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林彪在莫斯科养病,留下一生唯一的正装照,身边年轻人是谁

走入世史界 2025-03-22 23:35:21

林彪性格内向,平时是个“闷油瓶”,生活上也十分简朴,除了军装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平常穿的衣服,但鲜有人知的是,林彪也曾经穿过正装。

那是在苏联疗养的时候,当时林彪需要参加一项国际活动,活动上有来自苏联、中国等各个国家的人,按照国际惯例需要穿西装出席,因此林彪便穿西装到了现场。

“首长,真没想到在这里能碰到你!”

活动现场,一个年轻人看到林彪满脸惊喜,随后便来到林彪身边与他攀谈。

几句话后,年轻人打量着林彪的一身西装道:“首长穿西装还真是少见咧!咱们合张照吧!”

林彪点头同意了,于是在摄影师的帮助下,两人便留下了一张合影,而这也是林彪一生中唯一一张正装照。

那么,和林彪合影的年轻人是谁?他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和林彪合影的年轻人叫做李天佑,是广西临桂人,1914年生于临桂县六塘圩高坡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上过两年私塾,认识几个字。

由于家境贫寒,李天佑很小就要跟着父母到集市上卖柴火卖席子等等,帮家里分担压力。但李天佑兄弟姐妹一共五人,他们长大一点后,家里就养不下那么多孩子了,因此年少的李天佑只好进了部队当兵。

刚开始当兵时李天佑只有十二三岁,完全就是个小孩,根本拿不动枪也打不了仗,因此第一次进部队的李天佑从来没有摸过枪,也从没有打过一次仗,每天只是抄抄写写,承担部队里的文书工作。

没过多久,李天佑回了家,但回家后无论谁问当兵的事他都一言不发,他认为当兵不打枪丢人,因此没脸说,只有在逢年过节帮乡亲们写对联的时候,才会抱怨两句部队里抄抄写写的生活。

李天佑的家乡高皮寨和其他的山村一样,人多地少,光靠种地养活不了一家人,因此李天佑回家没几天,就被父亲打发去附近的一家米粉店当学徒,无论工钱多少,总之能混口饭吃。

可桂林米粉虽然名闻天下,但做起来却十分麻烦,李天佑因此吃尽了苦头。当时,他每天除了要到漓江中挑上一百担清水之外,还要在店里帮忙泡米、榨粉、烧火、跑堂,忙的脚不沾地,累的骨头都要散架,还经常被老板臭骂。

没过多久,李天佑便不想干了,他想着在这里干一辈子也就是个米粉店老板,没什么前途,还不如去当兵,当兵好歹有一丝当上将军的可能。

于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李天佑留下一封信后离家出走,重新回到部队里当了兵。

因为是娃娃兵,因此到了部队中的李天佑虽然也跟着训练,但打仗的时候还是轮不到他上场,只能做些勤务兵的杂活。不过很快,李天佑的机会就来了。

一次敌人突然来袭,李天佑所在部队遭到惨败,战友们纷纷往部队驻地逃去。正在部队驻地干杂活的李天佑听见外面有枪声响起,连忙背着枪冲了出去,然而等他来到村口时,却看到战友们都在仓皇逃窜。

李天佑正打算和战友们一起跑,可一转眼就看到了之前带过他的教官,那位教官脚受伤了,走路一瘸一拐,如果没人扶他的话,很有可能会被身后的追兵追上打死。

“教官,我来救你了!”

李天佑大喊了一声,冲到教官身边扶住他的胳膊,架着他一起走。可李天佑才十四岁,还是个小娃娃,根本扶不动教官,教官看到这个娃娃兵这么殷勤的扶自己,又感动又好笑,直接一把推开他,大吼:“别管我,快跑!不然咱们两个人都跑不掉!”

