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批特朗普对华政策:中美共存与竞争的深度剖析

挚爱说事 2025-04-17 18:37:27

当地时间4月16日,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一场活动中,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进行了猛烈抨击,这一言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再次将中美关系的话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沙利文究竟说了什么?他的观点又将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一、沙利文的批判:特朗普政策的种种“失算”

沙利文在哈佛大学的一场活动中,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不满。他指出,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行为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后果,不仅导致贸易争端加剧,还未能准确平衡美国的中期利益。这种贸易上的“冲动行事”,就像是在一场精心策划的棋局中走错了关键一步,让美国陷入了被动局面。

沙利文强调,用零和思维看待中美关系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他认为,中国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中美将继续共存,长期保持一种可控竞争状态。中美两国就如同两颗在宇宙中运行的行星,各自有着独特的轨迹和引力,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而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的对抗关系。

他还提到,美国领导层应该认识到,无论竞争如何演变,中美都将共存,不存在一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终极结果,只有一种稳定的、受控的竞争状态。这就好比在一条道路上,两辆车并行行驶,需要遵守交通规则,互相礼让,才能保证彼此都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二、美国政策的“自食其果”:制裁孤立中国的适得其反

美国《华尔街日报》15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特朗普政府正谋划着向前来谈判的国家施压,要求它们在经济上孤立中国,以此换取美国降低贸易和关税壁垒。这一招看似是为了打压中国,实则是一场“自残式”的冒险。

然而,现实却给了特朗普政府重重一击。沙利文指出,特朗普关税的政策目标虽是拉拢其他国家应对中国,但最终却损害了美国的伙伴关系。美国对柬埔寨和越南征收近60%的关税,这对当地经济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得这些国家很难相信美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中国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开展“魅力攻势”,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所造成的混乱,更是在沙利文看来是他的最大遗憾之一。这种政策的反复无常和不稳定性,让盟友们对美国的信任大打折扣,也让美国在外交领域陷入了被动。

三、沙利文的“管理竞争”之道:可控竞争的关键

沙利文表示,自己最自豪的成就之一是成功管理中美竞争,避免其升级为冲突。在中美关系极具重要性和决定性的时刻,他努力保留并扩大了双方的沟通渠道,为两国在重大问题上创造合作空间。

这一观点的提出,凸显了“管理竞争”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中美两国在经济、技术、外交和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交集和竞争,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避免冲突,实现合作共赢,是双方都需要面对的挑战。沙利文将其比作是一场高难度的舞蹈,需要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保持节奏和默契。

他还特别提到了与中国外长王毅在世界多地的接触,这些真正有内容的对话,让双方能够就如何管理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偶尔的分歧并不会影响整体的合作氛围。这种积极的沟通和协调,是中美关系能够保持稳定的重要基石。四、盟友的困扰:美国政策的反复无常

沙利文和格雷厄姆·艾利森都提到,特朗普政府政策的迅速转变并非最终结局,但盟友们却不得不习惯一个更加反复无常的美国。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出尔反尔,让盟友们感到迷茫和困惑。

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政策变动,让盟友们在外交决策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希望维护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获取美国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他们也清楚,过度依赖美国可能会带来不稳定和风险。这种困惑和困境,使得盟友们在对美政策上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

五、中国立场:“竞争但不零和,合作才能共赢”

面对美国官员五花八门且颇具美式霸权主义色彩的论述,中方早已明确表态。中方强调,大国竞争不符合时代潮流,更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和世界面临的挑战。中美关系中虽然存在竞争因素,但不能将竞争作为主导关系的唯一模式。

竞争可以有,但必须是良性、健康的,而非零和博弈、赢者通吃。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赢,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