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不降压、麻醉药麻不倒人?”上海三甲医院20名专家联名质疑集采药品质量,掀起全网恐慌。谁料20天后国家医保局一纸报告甩出:所有指控全无实据!真相到底多离谱?

一、惊天反转:从“为民请命”到“造谣翻车”
1. “吹哨人”的爆火与崩塌
2025年1月,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联合19名医学专家,在上海两会上扔出重磅提案,炮轰集采药“药效差到离谱”——抗生素过敏、降压药无效、麻醉药失效、泻药“拉不动”等案例被疯狂转发,郑民华一夜被封“良心医生”。
谁料2月9日国家医保局公布调查结果,直接打脸:瑞金医院自家临床数据显示,仿制药和原研药疗效无差异;所谓“泻药不泻”更是无中生有,连涉事泻药都还没上市!
2. 数据拆穿“专业谎言”
- 降压药对比:瑞金医院提交的临床研究证明,仿制药降压效果与原研药无统计学差异,患者血压达标率一致。
- 麻醉药用量:第九批集采麻醉药使用记录显示,仿制药和原研药平均用量几乎相同,不存在“麻不倒”问题。
- 泻药未上市:最离谱的是,被专家痛批“拉不动”的泻药,调查时竟发现尚未投入临床使用,纯属虚构案例。

二、深扒“谣言生产线”:专家为何集体翻车?
1. 提案漏洞百出
- 无数据支撑:20名专家联名提案中,所有指控均无具体病例、无统计数据,仅凭“患者反馈”“医生感受”等主观描述。
- 逻辑矛盾:一边承认集采“降低百姓负担”,一边暗示“便宜没好货”,被网友嘲讽:“既要蹭政策功劳,又想给高价药开绿灯”。
2. 利益链疑云
- 原研药利益关联:提案核心诉求是“放开原研药采购比例”,而原研药价格通常是仿制药的5-10倍。有网友扒出,部分联名专家曾参与原研药企业学术活动。
- 医生处方权博弈:若医院大量采购高价原研药,医生可能面临审计审查,但提案却要求“把选择权交给医生”,被质疑变相为利益输送铺路。

三、公共信任危机:比假药更可怕的是“假话”
1. 社会危害远超想象
- 患者恐慌:一名高血压患者看到新闻后擅自停药,导致脑出血送医,家属哭诉:“专家一句话,差点要人命!”
- 医保资金浪费:若按提案放开原研药采购,每年至少多花千亿医保基金,这些钱本该用于癌症、罕见病等救命药。
2. 法律红线该不该踩?
律师指出,若专家故意捏造事实引发社会恐慌,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最高可拘10天;若查实利益输送,更涉嫌商业贿赂罪。而郑民华在舆论发酵后火速注销微博,被网友调侃“跑得比香港记者还快”。
你怎么看?专家该不该为“不实提案”担责?支持仿制药还是高价原研药?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
以后都没有说实话了[笑着哭]如果真是20个临床专家,有没有效果会不知道[得瑟]这明显是拿下半辈子在赌,没有百分百胜率会在2会上提出来[笑着哭]一个人可能是造谣,20个人联合造谣吗[笑着哭]
医保局是官方的
早就说了,这是个伪命题!
麻醉药用量差异都快10%啦。叫基本相同。 了不起呀 虽然都是同一规格用量。但麻醉药是按个人需要来调用量。 这10%的差异还不够大吧。
扯犊子,几个当医生的同学也反馈集采药药效下降厉害。降低负担应为压价+财政承付,而不是一味压价,没利润哪个药企肯做?
拿出证据!病人和社区医院最有发言权。吃国产降压药降糖药就效果差。
这时候你们又拿专家当人类了?我家老人用的降压药这几年都是国产,没什么问题啊!!专家的话不能信,现在都是枪手!为资本谋利的,现在中国仿制药的成功,把西药价格打下来了,有些人急眼了
应该拿出自己的数据
造谣最多的,可能就是“专家”!
无语
谁信呢?哈哈
强烈建议国家把医生这个行业砍掉,即然医生这么孬,以后有小毛病自己治,大毛病自己抗,即省钱又有效
只要特干病房全部只用集采药,我就相信集采药没问题
歇歇吧,别折腾了,积重难返
哪里都是瞎话连篇
集采应该遵循质优优先,再去考虑价格,现在所谓的灵魂砍价,直接以价格来决定产品,可想而知进入医保的药品质量了。
就问问药不好是不是应该找食药监?哔哔集采有什么用
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赢麻了
我相信医生!
别谈数据 谈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