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虽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但他的许多思想至今仍为我们所遵循,每一次提到都会感叹其智慧和先进。无论是其学习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还是其感叹时间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次提出,都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好处。
优秀的教育家思想家们可不光拿出一大堆理论来叫人研究,他们口头上也讲得出。孔子的全部主张他本人也身体力行、逐一照办,为门徒树立了榜样。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就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我的老师,他们的身上必定有我学习的地方。我说的这句话还启发了我们:虚心学习他人是无止境的。
孔子曾与一个7岁儿童商量过,孔子向这个儿童请教天上共有多少颗星星,听了这个儿童的答案,孔子就地拜了他为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好奇,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才能使孔子拜自己为师,两人之间有怎样的故事?
孔子东巡时巧遇7岁神童
传说孔子弟子东游途经莒国时,驾马车于田间小路,车夫反而停下。孔子忍不住好奇是怎么回事,把头探出马车去察看。
却见一幼童气鼓鼓地站在马路中央,不准马车经过。孔子看了幼童很生气,就问幼童为什么不允许幼童通过。
幼童听闻说道:“脚下是城池,君不见,向有马车避城而去,高城池为马车让步?”孔子笑了笑,在这条乡间小路上,那一座城,他甚至连城的砖头也没见过。随即,他又继续耐心地问:“你说这里有城池,为什么我们几个人没看见?”
但见幼童信心满满地指了指地面上的石头,称那是自己筑起的一座城池。孔子无可奈何一笑,抱着尊老爱幼之心选择了车夫回避。
马车一开动,孔子也告诉门徒,这孩子真是不同凡响,小小年纪讲话条理清晰、不卑不亢、日后一定会成大事。
孔子并不知道他所认识的这位幼童正是莒国著名神童项橐。项橐在成长过程中显示了不同寻常的聪明,年纪轻轻的他凡事都很好奇,总要纠缠大人们问个够,但对大人们给的解释他却不盲目的信任,而有所想法。
项橐曾问父亲:夏天怎么雷人?父亲就唬住了他:那是由于天上神仙正在用雷电来处罚地上犯了错误,将来你必须是个善良之人,否则天就会如此处罚你。”普通孩子听到就相信。
可项橐却认真地反问道:“爸爸,夏天只有惊雷,神仙们只是在夏天罚那些犯了错误的家伙吗?”父亲一听吓了一跳,反问道儿子无言以对,在惊喜儿子年纪轻轻会想问题的同时,也感叹儿子日后一定会成大事。
上学以后项橐更变成十里八乡人家的小孩,不但阅读非常勤奋认真,而且能够举一反三。除对书有浓厚兴趣外,项橐也很爱探索自然和观察自然的一切。谁见人爱的句子多,项橐日后必成大业。
两人相互出了题目,孔子心甘情愿
孔子巧遇项橐自然会发觉其与众不同之处,但终究萍水相逢,马车经过,两人便永远不会见面。但没人料到孔子与项橐有再次见面的可能,两人争执不下。
原来,孔子使车夫让步项橐之城之后,孔子有人等再遇项橐之父锄田。孔子弟子子路故意跟项橐父亲搭讪,就开口问:“你是干什么的?”项橐之父也不抬头,答“锄地”二字。
子路还不死心,继续问道:“你每天都会在此锄地,你一定知道你手中的锄头每天挥舞多少次了吧?”相信谁听到子路提出的那两个问题都会很无语的。就在项橐爸爸想怒斥子路的时候,项橐走了过来,看到他站在爸爸面前反驳子路:“你天天坐在马车里,你一定知道马儿一天要抬起几个下蹄的人吗?”
子路一听,立刻面红耳赤,欲驳不知从何开脱。旁若无人默默围观的孔子更对项橐感兴趣,乃至产生收其为徒的念头。
他先为子路道歉,再与项橐之父打听项橐之事,知其自幼天资聪颖,愈见称心。然后孔子就跟项橐说,今天咱们各出一个问题来测试一下对方,如果有人回答不出输球的话,就给对方当徒弟吧,项橐欣然同意。
孔子自信地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人生在世要依靠天上日月星辰和人间五谷杂粮。岂知此日月星辰五谷杂粮又有几?
众所周知,这几件事简直是不可胜数,孔子说明的是为难项橐的。可项橐沉思片刻,对孔子的回答是:天上星辰一昼夜,人间五谷一年茬。
项橐答案明显无懈可击,孔子大惊,一个7岁孩童,竟有此见,实不易。去项橐问孔子问题,他问孔子:“鸭子白鹅何以能在水中游来游去,竹松柏何以四季长春?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让孔子为难,他稍想片刻就给出了回答:“鸭子和白鹅可以在水中游泳,因为他们的脚掌呈方形,松柏长春因为他们树心坚实。
可项橐听完却反问道:“鱼与鳖的脚掌并不方正,为什么它们也可以在水里游泳,竹子中空为什么也四季长春?”孔子一愣,这反问果然是自己始料未及的,按先前的协议,他败下阵来,败在一个7岁孩子手里。
孔子经常教诲弟子言而有信的道理,自己更应该身体力行。不久又拜师项橐兑现诺言。
结论
对许多人来说,不如求学于己之长者是件耻辱之事,但对大贤相孔子来说却无愧于此,毕竟学无止境而师不伦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