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在这个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里,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实验小学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精心设计了分年级实践活动。各年级学生或执彩笔绘春意,或折新柳探民俗,或制青团品时令,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实践。通过家校共育的沉浸式体验,孩子们在传承清明习俗中感悟生命文化,在触摸节气智慧中厚植家国情怀,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春天悄然萌发。
一 年 级
小小彩蛋承载着清明对生命的礼赞。孩子们用煮熟的鸡蛋作画布,以嫩柳、春雨、纸鸢为元素,蘸取斑斓色彩勾勒春的印记。亲子共绘时,家长娓娓讲述"画蛋祈祥"的古老习俗,稚嫩笔触间流淌着对生命轮回的初体验。
二 年 级
孩子们化身民俗小侦探,通过典籍查阅、长辈访谈,揭开"清明插柳"的神秘面纱。他们亲手折下青翠柳枝,编成花环戴于发间。在实践日志中,稚嫩的字迹记录着"柳枝避疫""戴柳惜春"等文化密码的破译过程。
三 年 级
当手绘的沙燕、蝴蝶风筝腾空而起,草地上化身为流动的民俗画卷,有的在纸鸢写下烦恼目送其远去。传统技艺与现代童心的碰撞,让"断鸢去晦"的古老智慧焕发新生。
四 年 级
-揉捏着碧玉般的艾草面团,孩子们在蒸腾的雾气中触摸千年食俗。从采摘新鲜艾草到熬制青汁,从包裹豆沙馅料到点缀红印,劳动教育浸润着"寒食青团"的文化基因。品尝时令美味的同时,更读懂了"应时而食"的生命哲学。
五 年 级
红领巾们肃立于"常州三杰"纪念馆前,用镜头定格献花、宣誓的庄严时刻。在讲解员指引下,他们从泛黄的手稿里拼凑革命先辈的青春图谱,用照片记录"红色地标打卡"的所见所感,让英烈精神在数字时代薪火相传。
六 年 级
素笺铺就思念的河流,少年们以诗画寄怀。有的用工笔描摹祖辈耕作场景,有的用思维导图梳理家族迁徙史,还有的将祭扫感悟写成三行诗。当这些作品如春藤般爬满教室墙壁,传统文化在当代少年的笔端完成了深情重构。
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中,清明不再是古籍中的遥远符号。当孩子们把艾草汁染进面团,把革命故事存进镜头,把家族记忆绘成画卷,传统文化便如春雨般渗入成长年轮。实践作业展示墙上,既有童趣盎然的彩蛋阵列,也有考据严谨的柳俗研究报告,更不乏对生命教育的深刻思考。这场"行走的清明课"证明:当文化传承与生活实践相融合,传统节日就能成为滋养精神成长的活水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