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恩格斯,你就永远想象不到他到底有多牛逼

别惹我的过去 2024-02-06 07:14:08

在红色革命的历史中,提起领袖,众口一词:马克思,无疑。

而恩格斯常被提及在马克思之后,但他却绝非仅是马克思的副手。

这位独立思想家拥有不可忽视的独特魅力和光辉,他也并非只是马克思背后的“金主”。

其实马克思主义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恩格斯写的,而且恩格斯的出身并不是富家子弟这么简单。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很多理论都出自恩格斯之手。不深入了解恩格斯,你就永远想象不到他到底有多牛逼

财阀之子的革命灵魂

恩格斯,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之家,但他的故事远非富二代的浅薄描绘所能涵盖。

他的父亲是一个手握重权的大工厂主,性格极为暴躁和强硬。

在家庭中,他是绝对的权威,一旦事情不尽如人意,便会雷霆大发,给家人带来无尽的压力。

对于恩格斯而言,这种严格甚至过分的管教,成为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重要印记。尤其是对于恩格斯,他的父亲更是苛求,凡事都要求按照自己的意志和规划来执行。

与此同时,恩格斯的父亲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不仅要求家人在生活中遵循严格的宗教教义,还希望恩格斯能够“按上帝的意志”行事。

这对于年轻的恩格斯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束缚。尽管如此,恩格斯并没有完全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同情——一位性格温和、遵循传统礼教的女性,经常受到父亲的欺负。

恩格斯的反叛不仅仅是青春期的叛逆,更是一种对于现有社会结构和家庭制度的深刻质疑。

他希望能够冲破父亲所设置的限制,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他中学即将毕业之际,这种冲突达到了顶点:他的父亲强行让他中断学业,安排他进入自家的商业机构学习经商,希望恩格斯能够继承家族事业。

即便恩格斯处在商业的束缚中,但他的思想仍然自由翱翔,不受任何限制。

他的才华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活动,而是延伸到了文学创作的领域,撰写了大量充满激情与深思的诗歌和散文。

1839年,年仅19岁的恩格斯在《伍珀河谷来信》中,生动描绘了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下的苛刻现实。

这篇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更是表达了他的革命民主主义世界观,这是他对既定社会秩序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1841至1842年间,恩格斯服役期间的经历更是丰富多彩。他成为柏林大学的旁听生,积极参与了当时充满活力的青年黑格尔运动。

在这个运动中,他不仅深入探讨了哲学理论,还大胆批判了谢林启示哲学的反动性,影响力巨大。

这段时期,恩格斯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成熟,他的世界观和哲学理论逐渐形成。

完成服役后,恩格斯回到了曼彻斯特,投身于父亲与他人合股经营的欧门恩格斯棉纺厂。在这里,他不仅学习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更是开始关注社会主义学说。

他不满足于理论层面的学习,而是深入到资本主义工厂和普通工人的日常生活中,实地调查研究工人的生活状况及其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在这一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工人阶级的贫困和苦难。

1844年,这一年标志着恩格斯与马克思之间深厚友谊的开端,这是一段跨越了四十年的非凡旅程。

两位思想家通过通信联系,逐渐建立了彼此间的深刻理解和共鸣。这段友谊不仅是个人情感的交融,更是在政治活动和理论创作上的卓越合作。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合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伙伴关系。他们一起撰写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著作,包括《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著名的《共产党宣言》。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们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刻分析,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展现了作为科学家的批判创新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作为革命家的勇敢献身。

在1848至1849年的欧洲革命期间,恩格斯和马克思积极参与,他们的行动和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们不仅是理论的创造者,也是实践的参与者,展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指导力量。

然而,革命的失败导致了二人的流亡。在这段艰难的时期,他们被迫离开祖国,转而在英国寻找新的避风港。

在英国的岁月里,恩格斯不得不再次回到欧门—恩格斯棉纺厂工作。

日与夜的辩证,商界身影与学术灵魂

恩格斯的思想深度和人格伟大,部分得益于他独特的双重身份:商人和学者。

这种双重生活不仅是他个人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理解他思想和行动的关键。

在恩格斯的早年生涯中,商业活动确实是一种被迫的选择,更像是对家庭意志的顺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选择逐渐转化为他的理性决策。

