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是许多孩子还在为升学焦虑的年岁,却也是甜馨以先锋单曲《WAKUKU》勇敢登场的节点。
2025年4月,这位顶着“贾乃亮、李小璐”血统的星二代,引发众多围观。
提起甜馨,就不得不谈到她所拥有的“双重标签”:一是父母都是知名艺人,二则是离异后的生活状态。
在外界印象中,“星二代”往往带着生来就拥有的光环,也拥有胜于同龄人的各类资源支持。
甜馨亦是如此,她从小就出入于顶级的艺术培训机构,包含声乐、舞蹈、表演多栖课程。
这样的家境,使得甜馨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圈内名师以及专业团队的辅助,MV制作更是牵手乐华娱乐,由此奠定了她在音乐与舞蹈上的“高起点”。
这个光彩夺目的外壳背后,却是一段破碎的家庭滤镜。
尽管贾乃亮与李小璐已分开,但“育儿”这根链条并未被切断,他们依旧在资源、时间乃至情感上对女儿倾注大量心血。
据坊间传闻,贾乃亮会按期支付高昂的抚养费,李小璐也在日常细节里奉行“甜馨优先”,甚至自己开车接送培训课程,不让孩子有任何经济或交通上的不便。
面对外界疑虑,甜馨本人在某次节目上曾说:“爸妈分开后,反而更关注我的求。”
这句话听起来既暖心又让人有些唏嘘。
2025年4月,一首融合了非洲鼓点与电子合成器的先锋单曲《WAKUKU》,让甜馨一夜之间登上各大热搜榜,并在48小时内迅速拿下QQ音乐新歌榜的冠军,“13岁少女的Breaking Debut”成为当周文娱版的焦点话题。
可在这片聚光灯下,争议与肯定齐头并进,有人盛赞她的新潮与独立,也有人质疑此曲“曲风过于成人化”,“13岁是否该用如此成熟的标杆包装自己”成为沸点。
事实上,《WAKUKU》的诞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内含“身份宣言”的意味。
据团队透露,整首作品灵感来源于部落英雄的冒险故事,当丛林战士披荆斩棘时,正映射了甜馨渴望与网暴对抗、迎难而上的心境。
她虽年纪不大,却在创作填词中注入了自己对逆境的理解,她形容那种“被网暴的愤怒”其实就像丛林的狂风暴雨,只有迎战才可能自救。
非洲鼓点的原始节奏诉说着她想挣脱外界偏见的渴望,而电子合成器的加入,则象征着Z世代的前卫能量。
如此混搭,既符合年轻一代大胆尝试又不乏个性表达,也难怪有乐评人评价她:“这或许是Z世代原始生命力的一次爆发。”
MV方面甜馨挑选了脏辫、金属战甲的造型出镜,几乎完全撕掉了观众对她小时候“萌娃形象”的记忆。
有人力挺她觉醒与独立,也有人批评她过度成人化,但无论立场如何,这支MV总归引爆了话题热度。
舞蹈天赋:李小璐的“女团梦”投射剖析甜馨的出道动因,也有人认为其中包含李小璐填补“女团梦”的个人影子。
李小璐年轻时曾在影视道路上高歌猛进,但提及舞台歌舞表演,她始终没有踏足太深。
如今,她不断为甜馨配置各种专业舞蹈课程,每周安排6小时的芭蕾基训和4小时的街舞特训,甚至请来在《这!就是街舞》上摘得冠军的编舞师量身打造组合动作,其用心和投入可见一斑。
甜馨在2024年还通过了中国舞蹈家协会1-3级教师资格的技术考核,意味着她不仅能把舞蹈跳好,更具备官方认可的教学资质。
这对于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确实算得上可观的成绩。
随着甜馨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爵士舞、街舞片段越来越多,外界对其舞蹈风格的争议也开始发酵。
邦迪扭胯等爵士舞动作,被部分人贴上“少儿不宜”“软色情暗示”的标签,尤其当她还未褪去稚嫩面孔,很多人会抱持保守立场。
李小璐为此公开发声,称:“舞蹈本身是艺术,请别用肮脏的目光审视它。”
这句话在网络上引发嘈杂讨论,也加深了甜馨身上“过早成人化”的争议。
也有人认为,只要编舞背景和动作设计合乎专业导向,就不应对未成年人艺术创作进行过多有色解读。
就目前来看,甜馨完全继承了李小璐的舞蹈天赋,同时具备贾乃亮式的“综艺活力”。
她在台上总能频频抛出幽默的眼神和动作,在接受采访时也敢言敢语。
俨然是个被聚光灯相中、具备相当娱乐特质的孩子。
只是,她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是个人天赋的展现,更肩负了来自父母乃至广大观众的期待。
许多人会在她的艺能标签上写下“星二代”三个字,这既是一把照亮前路的火把,也是一柄随时会让她“烫伤”的烙铁。
网暴阴影:肤色争议与政策庇护除了创作和舞台,更令甜馨感觉“束手无策”的,是铺天盖地的质疑与嘲讽——这些言论往往集中在她的肤色上。
从小到大,甜馨一直是偏健康的小麦肤色,有些网友却对这份“自然晒色”进行嘲弄甚至恶意攻击。
2025年初,甜馨一度选择注销个人社交账号,试图暂时远离蚕食心力的阴暗角落。
有人同情她的遭遇,也有人评论:“星二代有什么大不了?邓紫棋当年也被嘲短腿,不照样闯出名堂吗?”
