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特务之王”潜伏在延安,因一支香烟,毛主席一眼看出猫腻

靖观新视角 2022-12-20 10:07:57

1993年,距国民党兵败撤退台湾已过几十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拖着病体跨越海峡来到了久违的祖国,看着这片陌生既熟悉的土地,顿时内心感慨万千,回首过去,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却又是如此理所应当。

这位老人便是年轻时闻名于国共两党的“特务之王”沈之岳。沈之岳此次大陆之行是为了到北京寻访名医治疗自己的癌症,到达北京之后,沈之岳被安排下榻钓鱼台国宾馆,不仅如此,邓小平同志还亲自接见了他以示友好。

提起沈之岳此人,不得不提的便是他的特工生涯,作为一个曾潜伏在毛主席身边的军统特务,沈之岳在国民党阵营的特工中可谓是能力出众,但是,在他潜伏于毛泽东身边执行任务时,却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了“意外”……

一、爱国青年变特工

1913年2月,沈之岳出生于浙江省仙居县,父亲是一位木匠,家庭条件尚可,小时候父母便将他送进私塾读书,因此,沈之岳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30年,沈之岳17岁,这一年,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顺利考进南京中央军校交通科,对于沈之岳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求学生活便开始了,在校期间沈之岳学习刻苦认真,三年后又考入复旦大学,自此,他开始走上了不一般的人生道路。

在复旦大学里,沈之岳结识了许多共产党同学,并与他们交好,受着先进革命思想的熏陶,在校期间,他也积极参与支持工人的各种运动,以救亡图存为己任。

因在大学期间深受工人运动的影响,从复旦大学毕业之后,他便选择进入浦东煤炭公司工作,在里面当一名工人,自此,沈之岳成为了工人群体中的一员。

某一天,沈之岳所在的地区爆发了工人罢工运动,而很早便受到工人运动影响的沈之岳在这次罢工运动中便是带头者,可是,这次的罢工运动很快被镇压下来,作为罢工领导者之一的沈之岳也被国民党拘捕,押入监狱。

罢工运动被镇压后,国民党对这些参与罢工的人进行了一番严刑拷打,轮到沈之岳的时候,他自然是不想受酷刑折磨,内心虽然惧怕,但仍然头脑冷静,处变不惊。面对严刑恐吓,沈之岳额角落下了一滴冷汗,大脑快速运转,很快便想到了一时的应对之法,于是,他便从容不迫地告诉审讯人自己有亲戚在国民党高层工作,此次参与罢工运动实则是“奉命行事”。

一看沈之岳一副成竹在胸、淡定不已的模样,审讯人顿时犹豫起来,不敢贸然动刑,便暂时将他晾在一边,先去调查他的身份,而后再做处理。虽然这一方法早晚会暴露,却争取了一些时间可以思考一下接下来的对策,沈之岳擦着手里的冷汗,顿时放松下来。

不久后,经过特务们的一番调查,沈之岳的谎言很快便被戳破,可是,这个时候,军统头子戴笠却突然派人将沈之岳带走。

原来,在调查沈之岳身份期间,戴笠得知了他在狱中撒谎蒙骗审讯人之事,顿时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兴趣,后又发现他与自己竟是同乡,遂想与沈之岳见上一面。

被带走的沈之岳内心莫名,不知前方等待着他的到底是什么,内心又十分忐忑,二人见面之后,戴笠询问了他一些基本情况,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交谈中,戴笠深觉沈之岳是一个可造之材,头脑灵活、遇事冷静,这些优秀特务所需具备的特质在他的身上都可以找到。

基于如此,戴笠便邀请他加入自己的情报机构,准备亲自培养沈之岳。

面对戴笠的邀请,刚刚被国民党折磨过的沈之岳内心非常抵触,但是,戴笠却是极其“惜才”,费了不少口舌劝说沈之岳,最终,不知是被戴笠的真诚打动还是作为权宜之计,又或是面临利益诱惑而动摇,沈之岳最终接受了戴笠的邀请,加入了国民党阵营。

之后,戴笠将沈之岳送进了自己控制的浙江警官学校学习,同时允许沈之岳继续学习自己喜爱的共产主义相关的书籍,在此期间,沈之岳便为自己日后的特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戴笠的精心培养下,沈之岳进步极快,戴笠也逐渐地让他接手去办一些机密任务作为锻炼,很快,他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工。

二、不动声色入延安

沈之岳从浙江警官学校毕业后,沈之岳便化名李国栋进行特务活动,加入了位于上海外围的地下党组织,在此期间,沈之岳破坏了众多共产党外围组织,戴笠对他也更为重视。

1937年,日军侵华愈演愈烈,眼看中华民族已经面临着灭亡的隐忧,7月15日,中共中央发布国共合作宣言,在多方努力下,9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虽然国共两党暂时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但是,国民党对共产党仍是忌惮,想方设法坑害共产党人。1938年初,戴笠命令沈之岳伺机潜入延安,设法进入共产党机构,帮助国民党搜集重要情报,并找寻机会暗杀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重要领导人。