他意识到,要想在政党和政治活动中发挥作用,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必须有稳定的经济基础。

因此,他选择继续做商人,这不仅可以为革命提供物质支持,也展示了他在原则上的坚定和策略上的灵活性。

从那时起,一直到1870年,恩格斯的生活就像是在两个世界中穿梭。

白天,他忙于商业活动;夜晚,则投身于政治和学术研究。这种双重身份的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对恩格斯而言,这是一场漫长而煎熬的考验。

1845年,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坦言,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同时从事大量的共产主义宣传、生意和工业活动是不可行的。

他明确表示对商业活动的厌恶,尤其是作为一个资产者,甚至是一个工厂主——直接对抗无产阶级的身份——让他感到特别反感。

到了1867年,他再次表达了对商业的厌烦,这种活动耗费了他的时间,让他精神沮丧。

他渴望摆脱这种束缚,因为在商业的牵扯下,他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尽管如此,恩格斯经受住了这一切考验。

他不辞辛劳地投入到夜晚的工作中,撰写大量的评论和论文。

他通过通信与马克思紧密合作,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搜集资料,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相辅相成,躯干与灵魂

恩格斯虽然从事经济活动,但却是靠自学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恩格斯的兴趣广泛,涉猎历史、政治、军事、语言学乃至自然科学,他的知识面之广和对不同领域的深刻理解,构筑了他独特的世界观。

与恩格斯不同,马克思出生于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他接受了系统的哲学学术训练,对哲学、法律、经济和数学等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

马克思的学术追求更倾向于基础理论的奠基,代表着新世界观探索的深度。

恩格斯和马克思在学术思想上的差异,构成了他们合作的优势互补。

恩格斯早期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英国工作,亲眼见证了产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工人阶级在历史上的重要使命。

他与宪章派的密切联系,使他对政治经济学和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

这些认识和研究对马克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马克思在1845年7月至8月期间考察英国的经济状况,认识了工人组织的领导人,这一过程最终引导马克思全身心投入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

恩格斯对理论的阐释、拓展和宣传,以及他对新世界观探索的广度,与马克思的深度奠基相辅相成

恩格斯作为财阀世家出身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一种独特的奉献精神,人们赞叹道:“无产阶级革命者革的是别人的命,而他革的是自己的命。”

他的思想敏锐,工作效率惊人,知识渊博且广泛,尤其在某些领域如语言学,甚至超越了他的挚友马克思。

恩格斯的才华和学识,在他的著作《反杜林论》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这部作品显示出他的学识如同最后的百科全书式学者,涉及的领域广泛,深度与广度兼具。

他的文笔清新流畅,语言通俗易懂,使得复杂深奥的理论为普通大众所理解。

晚年,他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大众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在他的辉煌成就背后,恩格斯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姿态。他将马克思置于第一位,多次强调他们的理论、基本指导思想和世界观,绝大部分都是马克思确立和阐发的。

他曾经说:“他不仅从与那位永远值得怀念的友人、伟大天才的身上摄取光,而且也把光给了对方。没有马克思,他现在就不会被载入史册,同样,没有他,马克思也不可能完成自己的业绩。”

这两位伟大思想家的合作,就像两位优秀的提琴手在合奏一段美妙的乐章,相互支持,相互照亮。

在《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恩格斯反复阐明了新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马克思为主,恩格斯为辅,殊途同归,共同创立”。

这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和工作的紧密结合,也显示了恩格斯在这个合作中的独特贡献。

从财阀世家出身的恩格斯,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放弃了自己本可以享有的荣华富贵。他的一生,是对个人命运的深刻革命,是对社会和人类的伟大奉献。

参考资料:

龚耘,彭克慧. 故事里的哲学史[M]. 2022

论恩格斯的革命人生和伟大人格 李孝阳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