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8日,华为前高管、计算机领域的杰出人才魏延政,经过长达五年的抗病斗争,不幸离世,终年41岁。
目睹众多英才早逝,魏延政这样的杰出青年离去,人们往往只能发出无奈的叹息,心中满是惋惜,却也无力回天。
了解这位年轻人的经历和他对死亡的坦然态度后,人们无不惊叹于他表现出的豁达与从容。
魏延政的人生仿佛如同开了挂一般,顺风顺水。
这位新疆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凭借自身努力考入北京大学,后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再前往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深造博士。
他凭借自身才华加入华为,担任高管职位,享有百万年薪,成为了众人眼中,父母常提及的那种优秀典范。
若未遭英年早逝,魏延政的一生堪称圆满。
这三句话高度概括了他的一生,同时也成为了他给予儿子最为宝贵的遗产。
【出生在新疆的少年英才】
1975年,魏延政在新疆乌鲁木齐诞生,家境平凡,父母均为工人。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第四,上有两位姐姐及一位哥哥。
尽管家境平凡,魏延政的父母仍高度重视子女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培养他们。
相较于内地及东南沿海地区,新疆等偏远地区长期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当时,魏延政与他的哥哥和姐姐们均在专为职工子女设立的学校接受教育。
魏延政自幼深知“知识改变命运”之理,他深知唯有通过读书,方能作为出身平凡家庭的他实现社会阶层的跨越。
因此,他学习尤为勤奋,加之天赋异禀,自幼至长,学业成绩始终保持在前列,出类拔萃。
魏延政的双亲同样寄予厚望于他们的小儿子,盼望他能顺利考入大学,将来能够出类拔萃,有所成就。
魏延政读高二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扭转了父母原有的观念。
魏延政在那年遭遇了家庭变故,他的兄长不幸离世。
魏延政的父母在经历孩子早逝后,情绪极为低落,那段日子对他们而言异常艰难。
家人寻魏延政深谈,盼此家中独子留伴左右,不求功成名就,唯愿一家安康团聚。
对自幼便憧憬外界广阔天地的魏延政而言,这无疑是个充满挑战与抉择的时刻。
然而,为了体谅父母的情感,他最终决定报考乌鲁木齐的本地大学,留在身边,以便能多陪伴父母。
高考结束后,魏延政惊喜地收到了来自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份意外之喜让他倍感振奋。
高三时,魏延政因在全国数学联赛中荣获第三名,被北大自主招生办老师慧眼识珠,最终得以被北大录取。
是选择留在新疆攻读大学,还是前往知名学府北京大学?这是一个关乎未来学业的重要抉择,需仔细权衡。
魏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魏延政的父母出于对儿子未来的考虑,决定做出让步。
魏延政如同众多学子一般,踏上了前往西部的列车,开启了求学之旅。
抵达火车站后,魏延政犯了愁,那列火车拥挤不堪,他甚至连火车票都未能购得。
在同学们的鼎力相助下,我成功挤上了火车。
上车后不久,恰逢列车员检票,魏延政出示北大录取通知书以补票,此举引得周围人纷纷投来钦佩与羡慕的目光。
这坚定了魏延政的决心,他立志在北大也要勤奋学习,延续这份“荣耀”。
【顺风顺水的“开挂”人生】
抵达北大后,魏延政仿佛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下定决心要在这里汲取更多前沿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为此,他首先决定报读自己最为热衷的计算机专业,以期在这一领域内深耕发展。
得知北大中国研究中心招募经济学双学士后,我随即决定报考经济学,希望借此机会深化自己的经济学知识。
在北大求学时,魏延政精心规划,将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得紧凑充实,确保每一刻都得到有效利用。
他凭借个人努力与天赋,提前一年完成了所有课程学习,顺利取得双学位。
若将魏延政仅视为埋头苦读的书呆子,那便大谬不然。他不仅学识渊博,更有超越书本的才能与见识。
课余时间,魏延政会从事一些兼职工作,诸如批发电影票并在校内进行销售。
在最佳时期,仅凭售卖电影票,魏延政每日便能获得超过千元的收入。
现今这已非小数,况乎往昔。
此外,在北京大学学生中,魏延政的英语水平出类拔萃,正因如此,他获得了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的机会。
1998年,值北大百年校庆之时,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受邀访问北大,魏延政在此次访问中担任了校长的向导及翻译工作。
在此期间,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对魏延政的表现及其在专业领域的独到见解表示了极高的赞赏。
