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湖南小伙造火箭,公司市值60亿:牛逼的人,注定会牛逼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02-01 03:29:39

文丨鲁滨逊的日记

编辑丨鲁滨逊的日记

——●◯前言◯●——

今年1月11日,“引力-1号”运载火箭顺利升空,成功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此运载火箭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商业运载火箭,也是全球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

但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这样一座火箭,是由一家民企——东方空间所打造。

而这家企业的CEO姚颂也因此被商界称为“中国版”马斯克。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百度百科(姚颂)、中国新闻周刊网(2024年1月11日)、澎湃新闻(2024年1月12日),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将擅长变成善于◯●——

面对自己的成功,姚颂表示自己这一生最大的努力,就是将自己喜爱并擅长的事情,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并最终变成了自己善于去做的事情。

姚颂出生于湖南,从小就是大院中“别人家的孩子”,同样的学习时间,姚颂总是能掌握到做题的精髓,并取的更好的成绩,一直被人夸赞。

但姚颂的骄傲在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全都烟消云散了。

大学里,姚颂的班级中有三个省高考状元,以及各大学校中上来的学霸,姚颂这个从小就耀眼的孩子,在这里反而显得没有那么起眼。

姚颂也意识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可是不论他怎么努力、怎么认真,和那些班级中顶尖的人,总有差距,姚颂甚至还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父母口中的聪明孩子。

为此,姚颂苦恼了很久,他甚至开始质疑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

但,聪明人与我们不同的一点就是,他会很快的挣脱出这个束缚,并思考自己曾经的初心,并以这个方向为基准,做一些其他的尝试。

姚颂苦恼了很久,突然想到自己曾经选择这个专业不就是为了做计算机硬件吗?那自己为什么要停留在学习这个阶段不停的苦恼呢?

之后,姚颂就主动找到了学校的老师,咨询老师有什么好方法让自己更快接触自己喜欢的东西。

老师对姚颂说,可以尝试去参加一个实验室,具体操作和日常学习的东西不太一样,也能更靠近姚颂未来喜欢的东西。

在这不久之后,姚颂就主动联系了清华大学一位负责硬件加速的教授,希望自己能参加教授的项目,并成功获得了实验的名额。

所以姚颂的大学四年长时间都在实验室里研究关于芯片设计、算法等各种科技企业研究的东西,并不停地增长自己的实战经验。

姚颂因此获得了不少经验,但也因为他更多的时间都放在实验室中,忽略了平时平时上课一些小的知识,所以毕业时他并没有如愿考上斯坦福大学。

姚颂只想去斯坦福大学,那是姚颂向往已久的学校,如果不去斯坦福姚颂觉得都没有意义。

与此同时,姚颂的导师也对他发出了创业的邀请。

一边是不符合心意的进修名额,一边是潜力无限的创业团队,姚颂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创业。

——●◯一腔热血的创业◯●——

只是,这个创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创业初期,姚颂的导师还在学校工作只将这个创业当成自己的副业,另一位合伙人还在斯坦福读博,未来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所有公司相关的事务都落在了姚颂这个刚毕业啥也不懂的小孩身上,而且因为团队的不稳定性,没有哪家企业愿意给姚颂这个所谓的公司投钱。

姚颂不甘于现状,每天拿着公司的ppt去找各大投资机构,向他们详细阐述自己和导师大学中合作的项目,并拿出成果,希望这些投资机构能信任自己,并给自己投钱。

事实就是,姚颂在短短一段时间内见了50多家投资机构,但没有一家愿意相信姚颂,都纷纷拒绝了姚颂。

姚颂虽然备受打击,但她并没有放弃,他明白是自己年纪小,又没有拿出什么切实的成绩,所以在找投资的同时,一直不停的坚持自己的研究,希望能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打消投资人的疑虑。

但ai芯片的缺点就是,每个不同的项目都要有不同的编程,所以即便姚颂之前做出过什么成果,但也不保证姚颂在之后的项目中能拿到好成果。

就在姚颂毕业的第二年,他的导师突然需要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便想着带着姚颂一起去见见世面,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更多的投资人多聊聊。

