知道有两个地方能消化掉这些下岗的员工。
第一个就是住房商品化,98年商品房巨大的消费市场催生了建筑行业大量的岗位,带动原材料、机械和建筑整个产业链的需求,吸收了大量下岗的工人。
第二个就是2001年我们加入了WTO,外资的入场办厂产生了大量空余的岗位,也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全球消费潜力下降,产出已经大于消费了,自然很多企业岗位就冗余了。
所以现在国企虽然需要进行人事改革,但是基本不会动基层岗位,一旦动了,这些下岗的人,到底有哪个行业能吸纳?
答案是基本没有或者说很难。
所以该怎么进行人事改革呢?
那就只能动管理层,提高管理层效率,让有能力者居之,缺少能力的人调离,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
这也是目前国企为之不多、行之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