李天佑被教官一吼,愣了愣后转头就跑。教官看到李天佑走了,叹了口气,撑着身子来到一棵大树之后,准备用自己这条命掩护战友们撤退。

然而,教官刚刚在草丛里伏下,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他回头一看,居然是刚刚的那个娃娃兵骑着一匹马回来了。

“不是让你走吗?回来干什么?送死吗?”教官气不打一处来。

李天佑不说话,上去就将他拉上了马鞍,随后一鞭子抽在马屁股上,将教官送走了。

“李天佑,快上马跟我一起走!你个娃娃兵都没上过战场,送什么死!”教官上了马之后看到李天佑竟然伏在了自己刚才埋伏的地方,不由得叫骂起来。

李天佑丝毫不理会教官的叫骂,他熟练的将步枪端在手中,装弹上膛,并准备好了手榴弹。

几分钟后,一群敌人追击过来,隐藏在草丛中的李天佑瞅准距离后,拉响一个手榴弹便扔了出去,正好落在那群敌人中间。

爆炸声后,敌人死伤一片,接着李天佑立即持枪对着还有反抗能力的敌人射击。由于追击的敌人不多,又被李天佑偷袭炸死炸伤大半,因此这些敌人只是乱放了几枪就仓皇逃走了。

战斗结束后,师长李明瑞听说了娃娃兵李天佑孤身退敌,勇救教官的事迹后,赞叹道:“14岁的娃娃救了35岁的教官,这娃娃是打仗的料!”

经历了这次救教官的事件之后,在师长的特别关照下,李天佑被破格提拔为了上等兵,之后被选入广西教导总队学习。

李天佑知道自己年纪小,体格比一般的士兵要弱很多,因此进了教导总队后,李天佑训练十分刻苦。行军拉练、武装越野时,他总是走在队伍前面,从不掉队,也从不喊一声苦,并且经常帮体弱的战友背东西,在这样的训练下,年仅14岁的李天佑很快成了一名优秀的战士,并被提拔为了教导营机枪连排长。

1929年10月,广西教导总队大队长张云逸在部队中宣传进步思想,起兵反蒋,但不料被叛徒出卖。起义失败后,李天佑跟着张云逸一路转战到广西百色,并在行军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人在广西百色发动“百色起义”,将起义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邓小平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和军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军长,而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李天佑则被任命为红军特务连副连长。这一年,李天佑年仅15岁。

百色起义发动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便连忙调集重兵前来“围剿”,在四面都是敌人的情况下,李天佑率领红军战士们先后在隆安、乳源等地与敌人浴血奋战,击退了敌人数次进攻。而在乳源县的那次战斗中,面对密密麻麻的敌人,李天佑直接脱了上衣和敌人战斗,顶着密集的炮火向敌人阵地冲锋,用生命换来了最后的胜利。

在那次战斗中,由于李天佑的“拼命三郎”式的冲锋,我军士气大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消灭敌人一千余人,而我方仅死伤六七百人,取得了重大胜利。因此此战之后,有人给李天佑起了个外号“小老虎”,从此“小老虎连长”的美名就传扬开来。

1930年4月,红七军和红八军行军至贵州榕县。当时红军从广西转战到贵州,已经几个月没有得到过物资补充,枪支弹药以及粮草都即将告罄,来到榕县后,红军就想着从这里补充一下给养。

经过一番侦察,总指挥李明瑞和张云逸惊喜的得知军阀王家烈在榕县有个后方基地,里面存满了各类军用物资,枪支弹药一应俱全,更有粮草若干,足够将红七军、红八军全部武装,简直是送上门的宝库。于是,张云逸和李明瑞决定打下王家烈的后方基地。

榕县城墙格外坚固,没有一丝缺口,易守难攻,虽然守城部队只有两个团,但红七军和红八军几万人竟然拿这两个团毫无办法。战士们冲击了6个小时,从上午打到下午,没有一个人成功登上城墙,还因此死伤无数红军战士。

看到这种情况,军长李明瑞心中怒火中烧,提起枪就站起来道:“我就不信这个邪,老子亲自带队!特务连,跟我冲!”

见到首长要亲自带头冲锋,李天佑连忙拦下道:“首长,让我来吧!今天保证登上城楼!”

李明瑞看到这个“小老虎连长”,点了点头:“虎崽,榕城打下来,我请你喝酒!”

