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千古一帝,为何会背上暴君的骂名,秦始皇嬴政

大海青岛 2022-09-25 10:46:33

当我们提起秦始皇的时候,有的人认为他雄才大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是功盖千秋的千古一帝,有的人却认为他是焚书坑儒,专制残暴的暴君。

明明是千古一帝,为何会被人说是暴君,大家好,我是大海青岛,今天咱们来聊一聊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为何会被人称为暴君。

秦始皇嬴政13岁继承王位,22岁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称皇帝,在位37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功盖千秋。

他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他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

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为了彰显自己统一天下的功德,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威,于是采用了三皇的皇字和五帝的帝字,创立了“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幻想秦王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

虽然秦始皇的一生功绩非常的辉煌,但是老天却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美好的童年,秦始皇嬴政出生在战国时期赵国都城邯郸,这个时候有些人可能就要问了,秦始皇明明是秦国人,为什么会在赵国出生,那是因为秦始皇的父亲在赵国当质,质就是人质的意思。

这个时期的秦国,在当时已经颇有实力,秦始皇的曾祖父,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和赵国联合,对邻国发起了进攻。而和赵国联合的代价、就是让秦始皇的父亲去赵国做人质。

这个时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虽然秦始皇出身贵为秦太子的儿子,但是太子的儿子多达二十多位,而他又不是长子,而且还是赵国的人质,所以赵国的人也不太把这位“质子”放在眼里,不仅经常受到欺负、很多时候生活都会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病故,13岁的秦始皇继承了王位,这个时候的秦始皇还只是一个势单力薄的孩子,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丞相吕不韦把持朝政、独揽大权,到了秦始皇22岁的时候举行了成人礼开始亲政,此时的秦始皇就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孩子了,他先后铲除了吕不韦和嫪毐等人的势力,重用丞相李斯、将军王翦等一批文臣武将,开始了他统一的宏图伟业。

秦国先后横扫六国,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并且统一了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法律,制定郡县制,修建直达全国的直道,就相当于现在大多高速公路,为中国封建大一统王朝定下了千年的基业。

从这里我们就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是做出了伟大历史贡献的,那为什么很多人却说秦始皇是暴君呢?

我们先来看,哪些事让秦始皇背上了暴君的骂名,而这些事又是不是名副其实呢!

第一件事,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已经成为秦始皇残暴统治的代名词,关于焚书坑儒有一种说法是根据《史记》的记载以侯生、卢生为代表的方士跟秦始皇吹牛说自己可以求得长生不老药,于是一直各种忽悠秦始皇,根据秦法,说话不算数是大罪,于是他们开始慌了,然后一合计,干脆逃跑吧。

但是纯粹逃跑还不行,一旦逃跑了就证明自己以前说的都是骗人的。于是他们直接在外宣传说秦始皇这个人不行,既贪恋美色和权势,又残暴,不是我们求不来长生不老的药,只是不想给他求罢了。

秦始皇大怒,派人把这些骗子和同党抓了起来,总共四百六十余人,全部给活埋了。

其实单从数字上说,460人,也不足以被贴上滥杀无辜的罪名,只不过后来读书人掌握了话语权,就让秦始皇背上了坑儒的骂名。

但焚书确实存在,因为当时六国反叛势力很猖狂,为了统一全国的思想,李斯建议把除了秦国史书之外的著作全部烧掉,仅留下医药卜药种树的书和法律的书。

焚书可以说确实是秦始皇的黑点,但是坑杀了四百多个诈骗犯就说秦始皇是暴君总感觉好像有点牵强。其实,这就是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哪朝哪代都这样,所谓新官上任还要三把火,更何况是皇帝。

第二个,秦法非常严苛

在人们的印象中秦法是非常严厉的,动不动就是斩首、车裂,就连制定秦法的商鞅都是被车裂而死的。

还有我们历史书里学的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因为遇到大雨会迟到,要被判判死刑,所以干脆直接造反,从这一点看秦法好像是挺严苛的。

但是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新出土了许多秦代简牍,为我们揭示了秦王朝许多日常工作的细节。其中有一些简文是关于“新地吏”和“新黔首”的。新地吏是指秦国派到新征服地方的官员。而新黔首,则指的是秦新征服地区的百姓。出土的这些简表现出的是禁止新地吏剥削新黔首的财物或者在经济上压榨他们。与新黔首、新地吏相关的记载还有很多,但都没有发现秦法严酷或残暴的记录。

而且根据发现的秦简中,发现秦朝的法律其实并没有那么残酷,按照记载,如果陈胜吴广真的因为大雨没能按时赶到,也不会被判死刑。

这也是近年来秦朝法律研究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从这一角度来说,秦朝法律残酷的说法其实是不咋成立的。最起码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残酷。

第三个,大兴土木

就是修长城,修建秦直道,建阿房宫和秦陵。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说的是秦始皇修建长城劳民伤财,然后孟姜女的丈夫死在了修建长城的过程之中,于是就有了孟姜女哭长城一说,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会感觉秦始皇确实是暴君。

