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佛教为何没在西方传播

沃唐卡 2024-09-18 00:14:09

一、历史溯源与传播路径

佛教在古代主要从印度向东方传播,曾在传入波斯等地后被基督教阻挡,后顺丝绸之路东传,有其特定的传播轨迹。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约在公元前 3 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时及其以后,开始向周围国家传播。然而,当佛教传播到波斯、埃及甚至希腊时,在接触早期基督教之后,似乎被基督教这堵墙挡住了。随着基督教合法化和壮大,并成为罗马国教,佛教再传欧洲已无可能。

早期基督教在教义、传播方式等方面与佛教有很大不同。基督教提倡教徒们办家庭教会,积极传播福音,其传播的都是基督教文化的精髓。而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一些传播者却在传播糟粕,这使得在不知情的人心中,佛道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变成了低层次的文化,引起反感和反对。

与此同时,兼通梵语与汉语的中亚、西域人成为佛教东传的引路人。他们既懂梵文又略懂汉语,完成了早期译经工作。商路、婚姻和语言的沟通,为佛教东传提供了西传所没有的媒介。此外,宗教信仰的 “类同” 也是佛教东传的文化因素。佛教传入汉朝初期,人们将它当作黄老之教来供奉,容易被深受儒学影响的官民所包容、接受。而西方基督教思想理念根深蒂固,难以与佛教兼容,其 “神” 的概念、“原罪” 与佛教 “轮回报应” 不同,“忏悔” 与佛教的思过、“禅” 以及儒家的 “自省” 不同。

综上所述,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佛教在古代主要向东传播,而未能广泛传播到西方世界。

二、传播受阻的原因分析

(一)佛陀预训与客观现实

佛陀临终预训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佛教的传播方向,但实际传播过程中仍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早期佛教在传播到波斯、埃及甚至希腊时,接触到了基督教。然而,此时的基督教正处于发展壮大的阶段,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对佛教的西传形成了阻碍。虽然佛陀预训佛教将从印度传播到东方,但在面对基督教这一强大的竞争对手时,佛教难以继续向西传播。这种客观现实使得佛教在古代的传播方向主要转向了东方。

(二)引路人与媒介作用

兼通梵语与汉语的中亚、西域人在佛教东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路人作用。中亚各国语言上属印欧语系,但因与东方的秦、汉王朝有通商往来,不少僧人、商人既懂梵文又略懂汉语。早期译经工作主要由他们完成,为佛教东传奠定了语言基础。商路的畅通使得佛教思想能够随着贸易活动传播到东方各地。婚姻关系也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渠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婚姻交流,促进了佛教的传播。语言的沟通则使得佛教教义能够更好地被理解和接受。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为佛教东传提供了西传所没有的媒介。

(三)文化因素的影响

宗教信仰的 “类同” 使得佛教更容易被东方人接受。佛教传入汉朝初期,人们将其与黄老之教相联系,把佛经中的 “空” 套用为老子的 “无” 来理解,将佛教的一些学说与汉代方士的理论相融合。这种文化上的相似性使得佛教能够在深受儒学影响的官民中传播开来。而西方基督教思想理念根深蒂固,其 “神” 的概念、“原罪” 与佛教 “轮回报应” 不同,“忏悔” 与佛教的思过、“禅” 以及儒家的 “自省” 也存在差异。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佛教难以与西方基督教兼容,难以在西方世界广泛传播。

(四)教义差异与传播基础

佛教教义相对消极避世,不事生产,需要世俗供养。释迦牟尼虽有流浪和乞讨的经历,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需要人奉养。这种特点使得佛教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奉养,必须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相比之下,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更贴近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常识,具有平民化的特点。基督教徒不需要人来供养,他们自己养活自己。伊斯兰教也强调世俗生活。而佛教的思辨性较强,过于 “小资”,不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简单易懂。这种教义上的差异使得佛教缺乏广泛传播的基础。

(五)外部环境因素

西方政治环境相对排外,当时的西方国家多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逐渐成为国教,其影响力巨大。伊斯兰教也在西亚地区盛行,并且对其他宗教采取抵制态度。在伊斯兰教盛行的地区,佛教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例如,佛教在印度的衰落以及在中亚和西亚的消失,很大程度上与伊斯兰教的扩张有关。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佛教在古代难以向西传播。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沃唐卡编号为172-668491的东密观音菩萨唐卡:

0 阅读:107
评论列表
  • yme 3
    2024-09-18 13:40

    西方科学也就200年。看了楞严经一定会明白一些方向思路。只是没有人翻译。可惜了。《楞严经》版本估计只有印度语和汉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