带着首长的期盼,李天佑带着特务连扛着梯子就冲了出去,临行前,他还让战士们都背了一束竹钉。在枪林弹雨的缝隙中,特务连不断有人倒下,也不断接近着城墙。

将梯子搭上城墙后,由于梯子不够长,战士们根本无法爬上城墙,于是李天佑连忙让战士们将身上的竹钉拿出来,冒着敌人的弹雨将竹钉一根根钉在了城墙顶端。接着,李天佑亲自担任先锋,手持手榴弹冲到了梯子顶端。

在用手榴弹将敌人逼退之后,李天佑抓住竹钉纵身一跃,便成功登上了榕县城墙。之后,红军战士们如虎入羊群一般,城楼上的国民党军根本没有什么抵抗就被我军消灭一空,榕县也就此被我军占领。之后仅通过打扫战场,红军便缴获两门山炮,六百多支枪和十万多发子弹,取得了大胜利。

李天佑随着红七军北上江西,一路上又经历了许多艰险战斗,立下了无数奇功。1931年于都会师后,红七军划到红三军团中,次年李天佑即升任副团长、团长等职位,并参与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1933年,李天佑在彭德怀的率领下进入福建作战,进一步开辟闽西根据地,更是在运动战中消灭了国民党号称“铁军”的第十九路军主力,创造了红军作战史上一个团歼灭国民党一个精锐主力团的记录。这件事传到了彭德怀的耳朵里,彭德怀对其高度赞扬,因此次年入闽作战时,彭德怀又带上了李天佑这名“虎将”,而那时李天佑已经荣升为红军师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抵抗日军侵略,李天佑奉命前往长城关卡平型关附近。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战役未开始之时,李天佑已经率领着686团在平型关附近的一处山头上埋伏了一整夜。

早在两天之前,我军就得到情报,称有一支日军的运输队伍将会从此经过。得到消息之后,指挥部立即下达命令,要求李天佑、杨得志等人率部阻击这股日军,将那些物资变成我军战利品。接到命令后,李天佑的686团,杨得志的685团,张绍东的687团立即行动,提前一天埋伏在了敌人的必经之路上。

那是长城脚下的一条公路,两侧都是高山,正好适合居高临下打伏击。9月25日上午,日军运输物资的卡车和骡马队排成一条长龙缓缓通过,当日军运输队伍刚好进入埋伏地点时,一声枪响响起,随后便是无数拉响的手榴弹扔下山去,引起一阵爆炸声。

在战士们的英勇战斗下,此次伏击取得了重大胜利,缴获了大量日军物资,壮大了我军实力。这次大胜之后,李天佑本以为自己会在抗日战场上继续创造辉煌,可令他没想到的是,1938年的一场大病,让他就此渐渐远离了战场。

1938年5月,由于长期不眠不休的工作,李天佑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已经无法继续指挥战斗。无奈之下,李天佑只好回延安休养。可当时延安的医疗条件有限,李天佑的病并没有好转,于是组织上便安排他前往苏联治疗,顺便让他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深造。就这样,李天佑于1938年年底去了苏联治病。

1938年,林彪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因为穿着缴获来的日军大衣,被友军误伤,因此留下了终生不愈的植物神经紊乱症,当年年底也经组织同意前往苏联治疗。到了苏联之后,林彪和李天佑各自养伤,没有什么机会见面,伤好后,李天佑来到了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正巧那时候林彪所在的疗养院是由伏龙芝军事学院管理的,因此两人得以有了见面的机会。

虽然在国外,林彪还是一贯穿着一身中山装,不肯换上其他衣服,因此在苏联的寥寥几次见面,李天佑看到的林彪都是和原来一个样子。

1940年的一天,李天佑和林彪共同参加一项活动,在活动上碰到了彼此。此时的林彪一身西装,脚踏皮鞋,整个人既精神又干练,和平常土气的样子判若两人。李天佑看到首长,连忙上前打招呼道:“首长,真没想到在这见到你!”

林彪看到李天佑,有些不苟言笑的点点头。他性格内向,一向不喜欢说话,因此看到李天佑也没有什么话说。不过,李天佑打量着林彪的一身西装却很快来了劲,向他热情邀约道:“首长穿西装可不多见啊,我能和您合张影吗?”

林彪想了想,没有拒绝,于是李天佑便让摄影师为两人拍下了一张照片,而那也是林彪一生中唯一一次穿西装拍的照片。

从苏联回国后,李天佑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又指挥领导了广西各地的剿匪活动,为解放全中国、保护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在1955年的解放军授衔仪式上,李天佑被授予上将军衔。

1970年,李天佑因病逝世。

从15岁成为红军连长,到晚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为了中国革命,为了解放更多受苦受难的人,李天佑数十年来从未停下。无论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战场,还是保家卫国的战场,他始终以一名革命者的身份要求自己,因此,李天佑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

在此,我们应当记住那些保家卫国的革命先烈,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的国富民强,他们是人民的英雄,也是国家的栋梁!

