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2 月 6 日,一则消息震撼国际社会,美国国际开发署所有海外办事处被勒令关闭,工作人员限期召回 ,全球 1 万多名雇员将大幅裁减至不到 300 人。这一举措瞬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与激烈讨论。
美国国际开发署(资料图)
美国国际开发署成立于 1961 年肯尼迪政府时期,处于美苏争霸加剧的冷战背景下。当时美国试图通过经济和技术援助方式拉拢发展中国家,遏制苏联影响力,美国国际开发署应运而生,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战略的 “软实力工具”。其初期主要聚焦于技术援助、资本输出和剩余农产品分配,像 “粮食换和平计划”,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粮食援助,扩大美国在当地的影响力。
冷战结束后,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职能进一步扩张。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它将推动民主化、自由市场经济和全球治理作为主要方向。在 2011 财年,其预算达到 350 亿美元的峰值,业务覆盖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伊拉克、阿富汗战后重建中发挥作用,推广公共卫生、教育等项目,试图重塑当地社会发展模式。
美国(资料图)
长期以来,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复杂角色。从表面看,它是负责管理对外及发展援助、实施人道主义援助的核心机构。过去 5 年间,累计获得美国政府拨款超 2000 亿美元,全球雇员超万人,其中三分之二在海外工作。它在全球一些地区开展了诸多项目,像在非洲一些国家资助农业项目,帮助当地提高粮食产量;在亚洲部分地区开展医疗卫生项目,改善当地医疗条件。
但美国的对外援助有着双重目的。美国国际开发署通过资助全球的非政府组织,宣扬所谓的 “民主” 价值,深度渗透到当地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对于美国政府认定的 “不友好国家”,它还会援助甚至直接建立反政府组织,企图在时机成熟时煽动政变。在一些国家,它资助的组织打着 “民主”“人权” 旗号,干预当地政治选举,引发社会动荡。
特朗普政府决定关停美国国际开发署,背后有着多方面复杂因素。特朗普秉持小政府哲学,一直希望削减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干预。美国国际开发署作为一个庞大的联邦政府机构,有着庞大的预算和人员规模,自然成为特朗普眼中削减开支的目标之一。美国国际开发署 2025 年预算 428 亿美元,其中约 30% 用于高薪官僚体系,这在特朗普看来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不符合他的小政府理念。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面临现实的财政压力。美国政府长期存在财政赤字问题,若不尽快减少开支,可能面临政府破产的危机。关停美国国际开发署,大幅削减其预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压力。美国国际开发署每年高额的预算支出,对于财政紧张的美国政府来说是沉重负担。
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对特朗普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马斯克指责美国国际开发署存在系统性腐败,称其 “资助反美项目”,还参与 “流氓中情局的非法行动” 和 “网络审查”,利用美国纳税人资金资助 “生物武器研究”,且 “充满党派色彩”,一直在全球支持 “激进左翼事业,包括反美项目” 。这些言论虽有待考证,但无疑给特朗普关停该机构提供了 “理由”。
从政治层面看,特朗普政府将美国国际开发署视为 “民主党天下”。长期以来,该机构在资金分配和项目开展上被指带有政治偏见,偏向民主党。许多项目被质疑与美国核心利益不符,是民主党在对外援助领域推行自身政治理念的工具,这让特朗普政府难以容忍。
特朗普政府以行政令冻结美国国际开发署 90% 的海外项目,并通过强制休假、关闭总部等手段使其 “技术性瘫痪”,试图关停该机构。但这一做法引发了严重的违宪争议。
特朗普(资料图)
根据《对外援助法》,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存废需国会批准。而特朗普政府绕过立法程序,仅凭行政命令强行推进,这严重违背了美国宪法对政府权力分立的基本要求。美国宪法规定,重大政策变动必须通过民主程序,由立法机构审议和批准 。特朗普此举使得行政权过度扩张,立法机构的权力被严重削弱。
2 月 6 日,美国政府雇员联合会和美国外交服务协会向华盛顿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庭阻止特朗普政府这一 “违宪行为”。他们认为,特朗普的决策不符合美国宪法相关规定,还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人道主义危机。若这种行为得不到制止,未来政府官员可能效仿,通过行政命令轻易绕过立法机构实施重大政策调整,这将给美国民主制度带来巨大隐患。
特朗普关停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举措,在国际和国内都引发了强烈反应。在美国国内,民主党议员纷纷指责特朗普。他们称确立国家体制的是国会,而非马斯克,特朗普的改革举措是对民主制度的破坏。被裁的国际开发署人员前往白宫附近的财政部抗议,表达对失去工作和机构被关停的不满。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因此愈发激烈,这一事件也可能成为 2026 年中期选举的关键议题,民主党和共和党会围绕此展开激烈交锋。
在国际上,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关闭对全球援助格局产生巨大冲击。发展中国家约 720 亿美元年度援助被冻结,许多依赖其援助的项目陷入停滞。乌干达、孟加拉等国出现援助真空,像疟疾防控、农业改良等项目因资金短缺无法正常开展。这直接影响当地民众生活,可能导致疾病蔓延、粮食减产等问题。
美国(资料图)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因这一举措急剧下降。美国国际开发署曾是美国对外影响力的重要支柱,体现美国的全球责任感和对全球事务的积极参与。如今关闭该机构,让世界看到美国的短视与孤立主义,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质疑美国的可靠性。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全球贫困等问题时,美国的撤退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不信任。其他国家为弥补美国撤出后的空缺,开始寻求与中国等大国合作,这将加速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
特朗普关停美国国际开发署后,美国对外援助体系面临重构。未来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走向充满不确定性,是否会继续开展大规模对外援助,以何种形式进行,援助对象和范围如何确定,都是未知数。若美国大幅削减对外援助,那些依赖美国援助的国家和地区将陷入困境,全球减贫、公共卫生等事业会受到严重阻碍。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领导地位也将进一步削弱,其长期构建的全球影响力网络可能逐渐瓦解。
特朗普关停美国国际开发署这一事件,背后是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它不仅对美国国内政治产生深远影响,也在国际舞台上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未来,随着事件发展,其对美国和全球的影响还将持续显现,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