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再乱说了,曹彰没有10万兵,他也没有夺天下的野心

盏茶聊历史 2020-07-13 23:56:50

公元220年,叱咤东汉末年30多年的枭雄曹操在洛阳病逝,此时太子曹丕还在邺城,曹操生前最喜欢的“黄须儿”曹彰先曹丕一步赶赴洛阳。曹彰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找到谏议大夫贾逵询问魏王的印绶在何处,遭到贾逵的警告,“国家已经确定了继承人,你没有询问印绶的资格”。因为发生这么一个小插曲,于是给众多历史爱好者一个幻想的余地,有人经常问,曹彰拥兵10万,为什么不造反杀了曹丕呢?还有甚者言之凿凿的确信,曹彰如果造反一定能成功。我们就来讲讲这个问题吧!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谬论,曹彰的前提条件拥兵10万,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这是胡说八道。当时曹彰在长安任越骑将军,听名字就知道曹彰是一支骑兵的长官,虽然带“将军”二字,但只是一个杂号将军而已。“越骑”二字是不是听着很熟悉,当年汉朝北军八营之一就有一个越骑营,其长官就叫越骑校尉,编制700多名精锐轻骑兵。曹操设越骑将军一职,灵感应该来自越骑校尉一职,人数也不过千人而已,请问曹彰的10万大军从哪里来?难道撒豆成兵!

.我们来看看当时代地乌桓叛乱,曹彰带多少兵力平叛的,曹操只给他1000步兵,几万匹战马而已,结果曹彰还没等骑兵集结完毕就向乌桓发起进攻,仅凭手里这一点儿兵力,就取得了胜利。这是曹彰一生中唯一一次独自领兵的记录,就是因为这次胜利曹操给他升官了,任命为越骑将军。再说了,曹操也不可能让他从领兵1000的能力一下让他统兵10万的。记住曹彰是一支千人轻骑兵的长官,他手里没有十万兵力,下次谁要是再说曹彰拥兵10万,别理会他。

再来分析第二个问题,暂且不说曹彰造反能不能成功,先来看看他有没有造反之心,我的答案是没有。

1、曹彰立志做卫霍式的将军,没有做天子的志向。

曹彰臂力过人,自幼就喜欢舞枪弄棒,驾车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就是不喜欢学习儒家那些东西。有一次曹操问曹彰的理想是什么,曹彰说:“大丈夫应该率领10万人马,纵横驰骋建功立业,做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哪能做博士呢”?曹操问为什么要做将军,曹章表示,将军披甲执剑,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赏罚分明。曹彰至始至终都有当将军的强烈欲望,对于天下真的是毫无兴趣。

2、曹彰与曹丕,两兄弟感情很好,不会觊觎天下的

曹彰平定乌桓之乱的时候,汉中之战也在进行中,曹操不服刘备义子刘封的挑战,急召曹彰去对付刘封。曹彰接到命令后,马上赶往长安,中间路过邺城,于是就去见了太子曹丕,如果曹彰一直觊觎皇位,大概不会去见曹丕的,能去见太子,说明他俩兄弟情深。曹丕比较了解曹操的脾气,作为曹彰的大哥,他语重心长地对曹彰说:“你去长安面见主公,注意不要骄傲自夸,回答问题要谦虚”。果然,曹彰到了长安后,把平乌桓的功劳都归功于众将士。曹操听了非常高兴,直夸“黄须儿果然不简单。”这就说明曹丕没骗曹彰,对兄弟没有二心,这招谦虚的路数非常受用,曹操一高兴让曹彰当了越骑将军。

3、问印其实是一场误会

至于曹彰为什么先到洛阳,其实是曹操去世前想见黄须儿一眼而已,没等曹彰到洛阳呢,曹操便去世了,所以曹彰第一个到达洛阳没什么奇怪的。为什么要问魏王印绶的下落,很大的可能是想保护印绶,免得被野心家们钻了空子。他去洛阳不一定会带上骑兵部队的,请问他一个人怎么造反,即使想夺皇位仅凭一人之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综上所述,曹彰首先没有10万骑兵,其次曹彰志在做大将军没有坐天下的野心,他与曹丕兄弟情深。问印绶的行为,只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印绶,免得被小人利用。由于曹彰没有夺取天下的野心,那些假设谈论起来毫无意义。至于人们常说的那些原因,我就不说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