林彪性格内向,平时是个“闷油瓶”,生活上也十分简朴,除了军装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平常穿的衣服,但鲜有人知的是,林彪也曾经穿过正装。

那是在苏联疗养的时候,当时林彪需要参加一项国际活动,活动上有来自苏联、中国等各个国家的人,按照国际惯例需要穿西装出席,因此林彪便穿西装到了现场。

“首长,真没想到在这里能碰到你!”

活动现场,一个年轻人看到林彪满脸惊喜,随后便来到林彪身边与他攀谈。

几句话后,年轻人打量着林彪的一身西装道:“首长穿西装还真是少见咧!咱们合张照吧!”

林彪点头同意了,于是在摄影师的帮助下,两人便留下了一张合影,而这也是林彪一生中唯一一张正装照。

那么,和林彪合影的年轻人是谁?他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和林彪合影的年轻人叫做李天佑,是广西临桂人,1914年生于临桂县六塘圩高坡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上过两年私塾,认识几个字。

由于家境贫寒,李天佑很小就要跟着父母到集市上卖柴火卖席子等等,帮家里分担压力。但李天佑兄弟姐妹一共五人,他们长大一点后,家里就养不下那么多孩子了,因此年少的李天佑只好进了部队当兵。

刚开始当兵时李天佑只有十二三岁,完全就是个小孩,根本拿不动枪也打不了仗,因此第一次进部队的李天佑从来没有摸过枪,也从没有打过一次仗,每天只是抄抄写写,承担部队里的文书工作。

没过多久,李天佑回了家,但回家后无论谁问当兵的事他都一言不发,他认为当兵不打枪丢人,因此没脸说,只有在逢年过节帮乡亲们写对联的时候,才会抱怨两句部队里抄抄写写的生活。

李天佑的家乡高皮寨和其他的山村一样,人多地少,光靠种地养活不了一家人,因此李天佑回家没几天,就被父亲打发去附近的一家米粉店当学徒,无论工钱多少,总之能混口饭吃。

可桂林米粉虽然名闻天下,但做起来却十分麻烦,李天佑因此吃尽了苦头。当时,他每天除了要到漓江中挑上一百担清水之外,还要在店里帮忙泡米、榨粉、烧火、跑堂,忙的脚不沾地,累的骨头都要散架,还经常被老板臭骂。

没过多久,李天佑便不想干了,他想着在这里干一辈子也就是个米粉店老板,没什么前途,还不如去当兵,当兵好歹有一丝当上将军的可能。

于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李天佑留下一封信后离家出走,重新回到部队里当了兵。

因为是娃娃兵,因此到了部队中的李天佑虽然也跟着训练,但打仗的时候还是轮不到他上场,只能做些勤务兵的杂活。不过很快,李天佑的机会就来了。

一次敌人突然来袭,李天佑所在部队遭到惨败,战友们纷纷往部队驻地逃去。正在部队驻地干杂活的李天佑听见外面有枪声响起,连忙背着枪冲了出去,然而等他来到村口时,却看到战友们都在仓皇逃窜。

李天佑正打算和战友们一起跑,可一转眼就看到了之前带过他的教官,那位教官脚受伤了,走路一瘸一拐,如果没人扶他的话,很有可能会被身后的追兵追上打死。

“教官,我来救你了!”

李天佑大喊了一声,冲到教官身边扶住他的胳膊,架着他一起走。可李天佑才十四岁,还是个小娃娃,根本扶不动教官,教官看到这个娃娃兵这么殷勤的扶自己,又感动又好笑,直接一把推开他,大吼:“别管我,快跑!不然咱们两个人都跑不掉!”

李天佑被教官一吼,愣了愣后转头就跑。教官看到李天佑走了,叹了口气,撑着身子来到一棵大树之后,准备用自己这条命掩护战友们撤退。

然而,教官刚刚在草丛里伏下,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他回头一看,居然是刚刚的那个娃娃兵骑着一匹马回来了。

