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两会铲除此毒,青少年正在深受其害,三条提议引发全网关注

此间一叙 2025-04-01 15:04:26

两会期间,代表们积极提出各种建议,但对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深感忧虑,大家都知道,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 很多提议与政策都无法发挥出最大作用。

到底是什么危害,会引起诸位代表如此强烈的担忧?

一、深陷泥潭的青少年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孩子们来说,电子设备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捷与娱乐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危害。

孩子们沉迷电子设备时,常常一坐或一躺就是好几个小时,缺乏必要的运动,长期看电子屏幕,久坐不动,会让孩子视力变差,体重增加,身体素质下降,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而孩子们一旦接触游戏、短视频等娱乐内容就难以自拔,满脑子都是游戏里的场景和情节,上课时难以集中注意力,作业也变得马虎,时间长了,学习成绩自然下降。

当孩子沉迷于手机、平板时,父母出于对孩子健康和学习的考虑,想要收回电子设备,往往会引发一场家庭大战,孩子会哭闹、反抗,和父母争吵,有的甚至情绪失控,对父母大打出手,有些极端的孩子,还会选择离家出走。

还有一种非常普遍但又令家长十分头疼的情况是,不少孩子在父母不知情时,给游戏充值几千元、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这些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打拼挣来的,却因为孩子的冲动消费打了水漂。

而且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们在接受大量杂乱的网络信息后,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现在很多小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追求点赞、关注,甚至模仿成人的不良行为,过早地失去了童真,令人痛心,从长远来看,沉迷网络还会阻碍青少年融入社会,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对于孩子沉迷网络这件事,许多家长深感头疼,而这次两会,就有不少代表注意到这一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二、针对该问题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樊董伟提议,禁止手机进入校园,禁止未成年人有游戏账号。

他这一建议,获得许多家长的支持,大家认为,现在小孩玩游戏太疯狂了,晚上不睡觉也要玩,就算有防沉迷系统,还是没什么用,游戏就是资本赚钱的工具,只有彻底不让未成年人接触游戏账号,才能让孩子摆脱游戏的控制。

而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志建议,通过立法不让16岁以下的孩子用社交媒体。

他的建议更侧重于社交媒体,因为各大社交平台上信息繁杂,但小孩子对于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如成年人,网络游戏里的暴力画面,还有社交媒体上的盲目跟风,都可能让身心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形成一个错误的价值观,变得过于早熟。

虽然现在有未成年人模式,可很多孩子还是能绕过限制,如果立法禁止16岁以下孩子使用社交媒体,很大程度能降低不良网络信息对孩子们的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姚明的想法不一样,他提议开展未成年人熄屏24小时行动。

姚明觉得光禁止不行,还要引导孩子合理用电子产品,熄屏这一天,孩子们可以去运动场上跑一跑,到大自然里看一看,把多余的精力释放出来,暂时放下手机,去感受真实世界,对孩子们的成长很有好处。

这些代表们的提议,反映了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和担忧,也为解决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但是对于孩子沉迷网络的问题,家长们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平时在家,家长自己就要少玩手机,而不是一边刷视频,一边让孩子好好学习,这样根本没说服力。

家长有空多跟孩子聊聊天,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引导他们做更有意义的事,像一起看看书,出去打打球,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家长还可以用一些软件,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内容,时刻关注孩子的上网情况。

除了对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的提议,今年两会上还有许多其他引发大众关注的提议,这些提议也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其他引发热议的提议

此次两会,白岩松的一句话引发了大家关注,他称“年轻人才是弱势群体”,猛然一听,似乎有些奇怪,但仔细一想,的确是这样。

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山大,努力工作却赚不到钱,工资迟迟不涨,物价却飞速上升,奋斗十年回头看,却发现自己的收入还没父母的退休金高,生活压力可想而知,如果连年轻人自己都感到不幸福,他们又怎会愿意生育下一代呢?

在拐卖儿童问题上,全国人大代表李紫微建议,实现“买卖同罪同罚”。拐卖儿童是令人发指的罪行,买家不仅是犯罪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更是直接催生拐卖行为的利益根源,加大对买家的惩处力度,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拐卖儿童犯罪,让更多家庭免受骨肉分离之苦。

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再次建议删除离婚冷静期,这引发了广泛讨论。在许多人看来,这一条款非但没有合理有效维护百姓婚姻的稳定,反而还对弱势群体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引发了许多其他的问题,像是转移财产、暴力事件,让许多人觉得“离婚比结婚还麻烦”。

从建议18岁就能领结婚证,到建议设置彩礼上限,从建议叫停35岁职场歧视,到建议个税起征点提到10万元,在全国两会的舞台上,代表们肩负着人民的期望,带来了丰富多元的提案。

有人聚焦终身大事,有人着眼柴米油盐,还有人关注职场发展,每一项提议都承载着民众的心声,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代表们深知,将目光聚焦在青少年群体上才是重中之重,只有帮助青少年摆脱虚拟世界的过度束缚,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才能真正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才能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

笔者认为

两会中的诸多提议桩桩件件都跟老百姓的日子紧紧绑在一起,每一条都说到大家心坎里,但最重要的,还是孩子们的事,毕竟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民族的兴旺至关重要,如果连孩子这一代都垮掉,又谈什么未来?

那么,您认为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们减少对网络的沉迷呢?

参考资料:

极目新闻:2025年2月26日《全国人大代表樊董伟:建议禁止未成年人拥有游戏账号》

新民晚报:2025年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立法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

新京报:2025年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姚明:动员未成年人息屏24小时,更多走进运动场》

金融界:2025年3月6日《“年轻人没就业、没钱,拿什么消费?”白岩松犀利发问!公平对今天的年轻人同样重要,2023届本科、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6050元、4683元》

红星新闻:2025年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李紫微:建议拐卖妇女儿童“买卖同罪同罚”》

南方周末:2025年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呼吁删除离婚冷静期条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