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当局尴尬地宣布,在年度反坦克导弹射击考核中,打出了糟糕的成绩。17发陶2A导弹只命中8枚,其他的不是掉弹,就是打偏了。更为尴尬的是,这次射击对象还不是运动的车辆,而是海面上的固定目标,最远的也只有两公里。当然,海上目标不太好打这也是实情,但如果在实战当中,那岂不是要剃光头吗?
在武器装备的实弹检验中出现一定的哑弹、偏差,那都不奇怪。尤其是导弹,是一种精密复杂的武器系统,有一定的掉弹率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但17发中有9枚出问题,那就让人有点震惊了。
陶式导弹的型号比较庞杂,但基本设计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确立下来的。它采取线导方式,也就是用一根电缆把导弹连接到制导站,射手从瞄准镜里观察导弹的飞行,然后红外测角仪、自动驾驶仪根据导弹航路的偏差,不间断地修正、调整导弹的飞行路线直到命中。台湾军队这次发射的是陶-2A导弹,是1997年克林顿政府批准卖给台湾的,在上世纪80年代定型批量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在海湾战争期间大量使用,战绩不错。
不过,问题可能就发生在这个成熟上。台湾当局从美国弄到的军火,多数是库存的旧货,这批陶-2A可能有30年的高龄了。导弹不是金条,锁在柜子里就可以了,装备保障人员要经常对库存导弹进行检验检测和维保。一般来说,导弹上有这么一些部分需要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首先是橡胶件,它们只有几年的寿命,过期之后就会变硬,失去弹性,不能够起到密封和缓冲的作用。其次是电池,陶2A导弹上采用了老款的镍氢电池,需要定期更换。比较麻烦的就是电容器,电容器是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的,但是它的寿命一般不超过20年,需要对电路进行检测,过期失灵的电容就要拆除更换。
还有一个故障多发点,就是导弹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在室温之下也只能存放20年,过了这个时限就会出现药柱裂纹之类的问题,一旦点火可能引发发动机爆炸。发动机的检测相对困难一些,需要用先进的无损探伤技术来实现。
从台湾军方的演示现场看,固体发动机没有出问题。大概率是电子电气系统发生了故障。台湾地区高热高湿,沿海地区还有高盐的问题。如果导弹库存期间维护保养不当,特别是密封筒失效,就会有潮气进入导弹内部,腐蚀电路。台军这次有几发导弹飞行几秒就失控落海,很可能是电路失效导致的。
当然也有其他的说法。有的说是台军的发射阵地选择不合适。导弹尾部的红外灯信号被海面反射,而海面是随着波涛不断变化的。真信号和干扰信号一起返回,让红外测角仪分不清哪个是真导弹,哪个是返回的信号,于是就控制导弹,一头扎进海里去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把发射阵地向前布置,放在滩头,尽量接近海面。但是摆在滩头,就会直接暴露在对方的火力下。这应该算是美制导弹在台海战场水土不服的问题。
台军这次火力演示的失败,我们还真不能当笑话看,为什么呢?这批陶-2A导弹已经陈旧了,但2015年,美国向台湾出口了783枚比较新款的陶-2B导弹,这次并没有拿出来。2017年,美国确定向台湾销售1700枚无线电制导的陶-2B导弹,至今没有交付。因此,台军出洋相,可能会促使美国加快交付2017年的订单。无线电制导的陶-2B,取消了制导电缆,用射频和微波通信的方式控制。导弹的射程就摆脱了电缆长度的限制,可以达到4000米以上,飞行速度也更快。而且陶-2B不再采用传统的直接碰撞方式,而是改用和标枪导弹类似的顶部攻击,抗干扰能力也更强。这对解放军登岛部队的威胁更大,我们还是要高度重视登陆前的火力打击效果,不能让台军有发射反装甲导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