“不是让你走吗?回来干什么?送死吗?”教官气不打一处来。

李天佑不说话,上去就将他拉上了马鞍,随后一鞭子抽在马屁股上,将教官送走了。

“李天佑,快上马跟我一起走!你个娃娃兵都没上过战场,送什么死!”教官上了马之后看到李天佑竟然伏在了自己刚才埋伏的地方,不由得叫骂起来。

李天佑丝毫不理会教官的叫骂,他熟练的将步枪端在手中,装弹上膛,并准备好了手榴弹。

几分钟后,一群敌人追击过来,隐藏在草丛中的李天佑瞅准距离后,拉响一个手榴弹便扔了出去,正好落在那群敌人中间。

爆炸声后,敌人死伤一片,接着李天佑立即持枪对着还有反抗能力的敌人射击。由于追击的敌人不多,又被李天佑偷袭炸死炸伤大半,因此这些敌人只是乱放了几枪就仓皇逃走了。

战斗结束后,师长李明瑞听说了娃娃兵李天佑孤身退敌,勇救教官的事迹后,赞叹道:“14岁的娃娃救了35岁的教官,这娃娃是打仗的料!”

经历了这次救教官的事件之后,在师长的特别关照下,李天佑被破格提拔为了上等兵,之后被选入广西教导总队学习。

李天佑知道自己年纪小,体格比一般的士兵要弱很多,因此进了教导总队后,李天佑训练十分刻苦。行军拉练、武装越野时,他总是走在队伍前面,从不掉队,也从不喊一声苦,并且经常帮体弱的战友背东西,在这样的训练下,年仅14岁的李天佑很快成了一名优秀的战士,并被提拔为了教导营机枪连排长。

1929年10月,广西教导总队大队长张云逸在部队中宣传进步思想,起兵反蒋,但不料被叛徒出卖。起义失败后,李天佑跟着张云逸一路转战到广西百色,并在行军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人在广西百色发动“百色起义”,将起义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邓小平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和军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军长,而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李天佑则被任命为红军特务连副连长。这一年,李天佑年仅15岁。

百色起义发动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便连忙调集重兵前来“围剿”,在四面都是敌人的情况下,李天佑率领红军战士们先后在隆安、乳源等地与敌人浴血奋战,击退了敌人数次进攻。而在乳源县的那次战斗中,面对密密麻麻的敌人,李天佑直接脱了上衣和敌人战斗,顶着密集的炮火向敌人阵地冲锋,用生命换来了最后的胜利。

在那次战斗中,由于李天佑的“拼命三郎”式的冲锋,我军士气大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消灭敌人一千余人,而我方仅死伤六七百人,取得了重大胜利。因此此战之后,有人给李天佑起了个外号“小老虎”,从此“小老虎连长”的美名就传扬开来。

1930年4月,红七军和红八军行军至贵州榕县。当时红军从广西转战到贵州,已经几个月没有得到过物资补充,枪支弹药以及粮草都即将告罄,来到榕县后,红军就想着从这里补充一下给养。

经过一番侦察,总指挥李明瑞和张云逸惊喜的得知军阀王家烈在榕县有个后方基地,里面存满了各类军用物资,枪支弹药一应俱全,更有粮草若干,足够将红七军、红八军全部武装,简直是送上门的宝库。于是,张云逸和李明瑞决定打下王家烈的后方基地。

榕县城墙格外坚固,没有一丝缺口,易守难攻,虽然守城部队只有两个团,但红七军和红八军几万人竟然拿这两个团毫无办法。战士们冲击了6个小时,从上午打到下午,没有一个人成功登上城墙,还因此死伤无数红军战士。

看到这种情况,军长李明瑞心中怒火中烧,提起枪就站起来道:“我就不信这个邪,老子亲自带队!特务连,跟我冲!”

见到首长要亲自带头冲锋,李天佑连忙拦下道:“首长,让我来吧!今天保证登上城楼!”

李明瑞看到这个“小老虎连长”,点了点头:“虎崽,榕城打下来,我请你喝酒!”

