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几乎每个人都曾感冒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感冒之后倾向于使用中药或中成药,不过却多迷惑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之区分不清。
下面就谈一谈我关于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辩证和用药的体会。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有很多相似的症状,比如发热、恶寒、头痛、身重等,所以缺乏专业中医知识往往很难准确判断。
我们常听说“外感风寒、外感风热”的说法,我觉得这种说法是不尽正确的。
所谓风寒是指风与寒,风热是指风与热。外感风寒,亦即风吹受冷,很极易致病,比如冬天在寒冷的室外活动,或者夏天在空调屋内等就容易感冒。但如果是外感风热,比如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下生活,即便有风,也是很难感冒的。
所以,风热感冒中的“热”,并不是体外环境中的热,而是体内的“热”。
大体原因如下:身体在外感风邪或寒邪后,皮肤的代谢功能就会受到抑制,这导致之前通过皮肤排出的热量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皮肤内外温度感知差异的变化,也让人有恶寒的表现,而那些不能正常排出的热在身体内到处乱窜,从而出现异常“热”的表现。
“热”的表现有很多种形式,比如口渴、咽部红肿、舌边尖红、咽痛、眼红眼痒等,当这些症状出现时,便基本可以确定是风热感冒了。
而如果没有以上症状,就大体可以断定是风寒感冒了。
而如果初期患的是风寒感冒,但或是治疗不及时不得法,或是体质的差异,体内仍在不断积累不能正常代谢的热,风寒感冒也会转换为风热感冒。
但由于体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的不同,单纯的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是较为少见的,更多的感冒会表现为寒热错杂,这也是很多服用常规感冒类中成药,尤其是风热感冒类中成药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
简单而言,治疗风热感冒要用辛凉药,治疗风寒感冒要用辛温药,而治疗寒热皆有的感冒则需要寒热并用。
如何治疗感冒呢?
我打一个比方吧,人体好比一口锅,上面有锅盖,下面有火,锅盖上既有排气孔,又有进水花洒,水温正常,蒸汽氤氲,则表示正常,而如果水的温度过高了,则表示出现异常,要想办法把水温降下来。
首先要找原因,看看是不是火太大了,或是水太少了,或是水里杂质太多了。
而感冒则主要有两点原因,风使锅盖上的排气孔堵塞了,而寒虽使进水变凉,但也有堵塞进水管的作用。
所以首先要疏通并扩大排气孔,以利于热的排出。
其次就是要尽快的让水温恢复正常,比如疏通进水管,或加凉水或冰水。
这个过程要注意几点:
一、直接加冰水,虽能快速降温,但却没有疏通排气孔的作用,反而却更阻塞进水孔,更影响水气氤氲,甚至还能对锅产生更深的刺激。
所以风热感冒也忌用大寒的药物,诸如板蓝根颗粒、蓝芩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皆是如此,虽在药品说明书上有治疗风热感冒的字样,但其实并不能算是感冒药。
二、锅盖上放冰块等凉物,效果可想而知,退热贴的作用即是如此。
三、初期的、轻症的风热感冒可以采用加水的办法,如四季抗病毒合剂、桑菊感冒颗粒、银翘解毒颗粒等,而对于较重的症状则效果不佳。
四季抗病毒合剂等方剂中的寒凉成分,诸如竹叶、金银花、菊花、滑石等均为轻清之剂,即便多用,也难堪大用。
根据诸多名家实践可以发现,石膏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如果凉水能迅速扩散,既能吸收氤氲之气中的热量,又能迅速与其他水液溶合,便能起到很好的退热作用,此之谓“透热转气”,而如果性质相反,即便再凉,也不能起到很好的退热效果,而石膏这方面的功效是超群的。
四、温病派认为风热感冒麻黄桂枝是不能用的,我觉得只要如果提高石膏的用量,麻桂亦可用于风热感冒的治疗,特别是风寒风热兼有的感冒更是如此,比如大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麻杏石甘汤等均为名例。
感冒远非风寒风热这两种,根据个人体质不同,还会在病因病症上有诸多不同,临证还要详细辩证、认真思考才不至于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