作为军统特务,想要潜入延安并非易事,而沈之岳早期曾积极参加工人运动,马列思想更是学习得非常深入,从表面上看,沈之岳无疑是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谁也不会想到把他与国民党特务联系起来。

在戴笠的安排下,沈之岳再次化名,以沈辉之名、萧致平教授私人助手的身份跟随萧致平来到延安访问。在当时那段时间里,萧致平教授与毛主席私交甚笃,是支持共产党的著名学者,二人见面频繁,沈之岳也因此进入了毛主席的视线。

在萧致平所在的访问团准备离开延安之际,沈之岳却表示想就此留在延安,参加革命事业,对于这种有志青年,延安自然是非常乐意接受,于是,组织便给了他这个机会。不过,机会给了,政审这一关却是必须过,对这一情况,戴笠和沈之岳也是早有预料,戴笠早已安排好了“沈辉”的身份背景,毫无破绽。

对此,沈之岳却是谨慎非常,他认为自己的履历如果真的如一张白纸一样毫无破绽反而有引起怀疑的可能性,于是,在组织安排的谈话中,本出身于河南的“沈辉”故意暴露出自己江浙一带的口音。

果不其然,调查人员一听便发出了疑问。沈辉则解答说自己曾在浙江求学,借住在浙江的舅舅家中生活过一段时间,因此说话会有江浙口音,而这个“舅舅”自然也是早已安排好了的,意料之中,沈之岳顺利通过了政审,还顺利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然而,进入抗大之后,并不代表着可以高枕无忧,抗大内仍然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考察。一天,在课堂上,沈之岳正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授课,突然,讲台上的老师大喊:“那个人是特务!”,然后,便会有专门负责观察台下学生表情的人员做好记录。

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特务很有可能受到惊吓而暴露,而沈之岳面临这种情况却是异常冷静从容依旧,为了混淆视听,他还特地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自始至终,他的特务身份也未曾暴露。

在抗大的学习生活中,沈之岳认真勤奋,成绩优异,同时为人张弛有度,受到同学老师的喜爱与赏识。毕业后,沈之岳很快被组织委以重任,之后又不断被提拔,逐渐地,沈之岳进入了组织机要部门,经过一番筹谋,他终于被安排在了毛主席的身边,成为毛主席办公室的贴身秘书。

在沈之岳潜伏在中共高层的时候,他利用职务职务之便窃取了不少重要情报,时间一久,戴笠对他也是愈发信赖,很快,一项新的任务便下达给沈之岳:伺机刺杀中共重要领导人。

三、“香烟意外”暴露特工身份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沈之岳,接到刺杀任务后便开始不断寻找机会刺杀毛主席,可是,作为中央重要领导人,身边警备自是森严,而且近身之人不得携带任何武器,刺杀任务便一直无法进行,沈之岳只得继续蛰伏寻找机会。

某一天,毛主席刚刚结束工作,疲惫不已,回到坐在桌前准备抽一支烟缓解压力,见毛主席“烟瘾”犯了,已经对毛主席的生活习惯、生活细节以及个人偏好等信息了如指掌的沈之岳立刻上前给毛主席递了一支烟。

见状,毛主席接过了他的烟,表面上没有任何违和之处,但是,毛泽东的心里却是已经经历了一番不小的波动,此前他记得这个叫作沈辉的年轻人是不抽烟的,而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会随身携带香烟,偏偏还是自己爱抽的牌子,这便说明沈辉是有好好研究过自己的。

思考至此,主席心下警惕,把目光放到了沈之岳的身上,边抽烟边看着他,沈之岳察觉到毛主席的视线一直放在自己身上,便开始紧张起来,手心出了一层薄汗,为了缓解这种诡异的氛围,沈之岳也掏出了一支烟抽了起来,抽烟的动作却显得极其生疏僵硬,看到这种情景,毛主席心下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虽然对沈之岳有所怀疑,但是,毕竟没有确凿的证据,经过一番思量,毛主席决定将沈之岳调离延安,将其安排前往浙江白区协助新四军军长叶挺进行工作。虽然打进延安刺杀主要领导人的任务泡汤,但是,沈之岳在浙江仍然做着特务工作,在军中收集各种情报,并将这些情报传递出去。

1941年,叶挺率领新四军奉命北上,可是,北上途中,新四军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突袭,造成大量伤亡,主将叶挺被控制,副军长项英被杀害,这一事件后被称为“皖南事件”。无疑,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便是沈之岳,正是沈之岳将新四军北上的情报传递给国民党,他们才能在路上设伏,打得新四军措手不及。

之后,沈之岳的身份也便完全暴露,于是,蒋介石便将他召回重庆,自此,沈之岳在延安的特工生涯便告一段落。

1994年,沈之岳因癌症不治病逝,享年81岁。沈之岳虽是国民党人,却潜伏在共产党多年,在他的9年共产党员资历中,有7年被评为模范党员,沈之岳去世时,我方的张爱萍将军评价他道:“智勇双全,治国有方,一事二主,两边无伤。”

作为一名军统特务,沈之岳的能力自然是无可挑剔,若在青年时期未走上“歪路”,想必他也可以在另一个舞台大显身手,他的人生或许也会走上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

1 阅读:284

靖观新视角

简介:做具影响力的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