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担心,甲流患者若没有这几种表现,问题还不严重,可以松口气了

刘老养护 2025-02-17 11:52:4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一到换季,甲流就像不请自来的客人,悄无声息地闯入我们的生活。发烧、咳嗽、全身酸痛,搞得人苦不堪言。很多人一听说自己得了甲流,立刻慌了神,生怕自己会发展成重症,其实大可不必过度紧张。

如果甲流患者没有出现高危症状,基本上问题不大,可以慢慢恢复,不用过分担心。

甲流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常见于冬春季节。它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高烧、咽痛、肌肉酸痛、乏力,但大部分人经过7-10天的自限性恢复期后都会痊愈。

可怕的是,甲流并不是单纯的“感冒”,它可能导致肺炎、心肌炎,甚至危及生命。如何判断甲流是否严重,哪些情况才需要警惕,是每个患者和家属都关心的问题。

甲流并不可怕,关键是分辨是否有危险信号

很多人一确诊甲流,就开始焦虑不安,担心自己会不会发展成重症。但如果患者症状较轻,并且没有出现以下几种危险信号,那么基本上可以放心,问题不大,静养即可。

1. 持续高烧不退(超过39℃,并持续3天以上)

发烧是甲流的常见症状,但如果体温超过39℃,并且持续3天以上不退,就需要警惕。这可能意味着病毒感染严重,甚至可能引发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2. 呼吸急促或出现胸闷、胸痛

甲流如果影响到呼吸系统,可能会出现肺部感染,甚至导致肺炎。如果患者感觉呼吸急促、胸闷、胸痛,特别是平躺时更严重,或者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要高度警惕,可能是肺部已经出现炎症或积液。

3. 持续剧烈咳嗽,甚至咳血

一般甲流的咳嗽多为干咳,但如果咳嗽特别剧烈,并且开始出现黄色或绿色痰液,甚至带血丝,这说明气道或肺部可能已经被细菌感染,需要尽快就医。

4. 意识模糊、嗜睡、惊厥

如果患者出现反应迟钝、嗜睡、不愿意交流,甚至出现抽搐、惊厥等症状,可能是病毒侵犯了神经系统,例如病毒性脑炎,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必须尽快送医。

5. 严重呕吐、腹泻,导致脱水

甲流有时候会引起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但如果呕吐频繁、腹泻严重,导致无法进食、尿量明显减少(6小时以上无尿),就需要警惕脱水的风险。

如果甲流患者没有以上这几种表现,那么基本可以放心,问题不大,耐心休养,通常一周左右就能恢复。

甲流如何正确护理,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1. 充足休息,避免劳累

甲流期间,身体处于战斗状态,免疫系统需要能量去对抗病毒。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乖乖躺着,多休息,不要硬撑着去上班、上学,否则可能拖累病情,加重症状。

2. 补充足够的水分

发烧、咳嗽、流汗都会让身体流失大量水分,多喝温水、淡盐水、清汤、果汁等,防止脱水。有些老年人怕喝水后咳嗽加重,结果喝水太少,反而容易导致痰液黏稠,咳嗽更严重。

3.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甲流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如果症状较轻,可以使用对症治疗的药物,如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止咳药(如右美沙芬),但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除非医生明确诊断有细菌感染。

4. 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发烧期间,很多人没有食欲,但身体仍然需要营养来恢复。可以多吃流质食物,如小米粥、鸡汤、蔬菜汤,避免油腻、生冷、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肠胃。

5. 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甲流的传播能力很强,家里一定要勤开窗通风,避免病毒在空气中积聚。患者应佩戴口罩,减少对家人的感染风险。

6.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心肌炎

甲流恢复期,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差不多好了”,就开始跑步、健身,结果导致病毒攻击心脏,引发心肌炎,严重甚至会出现猝死。康复后至少两周内,不要做剧烈运动。

中医如何看待甲流?

中医认为,甲流属于“温病”范畴,主要是风热邪气入侵,导致肺气不畅。中医治疗甲流主要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可以通过一些食疗和药膳来缓解症状,比如:

生姜红糖水:适用于刚开始畏寒怕冷的阶段,能发汗解表。

金银花、菊花茶:清热解毒,适合嗓子痛、咽喉红肿的人。

梨汤:润肺止咳,适合咳嗽多痰的患者。

中医调理甲流需要因人而异,如果症状严重,还是要及时就医,不能单靠食疗解决问题。

甲流恢复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至少两周内避免熬夜,增强免疫力

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心肌损伤

康复后可以适当户外运动,提高抵抗力

甲流不可怕,关键是早发现、早护理,避免发展成重症。如果没有高烧不退、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危险信号,问题一般不大,静养几天就能恢复。

参考文献:

《中国流感诊疗指南(2023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流感的防治共识》

《中医药防治流感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 阅读: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