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人力研究:延迟退休能否更加有人情味?

祺温谈文化 2024-06-11 03:29:24

延迟退休的政策逐渐明朗。国家已经吹风五年有余,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国家的“三胎”政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很多单位,年龄分化现象非常严重,国家在延迟退休方面16字方针:小步快跑、灵活实施、分类推进、适时调整。

一、对延迟退休大カ赞成

近期看到一篇文章《延迟退休能否打破女工人50岁的天花板》,文章中讲到某地一女公交车司机,年满50岁,个人需要这份工作能够延迟,因为家里有小孩子正在上大学,花费比较大,个人年富力强,但是被劳动部门、交通部门告知满龄退休,并且注销了驾驶资格。虽说是退休,可以领取养老金。但是个人还是希望在干几年,等娃大学毕业后再说。这是一个典型的问题,涉及到的人员也是一个群体,但是目前的政策没有支持。

二、极力反对延迟退休

还有一份企业的调研报告,某制造行业的国有企业,长期的加班,员工上了年纪后,视力、体力都在下降,一身病,在企业完成本职工作成为难点,企业也没有较为合适的辅助性岗位安置,早日退休成为双方共同的期盼,对于延迟退休都比较反感,如果说延迟退休,无异于员工继续拖着病态身体混上几年,企业继续承担各类人工成本。

以上两类人员面临的矛盾继续政策性的支持。因此说,延迟退休,需要更加有人情味。

随着教育的扩面和普及,早些年,16岁参加工作的那批员工几乎都退休了,我们可以看出,平均工龄在逐年下降。未来,一个从业者,22岁本科毕业、25岁硕士毕业、30岁左右博士毕业,其参加工作时间越来越晚,也对应周围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年限越来越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者本是国家劳动力市场的中坚力量,但是面临着,刚上班没几年,就要考虑退休了。这对国家和个人都是一种损失。也有人探讨过,在目前退休年龄方面,各类人员仍是依据本来的退休年龄延迟一段时间,逐步达到一个平均水平,个人认为不可取。

一、引入有效工龄的概念。

工龄直接反应劳动者对社会和组织作出贡献的时长。目前的现状是,引入有效工龄,根据工龄的长短来确定退休的年龄,对于整体社会是公平的。

工人岗位可逐步延迟至35年工龄,超过35年,可以由劳动者根据实际情况在40年工龄之间选择一个退休年龄,更加有灵活性。这就解决,女司机的难题,例如她20岁参加工决了,部分从业者工作时间较晚、年纪越大经验越丰富,早早退休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个少损失的矛盾。

当然各行各业,这个工龄还需国家劳动部门评估整体从业人员队伍情况,年龄结构、工作负荷等等,得出一个有效标准的工龄因素。

二、大力开放社会公益性岗位。

没有必要让员工在一个行业干到退休。也可以尝试据工龄不足五年的从业者,转岗至一些公益性岗位,当然这也需要国家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支持。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公益岗位,如社区、园艺、护工、老年大学等等,从业人员经过一定的培训,亦可以在这些岗位发挥能量。也解决了年轻人不愿意干这岗位的矛盾。例如某工人,工龄35年了,如果说从事本行业压力大,可以申报公益性岗位,劳动强度低一点、时间短一点,也可以解决一部分矛盾。

延迟退休不是一刀切,更不能机械的进行延迟,应该更加有人情味,这样推进落地起来会受到大家的支持,也更能解决部分社会矛盾。

本文仅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支持作者就是支持自己。

0 阅读:0

祺温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