如今舆论环境的净化让她看到一线曙光,再加上父母与专业团队的联手保护,甜馨的社交账号如今以团队名义维护,评论区也设置了“友好度过滤”,极度不友善或疑似人身攻击的言论会自动屏蔽。
她也在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后,逐步恢复了日常分享,偶尔发表一些与舞蹈练习、生活趣事相关的动态,言语间多了沉稳和自醒。
换言之,甜馨的成长在经历了离异家庭、肤色歧视、网络暴力等多重阻力后,如今正迎来一次“重新出发”。
面对未来:女团之门与不可回避的博弈当同龄人忙于学业时,甜馨却站到了女团出道的迫近线,这到底是“投胎天才”的运气,还是资源与压力共生的宿命?或许,没有一个简单答案。
她有足够的排练时间与导师辅导,能够快速更新舞台编排,一首《WAKUKU》可以由乐华娱乐提供顶级后期包装。
与此同时,追逐聚光灯也意味着她要在“半成熟”的心理状态下,承载“专业艺人”才会面对的质疑、谩骂以及高强度训练。
根据母亲李小璐的规划,等到甜馨再过两三年,也就是15岁左右,她将以唱跳为核心,尝试和更多舞蹈团队、音乐制作团队合作,一步一步“走正规化的女团道路”。
但外界也有声音提醒,娱乐圈瞬息万变,仅靠“母亲的梦想”或“父亲的资源”并不足够,这条路仍暗礁密布。
甜馨本人能否保持长久的热情与坚韧,或许才是决定她能否在未来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
星二代的身份能让她在起跑线上遥遥领先,但这同样是一副枷锁,她需要用实力与作品去证明自己,并削弱公众对她“拼爹拼妈”的负面印象。
相较于父母辈那种“一夜爆红”的年代,如今的网络环境太快亦太杂,稍有不慎,她就会被嘲为昙花一现。
父母固然有能力替她遮风挡雨,但终有一日,她得独自应对演艺圈的风浪。
相比于外界的口水,真正的挑战也许是她如何在聚光灯与阴影之间找回自己的定位与快乐。
总而言之,甜馨之后的每一步,都像在一块尚未踏实的土地上展现舞姿。
既有大好机遇,也潜藏未知危机。
她选择奏响非洲鼓点与电子音的先锋曲调,不仅是对 Z 世代音乐风格的拥抱,更标榜了一种敢于破格的态度。
可任何一股鲜活的力量,在尚未成熟之际,都需要社会、家庭和舆论的共同呵护。
或许,我们只能静待她未来的每一次舞蹈与歌声,看她如何在冲突与争议里继续“野蛮生长”。
甜馨的青春,是为聚光灯所塑造,也为争议所锻打。
她的成名之路从来不只是“投胎好运”,更混合了家庭资源与离婚阴影、校园孤立与网暴攻击的复杂底色。
如今,她用一首《WAKUKU》发出自己的音乐宣言,也用舞蹈力量回应着无尽的质疑。
或许,对13岁的她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镁光灯熄灭后,能否依旧热爱跳舞、继续保持初心?
在这片浮华与速度交织的娱乐景象里,唯有持续打磨实力,才能在起伏的潮流中站稳。
正如有人感叹:“别用‘投胎论’抹杀她的努力,舞台从不会为血统亮灯,能站稳的,唯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