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是临床上见症最广泛的一类病,治疗起来并不难,呕吐、打呃、嗳气、吐酸、腹胀、疼痛、嘈杂、不食、腹泻、便秘等不一。关键是要把好辨证,分清虚实、明白寒热,这样治疗起来就容易了。本篇重点谈一下脾胃阴虚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脾胃病中脾虚胃实,大家常见四君、二陈、平胃散都是常用方剂。但是对于阴虚证却不见较多的论述,是临床不常见吗?非也。
实际上阴虚证是很多的,只是注意的不够。食欲不佳,食后倒饱憋胀,不饥不食,口渴口干,大便干结不爽,小便短黄,舌红少苔或舌中苔剥、脉沉弱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就是脾胃阴虚的证候。一些大夫见了这些病证习慢用辛温或消导药治疗,效果不佳。其不是异功散就是平胃散加消导药,结果更伤脾胃之阴,越治越重。这是辨证不精不到火候的表现。
其实治疗这种病症并不难,就是一定要照顾到脾胃阴液不足的病机。而且具体治疗中还要分清脾阴虚和胃阴虚。这两证共同之处是很近似,症状也差不多,不容易分清。就是从患病时间和体质上区别:脾阴虚多见素体虚弱的慢性病过程中,而胃阴虚多见素体尚盛的急性热病伤阴者。
先说脾阴虚的治疗,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山西已故名老中医张子琳创立的“加减异功散”是有效方子。其方为:北沙参、山药、麦冬、石斛、莲子、扁豆、鸡内金、生甘草。
我在平时治疗脾胃病中常用此方很有效果,《中医临床家·张子琳》一书中亦载有运用医案,录之如下。
病案1:我所老大夫赵某,感冒治愈后,多日来身体疲软,不思饮食,经服五味异功散多剂,效果不显。张老询其口干舌燥,大便不畅,小便黄赤,视其舌质干红少津,辨为脾阴虚证,处以加减异功散,2剂而饮食增加,精神好转。
病案2:舌癌患者,张老诊为心经火毒,劫夺脾阴,先后治以清热解毒、养阴消肿、活血逐瘀诸法,待症状控制,火毒已敛,脾阴亏失,口流淡水之时遂改用这张专治脾阴不足的加减异功散,坚持治疗将近一年,最终使此“不治之症”实现了带病延年。
因此,绝不能小看这张平淡无奇的处方。
异曲同工,著名中医张文选治疗其父的医案(见下附条)亦能说明此法。
其次,在治疗胃阴虚时,诊断已前述,用方更简单。急下存阴的调胃承气汤、玉女煎、清胃散均可,在此不絮叨了。想必各位同道不会陌生。
总之,在治疗胃病时,要多思,多虑。既要想到脾阳气虚,还要更考虑到还有阴虚一面,治则分阴阳,才能成为医中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附:张文选治疗其父的医案 1997年5月,我的父亲曾患肺炎发热,经某西医院治疗痊愈出院。但病愈后一直无食欲,间或胃痛,且胃脘胀满,在当地请中医治疗3个月而不愈,延至暑假我回家时,其症状有增无减,胃部疼痛,脘脘胀满,不思饮食。看前医所用处方,或消食导滞,或理气开胃消胀,或破气止痛。我在未诊脉视舌时也觉得前医处方不谬,但诊舌见舌绛无苔,诊脉弦细略数,问之大便干燥。诊断后考虑为益胃汤方证,随即处下方:北沙参12g,麦冬12g,玉竹12g,生地黄15g,冰糖15g,生甘草6g。当即取药3剂。每剂药煎3次。兑在一起令频服。结果服1剂胃痛止,2剂食欲大开,大便通畅,脘胀立消。服完3剂后,持续3个月的痛苦随之消除。
很好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