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本应是美国人习以为常的政治“平淡之年”,政坛似乎会在既定轨道上按部就班。可谁能想到,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海啸”毫无征兆地席卷而来。仅仅 100 天,79 岁的特朗普便深陷舆论的惊涛骇浪之中。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奥巴马、拜登、克林顿这三位来自不同党派的前总统,史无前例地联手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发起猛烈抨击。这一事件如同一颗巨型炸弹,在全美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瞬间成为全球聚焦的热点。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错综复杂的秘密?是党派之间由来已久的宿怨在兴风作浪,还是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美国政治又将会走向怎样难以预测的未来?让我们一同抽丝剥茧,探寻这场政治风波的真相。
一、倒行逆施:三位前总统的联合批判在传统美国政治生态里,前任总统卸任后大多与现任保持距离,很少插手现任事务,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然而,特朗普却宛如一颗“破坏规则”的流星,打破了这种延续已久的政治生态平衡。
(一)奥巴马:调侃背后的民主警示拜登,这位在奥巴马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政治人物,2020 年战胜特朗普登上总统宝座。2025 年 4 月 15 日,拜登在卸任后的首次公开演讲中,尽管外在精神状态良好,可一提及特朗普,愤怒便难以抑制。特朗普上任不足 100 天,就给美国带来诸多负面效应,破坏了拜登执政 4 年的心血成果。拜登深知特朗普激进政策的潜在危害,他的愤怒不仅源于对执政成果的捍卫,更是对美国未来走向的深深担忧。
(三)克林顿:委婉批评凸显政策争议特朗普面临的困境不仅来自外部,共和党内也掀起一股反对他的热潮,让他腹背受敌。
(一)共和党议员:政治压力下的无奈之举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给共和党内部带来巨大负担。议员们虽公开不敢反对,但私下对关税政策的不满情绪极为强烈,甚至期望美国最高法院出手干预。得克萨斯州联邦参议员特德·克鲁兹,作为特朗普曾经的亲密盟友,也不得不站出来指出关税政策实质是对民众加税。美国部分商品依赖进口,加税无疑加重了民众生活成本。然而,复杂的党内政治压力让议员们只能低调表达不满,尽显无奈与煎熬。
(二)共和党企业主:声音被忽视的困境美国消费品公司 Viahart 首席执行官莫尔森·哈特深知“对等关税”对美国消费品的冲击。他发表 5000 多字长文剖析关税政策失败。比如,对 iPhone 加征高额关税后,美国本土生产成本仍高于中国,而且在供应链、基建、劳动力技能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美国工人效率和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也远低于中国。但特朗普对其专业报告视而不见,充分暴露了他在经济政策上的盲目与独断。
(三)彭斯的“反水”与孤立加剧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不断蔓延。
(一)国内经济遭受重创这一政策不仅让美国国内舆论沸腾,更造成货物短缺、通胀严重、股市大跌等严重后果。1300 多场抗议活动中,中西部农民高呼“要贸易不要施舍”冲击州议会,民众对关税政策的不满一览无余。
(二)国际反制导致产业困境在国际上,中国精准反制使特朗普倍感压力,欧盟和加拿大的反制关税更是让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产业伤痕累累。美国农业出口受挫,农民收入锐减;能源产业也因贸易壁垒,市场份额下降。曾经的“美国优先”口号如今沦为笑柄,美国在国际贸易中逐渐走向孤立。
这一系列现象清晰表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将美国推向孤立与衰落的边缘。历史早已证明,靠单边霸凌维持霸权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新时代国际贸易秩序,应是建立在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