魏延政当即获邀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且校方承诺为其提供全额奖学金的支持。
魏延政起初并未应允,在北京奥德软件公司实习积累一年实操经验后,他才正式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并顺利获得录取。
魏延政踏上了出国之旅,目的地是新加坡,他成功地跨越了国界,来到了这个全新的国度。
新加坡作为华人建立的国家,为魏延政提供了熟悉的环境,他在这里并未感到任何不适。
他在学习之余,还兼任助教职务,负责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
魏延政天赋异禀,学习上难题对他来说轻而易举,凭借自身努力,总能一一攻克各类学术挑战。
然而,教学对他而言却是全新挑战,初时,魏延政深感此事颇为棘手。
他苦恼于如何更有效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清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吸收。
对他来说,这完全是一个未曾涉足的领域,充满了未知与新奇。
然而,魏延政天生便拥有一股骨子里的不屈不挠,他从不轻言放弃。
面对不懂之处,他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讲师求教,并勤奋钻研,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那段时日,魏延政在完成每日必修课程之余,将所有剩余时间投入于搜寻案例及练习讲解之中。
正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之后,魏延政便得以登台授课。
他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自然而然地博得了学生们的青睐。
他所负责的班级数量,起初仅有一个,随后增至三个,最终竟达到六个,且每堂课都座无虚席。
时常课堂座椅不足,众多慕名学生宁愿站立,也要坚持听课。
魏延政确为天才,但他之所以能将天赋尽显,靠的是远超常人的努力、谦虚及勤奋,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他不断前行。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我三年的硕士研究生时光转瞬即逝,迅速走到了尽头。
魏延政凭借卓越成绩顺利毕业,随即吸引了众多世界知名企业的青睐,纷纷向他递出了合作的邀请函。
魏延政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自身学术能力尚需提升,故而决定暂不参加工作。
他做出了抉择,将前往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以期在该领域进一步深造与提升。
新加坡作为华人为主的国家,魏延政感觉在语言与习惯上,与国内并无太大差异。
然而,英国却大相径庭,其社会风貌与饮食习惯均与国内存在显著差异。
在这个异乡国度,魏延政对故乡的眷恋日益加深,思念之情愈发强烈。
魏延政为求学之路,默默承受身体上的诸多不适及那份难以名状的孤独,坚持前行。
尽管他努力融入新环境,结交众多朋友,但那份深切的思乡之情,仍旧挥之不去,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思念祖国和亲人时,魏延政常通过临摹书法来平复内心情感,以此作为慰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书法日益精进,最终在同学中赢得了不小的声誉。
魏延政迅速获得了博士学位,紧接着,他步入了英国电信院的大门,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在此期间,魏延政亦赴伦敦大学攻读在职MBA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电信院公费资助魏延政去学习,这足以证明英国方面为留住他,确实付出了诸多努力。
魏延政并未如他人般羡慕国外的高福利与高待遇,他内心始终怀揣着回归祖国、贡献力量的深切愿望。
一是因父母年迈需照料,二是魏延政虽在英国备受礼遇,却总觉自己乃异乡客,家并不在此地。
故而,当华为公司向魏延政伸出橄榄枝,邀请其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一来自中国本土科技巨头的就职邀请。
他真挚地感激在英国遇到的每位和蔼老师与同事,但同时,他更怀揣着报效祖国的深切愿望。
魏延政迅速加入华为,凭借个人奋斗,不久便晋升为无线营销部总裁助理之职。
2009年,我被调至上海总部,并成长为华为决策管理层的核心成员,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
那时,魏延政年薪逾百万,成为众人眼中名副其实的人生赢家。
魏延政历经乌鲁木齐至北京,再赴新加坡,后转伦敦,最终重返华为之路,其人生轨迹犹如一路“开挂”,充满传奇色彩。
众人对他的一帆风顺感到惊奇,却鲜有人知晓,这背后隐藏着他无尽的辛勤与付出。
