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在职场,就别随便说老。
就实际还在干活的状态而言,在“老”这件事上,您还没有达标。
咬文嚼字地说,“老”是一个相对的词汇。人和人之间比较,二十岁的人,在二十一岁的人面前,当然是年轻人。但对面要是一个十八九的,二十就是老。时代变化,对年轻人的年龄范围也有不同的标准。超过了那个年龄标准,也不等于老。真的老了,您就该退了。
(这里不讨论社会老龄化延迟退休之类的话题。那需要很多现实数据的支撑,才能好好讲道理。如果只是用情绪来争辩,那么在芥菜树下看来,并没多少意义。无能狂怒,既不能改变大方向的进程,也不能改变某个具体的方案。)
之所以那么多长吁短叹,多的是未老先衰。
而其诱因,往往并不是来自于自己。
心思单纯,认真工作的人,其实很少会想老不老这个话题。但自己想不到,挡不住周围有人提醒:你都多大了,还想干嘛呢?(这里点名批评某四大爷:“粉色娇嫩,你如今几岁了?”甭管几岁,也没到万岁是吧。)
也有的长辈,动不动就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以后就要靠你了。有的甚至会把矛头转向你:你这辈子就这样了。前者或许是他们自己认可的事实,但多多少少,会给年轻人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后者,很多时候却是无形的打击,给小辈们带来心里挫败感,更是一种心态上的污染。
是的,没看错,这就是一种心态污染。
年轻人已经工作得很累了。许多人也不指望那些长辈能给自己什么帮助,提供什么托举,职业道路上的一砖一瓦,都是自己来。不过就是陪您聊一会儿,尽一尽孝道,怎么就要平白无故,受这种心态污染?
跟他们讲话聊天,免不了影响自己,造成心态上的未老先衰。
这种未老先衰,意味着两个字:放弃。放弃了学习,放弃了成长。自己脑子里先老气横秋,然后把压力和阻力传递给别人。
有人说,你这是想当然了,不能对长辈/他人的需要感同身受。对,也不对。
某种程度上,的确是无法感同身受。因为本来就不是那个“身”,各人有各人的身,各人的身体状态,各人的心理状态。任何一个人,都做不到对另一个人完全的“感同身受”。长辈或他人身体上的无力,心态上的无可奈何,或许是他们的真实体会。不到那个年龄,不到那个境遇,的确无法感同身受。
但问题是,凭什么要求年轻人来感同身受?尤其是本当轻装上阵,鲜衣怒马的时候?为什么不是那些长辈来感同身受年轻人?按道理来说,他们既然年长,理应经历过年轻,理应理解年轻人的心态,理应对年轻人感同身受。
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暮气,强行加在别人头上?
哪怕没有助力,至少别加阻力吧?
人在职场,请勿未老先衰。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