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太湖石记》对古典盆景影响深远

也谈花草文化 2025-03-15 08:15:09

白居易,出生并成长于郑州新郑市。

白居易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城关乡东郭寺村。

清朝乾隆年间《新郑县志》记:

“白居易所生,在县西十二里,宅今废”。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县令,与新郑县令交好,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便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今东郭寺村)。

白居易的《太湖石记》是历史上第一篇全面阐述太湖石收藏、鉴赏的方法和理论的散文。

文中“石有族聚,太湖为甲”,讲出了太湖石等级如何品鉴,描述了太湖石各种形态,探讨了赏石的文化意义,更是白居易内心世界与哲学思考的生动呈现。

文章主题围绕太湖石展开,通过对友人牛僧孺收藏太湖石的描述,探讨了赏石的意义与价值。其立意深远,旨在传达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精神享受的生活态度。白居易认为,赏石之乐在于“适意而已”,即能让人心生愉悦,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他提出太湖石为甲等,将其与罗浮石、天竺石等区分开来,体现了独特的品鉴观点。同时,他以“如虬如凤”形容太湖石的形神之韵,强调其须兼具苍劲与灵秀,以“丑怪空透”点破太湖石以残缺为美、以怪诞为真的核心审美,这是对自然天工的敬畏。他还将太湖石誉为“天地精粹凝结”,认为其“历千古而不朽”,暗合文人追求超脱生死的永恒境界。

在《太湖石记》中,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他用形象的比喻,将太湖石的各种形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石林立的世界。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太湖石的外在美,更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读着文章,仿佛能看到在洛阳城的宅邸中,白居易与牛僧孺一同赏石,在石头的嶙峋孔窍间,感受着云涌龙吟的磅礴意象,体悟着“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的畅神愉悦。

《太湖石记》对中原地区古典盆景的影响极为深远。它所倡导的审美观念和品鉴方法,为古典盆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文中对太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追求,成为了中原地区古典盆景选材和造型的重要准则。盆景创作者们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对石头的巧妙布置,展现出自然山水的神韵,追求“一峰则太华千寻”的以小见大的美学境界。同时,白居易所强调的人石合一的意境,也启发着盆景创作者们注重营造一种能让观赏者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寄托的氛围,使盆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装饰,更是一种蕴含着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的精神象征。

《太湖石记》是一篇集文学、美学、哲学于一体的佳作。它以太湖石为媒介,传达了白居易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其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更在后世的岁月里,为中原地区古典盆景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活力,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0 阅读:0

也谈花草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