【临终的豁达和留给儿子三句话】
魏延政担任华为高管初期,深感生活渐趋平稳,恰在此时,爱情悄然降临,为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在当年国庆假期,魏延政邂逅了一位经历相似的女孩。
由于拥有共通的语言,两人的感情迅速加深,不久便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开启了共同生活的新篇章。
魏延政这位天才,被众人视为拥有完美事业、甜蜜爱情及一帆风顺人生的典范,这样的配置才是他应有的模样。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此刻灾难竟悄然袭来,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2011年某日,魏延政自海外出差归来,于飞行途中突感右脚剧痛难忍,直至抵达地面,痛感才稍有减轻。
魏延政自查时,意外发现脚上不知何时长了个小疙瘩,但他并未过分留意此事。
归家路上,他的脚莫名其妙地数次疼痛起来。
病情最重时,我甚至连走路的能力都丧失了,情况异常严峻。
到家后,妻子迅速察觉到了他的异样。
尽管魏延政自觉无恙,因工作繁忙想稍后就医,但其妻坚决反对,硬拉着他去医院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揭晓,令这对夫妇震惊不已。
魏延政脚上的小疙瘩,医学上称为“透明细胞肉瘤”,属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
彼时,魏延政事业如日中天,妻子又恰逢怀孕,工作上春风得意,家庭亦和谐美满,他绚烂的人生篇章仿佛才拉开序幕。
然而,这则不幸的消息如同晴空中的惊雷,猛然间将周遭的一切美好都击得支离破碎。
历经痛苦、徘徊、挣扎与绝望后,魏延政终下定决心,以坦然之态面对生命中的种种际遇。
为妻子与即将诞生的孩子,魏延政勇敢对抗病魔,积极投入治疗,满怀期待地盼望奇迹能够降临。
魏延政迅速完成了首次手术,该手术采用保守治疗,规模不大,成功保留了他的脚部。
术后,魏延政的病情有所好转,随后他便全身心投入到更为繁忙的工作中。
魏延政正为病情缓解而庆幸,殊不知癌细胞已侵蚀脚骨、小腿骨,并扩散至全身,连肺部都显现癌变迹象。
魏延政迅速安排了第二次手术,整个过程紧凑而高效,确保了治疗的连续性,他的决心与行动力在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魏延政面临抉择,最终决定接受截肢手术,并需经历多个疗程的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
他妻子无奈只得离开仅八个月大的儿子,前往医院照料他。
魏延政所患病症全球罕见,尚无治愈先例,当前唯一治疗方法是通过化疗来延长其生命。
魏延政为了见证孩子的成长,毅然承受了难以言喻的痛苦与折磨。
此时,华为向他送达了辞退通知,并同时支付了他20万元的补偿金。
众多人士因此批评华为缺乏人情味,但事实上,华为在魏延政患病期间,一直正常发放其薪资。
即便他前往公司,也会为其分配轻松的任务,并确保其在年终时获得全额分红,丝毫不减。
2013年末,魏延政依靠拐杖出席了北京大学校友聚会。
此刻,同学们方才意识到,那位昔日被誉为天才的校友,生命已所剩无几。
得知魏延政从华为离职后,同学们迅速发起募捐,仅数日便筹集了90余万元,用于支持他的后续治疗。
这些资金看似颇为可观,然而对于魏延政的治疗费用而言,仅仅是九牛一毛,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当同学们打算再次为魏延政发起募捐时,他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好意。
同学为魏延政介绍了工作,随后,他开始在各中小企业独立咨询,并利用此机会带着妻儿游历各地,欣赏不同风景。
在这段时期,魏延政始终保持积极态度,未流露出丝毫颓废之态。
平日里,他努力振作起来,安慰着妻子,用尽力气只为博妻子一抹浅笑。
工作之余,他独自拄拐前往,时而至复旦大学聆听哲学讲座,亦会携妻儿返回家乡,陪伴年迈的父母共度时光。
甚至驾车前往西藏等未曾踏足之地,一睹那些未曾见过的壮丽风景。
在生命的尾声,这位昔日的天才展现出日益宽广的胸襟,变得愈发豁达。
至2016年7月底,经过长达五年的抗病斗争,魏延政终因体力不支,无法再继续与病魔抗争。
我已淡然生死,唯放心不下的是,离世后父母与妻儿的生计。
此时,魏延政强忍痛苦,剪辑了一段视频,回顾其精彩却短暂的人生。2016年8月8日,他终离世,享年41岁。
这便是“智力与毅力并重”,“朋友为助力”,“开阔眼界与坚定定力”的重要性。
魏延政告诫儿子,聪明人众多,然唯有具备毅力者,方能将自身才智发挥至极致。
朋友能成为你的助力,但前提是待友需真诚,应以心交心,而非出于利益考量,方能维系真挚友情。
成功之人需有开阔眼界,互联网使人们的视野更广,但务必坚守本心,方能确保人生方向不失。
在魏延政最后的日子里,我们始终看到,他未曾抱怨命运不公或天妒英才,始终保持着坚韧与沉默。
他深信自己的人生历程已足够绚烂多彩,对此生所历无怨无悔,感到十分满足。
我们多为普通人,应以平和心态视万物。前半生勇敢无畏,后半生无悔于心,如此,烦恼自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