但其实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孟姜女哭长城这件事,而且当时秦始皇也并没有大肆地修建长城,修长城其实从战国时期这些国家就一直在做,直到明朝还在修建,秦始皇只是将六国的长城进行了拼接和修补,并且修建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卫国家,保护平民百姓的生活安全的,所以修长城其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修建秦直道,这个就是修建当时的高速公路,有利于中央政府的统治,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修建阿房宫和秦陵算是大工程,但是后代汉、唐、明、清的皇宫和帝陵也是一个比一个大。

第四点,求长生不老

求长生、成仙,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里几千年一脉相承的基因。

从秦始皇,到后代无数的皇帝,有很多都求仙丹,希望长生不老,包括汉武帝也是!

看完这些秦始皇暴君的事件以后,可以说确实有一些黑点,但大部分的黑点完全是后世为了继任者的正统性,或者说是让后代皇帝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而故意抹黑的。

暴君,既然称为暴君,那一定会经常杀人、滥杀无辜,但是嬴政统一了天下之后,并没有赶尽杀绝。比如那些六国的皇室宗亲,以及贵族子弟们都活了下来,这要是放在其他的朝代,他们都属于前朝的余孽,是一定要杀掉的,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但嬴政就没有这样做,嬴政将那些皇室宗亲还有贵族子弟,全部迁移到了咸阳城,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后来才会经常发生一些叛乱,但从这一点来说,秦始皇绝不是一个滥杀无辜的人。就凭这一点,是后来很多皇帝都不能做到的。

狡兔死走狗烹,历史上很多皇帝建立了一个国家之后,就会将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大臣们都给杀掉,比如说朱元璋,就是这样的人,被称作是一代明君的朱元璋在胡惟庸一案中残杀了3万多人,这其中有功臣,更有被牵连的无辜者。

但是嬴政却没有杀过任何一个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大臣,他的那些大臣都是寿终正寝,这一点挺难得。在统一华夏的过程中,对战败的国家人民、士兵也没有进行大规模屠城,只是遵照秦法规定,管理,保持社会稳定发展。

秦始皇执政期间,读书人从未因著书立说而招致杀身之祸,也从未因提自己不同的意见或当面指责皇帝而招致刑罚和处分,以大不敬判刑杀头,而你看清朝大兴文字狱几百次,因为一本书就可能导致几百人蹲大狱甚至死亡。

还记得“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吧!兵马俑是干嘛的?兵马俑是秦始皇的殉葬品,用兵马俑代替活人殉葬。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兵马俑代替活人殉葬是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

既然秦始皇被许多人称为“暴君”,那么他为什么不像殷商时期的奴隶贵族一样,采用活人殉葬制度?毕竟,按照他当时的权威和影响力,采用活人殉葬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秦始皇没有这样做

其实秦始皇背上暴君的骂名,主要在于秦朝的年限太短了,在时间上吃了大亏,如果能延长个一两百年,有十个八个皇帝,那么秦始皇作为开国君主,他的这个形象一定也是非常正面的。

可问题是秦始皇刚死半年,陈胜吴广就起义了,秦始皇刚死三年,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就土崩瓦解了,那么作为六国后人建立的新朝代,自然不会对你秦始皇有什么好印象。

而反过来讲,两汉延续了400多年,这个历史记忆的惯性是很大的,而对于汉家皇帝来讲,他们也要寻找一个政权的合法性证明,就是为什么这个天下是你的不是别人的而是我的,所以肯定是只能说秦朝坏而不能好。

刘邦起义的时候,还编造了斩白蛇起义的传说,就要加强自己这个君权神授的合法性,尤其是刘邦本人还不是六国的旧贵族,凭什么你当皇帝。

所以整个汉代就必须对秦代进行批判,因为你是暴秦因为你苛政,因为你的存在让老百姓受很多苦,所以我才应运而起,我取代你是天意,我是替天行道秦代够坏,汉代才够好,秦始皇够坏,汉的统治才有其合法性。

中国历代实际上,是很讲究我这个政权的合法性的,朱元璋为什么能当皇帝,我驱除鞑虏,我把蒙古人赶跑了。

清代都说我入主中原,不是我窃取了大明的天下,是你们的皇帝被你们的流民造反自杀了,我是过来救他的,结果朱家没后人了,我才来当的这个皇帝。

对于汉代来讲,只有不断地攻击秦攻击秦始皇,让后世都认为秦始皇是个暴君,他的存在是老百姓痛苦的根源,我们汉才有真正的合法性,所以这也是为什么2000年来,秦始皇一直是个偏负面形象的原因。

还有就是受司马迁影响较深,但司马迁处在汉朝,肯定不能说秦朝的好,即使司马迁很公正地说!但他留下的书都被后世大修过!

所以秦始皇所做出的贡献,比此后2000多年中国所有帝王所做的事情的总和还要多,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那也是名至实归。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