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中,工业的的作用举足轻重,拥有庞大的工业体量不仅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财政税收,也能拉动服务业的发展。
能宏观反映一个地区工业规模的指标有多个,例如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值、规上工业营收等等,但由于具体的工业增加值已不在各地公布的行列,所以规上工业营收、产值成了为数不多的参考数据。
在安徽,淮南市在工业领域的“成绩”如何?
提及这个问题,不少网友的第一反应是淮南是煤炭起家的地级市,自然不会太差。也有网友说淮南正在工业转型升级,现阶段的成绩不会太好看。
以2024年前三季度的规模以上工业营收为例,淮南市1249.3亿元的营收体量只能位列全省第10位,且是为数不多相比去年同期负增长的成员之一。
对于现阶段位居全省中下游的表现,许多省内网友自然很疑惑,毕竟淮南的设市时间、工业化起步都相对早一些,为什么工业体量到了“中下游”的位置?
论工业体量,淮南现阶段为何位居“全省中下游”?
一、煤炭产量降低,相关营收下跌
采矿业是工业的三大门类之一,淮南市的工业因煤而兴,所以煤炭开采、煤炭洗选以及延伸出的其他相关产业自然在很长时间内占据很大比重。
在近十年间,“产业转型”、“产业升级”虽然在淮南并不让人陌生,但并不代表煤炭行业“清零”,只是所占比重在降低。
同样以今年1-10月份的情况为例,淮南市的原煤产量累计4545.6万吨,相比去年同期下降7.9%,再加上正逢煤炭价格阶段性下跌的影响,使得全市采矿业的营收同比下跌。
仅在今年前三季度,采矿业的规上工业营收就下跌了12.5%,同时将整体的规上工业营收增速拉低至负增长。
二、制造业的营收虽已在三大门类中最高,但要实现更大的比重仍需时间积累
在工业的三大门类中,制造业是公认的可持续性最强、类目最丰富、发展上限最高的那一个。对于淮南而言,产业升级转型的核心就是大力发展制造业、丰富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在工业领域的比重。
经过近十年间的布局与积累,淮南的制造业比重确实实现了提升,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规上工业营收完成498.01亿元,已经高于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转型成果开始凸显。
但淮南若要摆脱工业体量“全省中下游”的位置,制造业只占40%的比重仍远远不够,毕竟全市的基数本就相对较低,4成的体量则更显不足。
假设制造业能在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不大规模关停、整合的情况下占比全市工业营收、产值的8成,就算淮南的工业体量跻身全省中上游也并非难事。
回到现实来讲,淮南能在至今8年的时间就将制造业的比重提高至40%已实属不易,毕竟2016年时仅煤炭相关的产业就占据了70%。
至于要让制造业形成占比7—8成的绝对优势,这更非仅需未来3-5年可以做到的事,毕竟制造业中既有新型行业,也有传统行业。对于包括淮南在内的绝大多数普通地级市而言,转型发展均以布局新型行业、热门赛道为主,例如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低空经济等等,所以地区间在相关企业孵化、招引方面的竞争激烈程度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