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瞧不起时,就吟这首诗,让他无地自容

飞兰说情感故事 2024-11-26 04:41:50

100位传奇诗人的一生

年轻的小情侣们,谈恋爱时喜欢说“不离不弃”,好似这样便可白首相依,欢欢喜喜奔赴一场地老天荒。

可事实上,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这四个字,并担起其中的分量呢!

不离,只是一种意识情绪,养一只阿猫阿狗,亦有不离之情,面对取舍时,每个人都有可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比如大千世界里,那些皱巴巴,恨不得赐对方三尺白绫的婚姻;

而不弃,则是一种道义,是面对一切不测的平静应对。无力,但有节。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节选)

杜甫这首《可叹》,讲了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时有唐人王季友,客居丰州,妻子柳氏出河东,为名门望族。见丈夫仕途久未起色,故心生怨念,抛下一纸休书后,决绝而去。尽管如此,王季友依旧引经据典,耐心挽留,言此一时之困非长久之贫,他日定当荣耀加身,厚报糟糠。

可最终柳氏还是离开了他。

王徽,字季友,盛唐诗人,号云峰居士,出豫章王氏,亦是名门。其父王仪曾任丹阳太守,门庭赫奕,故与河东柳氏联姻,为子季友娶妻。

然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王季友成家后不久,父亲王仪在官场遭遇重大变故,致家道中落,一贫如洗。

时王季友尚未取功名,为了生计,不得不贩履谋生,妻柳氏觉得丢人,多有怨怼。时间久了,柳氏难以忍受贫寒的日子,故休书而去,绝情忘义。

从那以后,王季友便开始发奋苦读。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王季友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以第一名夺魁,这也是江西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状元郎。

柳氏闻讯后,乞求复婚,然王季友身边已经有患难之妻陈氏,况那纸休书一直为王季友所存,以策励前程。

正所谓: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玄宗后期,开始宠信庸臣,李林甫大权在握,王季友不屑与此辈同僚,故而辞官,隐居丰州株山,长达20余年。

此间,王季友结识了杜甫、岑参、沈千运、钱起、郎士元等诗坛名士,故离京时有诗《还山留别长安知己》:

出山不见家,还山见家在。山门是门前,此去长樵采。

青溪谁招隐,白发自相待。惟馀涧底松,依依色不改。

归隐之后,王季友躬耕自给,渔樵为生,生活固然清贫,但乐在其中。当时,许多人都为王季友惋惜,身为状元,却无官可为,甚至遭到一些人嘲讽。

可王季友不以为然,反而在酬李幼卿的诗中写:

下笔新诗行满壁,立谈古人坐在席。

问我草堂有卧云,知我山储无儋石。

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

亦知世上公卿贵,且养丘中草木年。

诗为节选,大意可解为:

草庐墙壁上,挂满了我写的新诗,都是即兴之作,每每观之,仿佛与古人谈笑风生。有人问我,你索居高山,云雾缭绕,家之清贫,恐怕连一石粮都没有,靠什么果腹呢?

我告诉他们,山中有空地,我自耕自种,所食之物,皆是大自然的馈赠,就像悠闲的鹿一样,渴了就喝山间的泉水。我自然知道这世上公卿贵族们的生活优裕,受人敬重,但我宁可在这山中乐享清贫,以草木为伴。

世界终归是现实的,当你弱时,少不了有人眉高眼低,瞧不起人。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所追求的价值亦不同。因此,当再有人看低你时,不妨吟王季友的诗:亦知世上公卿贵,且养丘中草木年。

而且,人生起起落落,谁也不知道谁哪天就发迹崛起了。

比如王季友,在山中闲隐20年后,得豫章太守李勉之邀,入其幕府,后荐为华阴尉,再升虢州录事参军,擢太子司议郎,终官监察御史。

故岑参有诗相赠:不负林中期,终当出尘网。

公元794年,王季友以81岁高龄辞世,走完了自己曲折的一生。

王季友笔下还有一首伤怀诗,值得一读,题为《代贺若令誉赠沈千运》:

相逢问姓名亦存,别时无子今有孙。

山上双松长不改,百家唯有三家村。

村南村西车马道,一宿通舟水浩浩。

涧中磊磊十里石,河上淤泥种桑麦。

平坡冢墓皆我亲,满田主人是旧客。

举声酸鼻问同年,十人六七归下泉。

分手如何更此地,回头不语泪潸然。

了解更多古代诗人的故事:

0 阅读:16

飞兰说情感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