带着首长的期盼,李天佑带着特务连扛着梯子就冲了出去,临行前,他还让战士们都背了一束竹钉。在枪林弹雨的缝隙中,特务连不断有人倒下,也不断接近着城墙。

将梯子搭上城墙后,由于梯子不够长,战士们根本无法爬上城墙,于是李天佑连忙让战士们将身上的竹钉拿出来,冒着敌人的弹雨将竹钉一根根钉在了城墙顶端。接着,李天佑亲自担任先锋,手持手榴弹冲到了梯子顶端。

在用手榴弹将敌人逼退之后,李天佑抓住竹钉纵身一跃,便成功登上了榕县城墙。之后,红军战士们如虎入羊群一般,城楼上的国民党军根本没有什么抵抗就被我军消灭一空,榕县也就此被我军占领。之后仅通过打扫战场,红军便缴获两门山炮,六百多支枪和十万多发子弹,取得了大胜利。

李天佑随着红七军北上江西,一路上又经历了许多艰险战斗,立下了无数奇功。1931年于都会师后,红七军划到红三军团中,次年李天佑即升任副团长、团长等职位,并参与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1933年,李天佑在彭德怀的率领下进入福建作战,进一步开辟闽西根据地,更是在运动战中消灭了国民党号称“铁军”的第十九路军主力,创造了红军作战史上一个团歼灭国民党一个精锐主力团的记录。这件事传到了彭德怀的耳朵里,彭德怀对其高度赞扬,因此次年入闽作战时,彭德怀又带上了李天佑这名“虎将”,而那时李天佑已经荣升为红军师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抵抗日军侵略,李天佑奉命前往长城关卡平型关附近。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战役未开始之时,李天佑已经率领着686团在平型关附近的一处山头上埋伏了一整夜。

早在两天之前,我军就得到情报,称有一支日军的运输队伍将会从此经过。得到消息之后,指挥部立即下达命令,要求李天佑、杨得志等人率部阻击这股日军,将那些物资变成我军战利品。接到命令后,李天佑的686团,杨得志的685团,张绍东的687团立即行动,提前一天埋伏在了敌人的必经之路上。

那是长城脚下的一条公路,两侧都是高山,正好适合居高临下打伏击。9月25日上午,日军运输物资的卡车和骡马队排成一条长龙缓缓通过,当日军运输队伍刚好进入埋伏地点时,一声枪响响起,随后便是无数拉响的手榴弹扔下山去,引起一阵爆炸声。

在战士们的英勇战斗下,此次伏击取得了重大胜利,缴获了大量日军物资,壮大了我军实力。这次大胜之后,李天佑本以为自己会在抗日战场上继续创造辉煌,可令他没想到的是,1938年的一场大病,让他就此渐渐远离了战场。

1938年5月,由于长期不眠不休的工作,李天佑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已经无法继续指挥战斗。无奈之下,李天佑只好回延安休养。可当时延安的医疗条件有限,李天佑的病并没有好转,于是组织上便安排他前往苏联治疗,顺便让他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深造。就这样,李天佑于1938年年底去了苏联治病。

1938年,林彪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因为穿着缴获来的日军大衣,被友军误伤,因此留下了终生不愈的植物神经紊乱症,当年年底也经组织同意前往苏联治疗。到了苏联之后,林彪和李天佑各自养伤,没有什么机会见面,伤好后,李天佑来到了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正巧那时候林彪所在的疗养院是由伏龙芝军事学院管理的,因此两人得以有了见面的机会。

虽然在国外,林彪还是一贯穿着一身中山装,不肯换上其他衣服,因此在苏联的寥寥几次见面,李天佑看到的林彪都是和原来一个样子。

1940年的一天,李天佑和林彪共同参加一项活动,在活动上碰到了彼此。此时的林彪一身西装,脚踏皮鞋,整个人既精神又干练,和平常土气的样子判若两人。李天佑看到首长,连忙上前打招呼道:“首长,真没想到在这见到你!”

林彪看到李天佑,有些不苟言笑的点点头。他性格内向,一向不喜欢说话,因此看到李天佑也没有什么话说。不过,李天佑打量着林彪的一身西装却很快来了劲,向他热情邀约道:“首长穿西装可不多见啊,我能和您合张影吗?”

林彪想了想,没有拒绝,于是李天佑便让摄影师为两人拍下了一张照片,而那也是林彪一生中唯一一次穿西装拍的照片。

从苏联回国后,李天佑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又指挥领导了广西各地的剿匪活动,为解放全中国、保护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在1955年的解放军授衔仪式上,李天佑被授予上将军衔。

1970年,李天佑因病逝世。

从15岁成为红军连长,到晚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为了中国革命,为了解放更多受苦受难的人,李天佑数十年来从未停下。无论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战场,还是保家卫国的战场,他始终以一名革命者的身份要求自己,因此,李天佑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

在此,我们应当记住那些保家卫国的革命先烈,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的国富民强,他们是人民的英雄,也是国家的栋梁!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