在这个过程中,姚颂遇到了自己的天使投资人——金沙创投的负责人张予彤。

张予彤和姚颂都是清华大学的,曾经也听说过姚颂早早进实验室的事情,更了解导师的实力。

所以在学术会议上,听说姚颂在寻找投资人的时候便主动找到了姚颂,询问他们后续的研究方向。

这次的合作让姚颂成功拿到了500万美元。

但,姚颂很快就意识到,资金只是起步,后续的创业过程才是最艰难的时候。

即便姚颂每天将公司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但公司的各种小事还是太多了,而且姚颂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招聘的很多业务员都不服管。

很快,姚颂就用自己超前的眼光,以及谁也不能比的业务能力证明了自己。

当时整个公司是想做无人机业务的,从市场的洪流中分一杯羹,但很快姚颂就意识到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无人机现在有非常成熟的企业在做,他们之前付出的精力以及现在能拿到的成果肯定是不会分享出来的,这就说明自己和其他企业的起点不一样,所以他们后续很难去追逐并超越。

再者说,这样的企业也很能合作,他们本身就有自己的工作人员,用不着根据自己合作来达成什么技术的升级。

所以整体来说无人机这个项目虽然前景十分优秀,但并不是姚颂公司短时间就能追上,并成功从里面分羹的一个领域。

但此时,团队已经做这个方面的运作已经一年了,自然没人想要放弃自己努力了一半的事情,那时所有人都在反对姚颂。

随后,姚颂就拿着自己的市场调研,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料给所有人看,让他们注意到了这个项目未来的黑暗,成功说服了整个团队。

后来团队在姚颂的建议下,开始了其他业务的研究,取的了超高的成果,不久就成功将研究成果变现,拿到了第一桶金。

之后,团队就在也没有出现不理解姚颂的事情。

2019年,姚颂发现自中国民营航天事业这些年发展的并不好,但商业航天最近的发展趋势一直很好,这让心中有航天大梦想的姚颂觉得非常不是滋味。

不久后,星际荣耀的双曲线火箭发射,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的零突破,也给了姚颂希望。

姚硕觉得自己还小,生活还可以放在一边,自己还可以再事业上在努力几年,便放下一切开始了只属于他的火箭梦。

——●◯遥不可及的梦想◯●——

2019年末,姚颂就以投资者的身份接触了东方空间,并切实的和东方空间其他股东一起向里投钱,希望能带领公司走向航天。

2021年,姚颂担任东方空间民营火箭公司的CEO,并成功帮助公司融资4亿元,代表着姚颂遥不可及的航天梦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再后来的过程中,姚颂基本就住在公司,时刻盯着项目的进展。

并不停搜索各种相关资料,希望能找到有关这个行业的捷径以及潜行者的劝告。

在姚颂整个公司的不停努力下,在2021年底就成功打造了全球第一款,全固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引力-1号”。

两年后,“引力-1号”又成功了完成了整流罩恩利的试验,并成功用6.5吨的运载能力,达到了领先国际的水平。

最终在今年1月11日,东方空间“引力-1号”在山东海洋附近海域,顺利的完成了升空,并成功将3颗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这一成功代表了中国民营火箭技术的一个发展,更代表着中国的发展,意味着我们离太空又更近了一步。

——●◯不断前进◯●——

这些年,姚颂一直在所谓的创业中不停的徘徊。

从一开始的创业融资,到后来的公司收购,最终进入东方空间做了自己梦想的CEO,每一步都超出所有人的预料,并成功了。

这代表着姚颂的能力,更代表着他永不放弃的努力。

正是因为姚颂从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懂得观察现在的局面什么更适合自己,并为此努力,才有了现在这个局面。

所以说,日常生活中也不要盲目努力,一定要明白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才是努努力能做好的,改变适合自己的目标,最终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

姚颂从不给自己设限,但他懂得扬长避短,所以才走到了现在这一步。

各位读者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跟笔者一同交流讨论,最后大家也不要忘了点赞转发哦。
0 阅读:0

鲁滨逊每日日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