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是穷人家孩子的一道坎

阿清呀阿清 2025-04-14 10:27:20

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年轻时拼命吃苦。

爱学习的,一头扎进书堆,当起小镇做题家,一路“打怪升级”来到大城市,结果成了办公室里996的“社畜”,在空调房里对着电脑忙到飞起。

那些吃不了读书苦的,十七八岁就进工厂、上工地,每天起早贪黑打螺丝,在大城市郊区挥洒汗水。

其实谁也没比谁高贵多少,都是天天重复着差不多的工作,吃着便宜快餐,住着狭小出租屋,给资本家打工。

到了35岁,前者比后者可能更惨,办公室里永远有更年轻的人来抢位子。

普通人,不管走哪条路,都挺不容易的。

35岁是一道人生坎

35岁前,不少人还沉浸在“知识改变命运”的美梦里。他们日夜苦读,一路过关斩将,来到大城市。

以为能和那些中产家庭出身的同学平起平坐,摆脱“城市边缘人”的标签。

可现实呢,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醒了你。

曾经以为光鲜亮丽的都市生活,不过是青春和学识换来的短暂幻影。

35岁一到,年纪大了,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瞬间成了“弃子”,被打回原形,又回到了那个阶层。

更讽刺的是,你还不如小时候家门口那个天天玩泥巴的“二狗”。

人家虽然读书不行,但有一把子力气,干体力活从不发愁,不用担心失业。

而你除了会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出卖苦力的活根本干不了。

35岁后,连一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面试机会都成了奢望。

你以为读书能让你成为人上人,可现实却告诉你,你只是短暂体验了一把城市中产的生活。

35岁一过,被打回原形,就像一场梦醒,你才发现,自己还是那个穿着开裆裤在小镇街头玩泥巴的穷孩子。

努力了大半辈子,终究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

穷人家的孩子,机会不多

在这个社会,有钱有背景人家的孩子,即使人生路走错了,还有爸妈在后面托着底,随时能拉一把。

可穷人家的孩子呢,人生容错率低得吓人,一步踏错,可能就再也没机会翻身了。

比如买房这事,要是你在高位买了房,还背了一身债,结果单位效益不好,突然被裁员了。

小康家庭的孩子还能找家里帮衬帮衬,可穷人家的孩子大概率只能眼睁睁看着房子断供,前半生的所有努力,一下子全打了水漂。

到了35岁,这种困境就更明显了,穷人家的孩子,没资源没退路,生活里稍微有点意外,就可能让他们陷入绝境。

每个选择都像是在悬崖边上行走,一不小心,就可能万劫不复。

他们也曾幻想过靠自己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可现实却一次次地提醒他们,出身的差距就像一座大山,横在面前,怎么也跨不过去。

35岁的他们开始明白,生活不会因为努力就给你回报,命运也不会因为拼搏就对你格外眷顾。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想过放弃。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在生活的泥潭里挣扎前行。

写在最后

有句老话说的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没伞的孩子只能继续奔跑”。

底层人逆袭难,但不是不能。只有做好自己,累积实力,或许就能在泥泞路上奔跑冲向终点。

0 阅读: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