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豫东垦区4300亩的堤外滩涂上,由上海建工(江苏)钢结构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如东“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1-24子阵正式并网发电。
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光氢储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共拥有120个子阵,规模宏大,全部投用后年均可提供约4.68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此次1-24子阵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综合利用与生态治理协同发展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长三角绿色低碳转型注入了新活力。

全球领先的“绿电+绿氢”创新模式
在江苏如东4300亩的滩涂上,建工钢构与中天科技集团携手打造的“光氢储一体化”项目正焕发勃勃生机。
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绿电+绿氢”创新模式,由三大核心板块构成:400兆瓦的海上光伏电站、1500标方/小时的制氢加氢站、60兆瓦/120兆瓦时的储能电站。

建在滩涂上的光伏项目
项目通过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以及储能调峰的多能互补模式,实现了“绿电”的生产、“绿氢”的转化以及能源的高效储存。
据估算,该项目全部投用后,年均可提供约4.68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相当于满足1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同时等效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0万吨。

已建设完成的6子阵
在潮汐中建造“零碳基座”
建工钢构在项目中主要承担了海上光伏电站9.3公里栈桥和120个设备平台的建设任务。凭借在钢结构工程与新能源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建工钢构团队克服滩涂地形复杂、施工面积大、构配件精细且种类繁多等重重困难,最终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各项节点任务。
特别是栈桥的建设,项目团队仔细摸清潮汐的周期性规律,不仅将原本需要14天的工作量压缩至5天4夜,而且通过精细化施工,把误差范围控制在10毫米内,又好又快地实现了“零碳基座”的建设任务。

正在施工中的光伏子阵
“绿电”点亮长三角
配套制氢站每日可生产500公斤“绿氢”,为周边化工、交通等领域提供零碳能源。储能电站则通过“削峰填谷”的方式,显著提升电网的稳定性。这些“绿电”将直接输送至长三角电网,可以有效缓解长三角区域用电压力。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还探索出“光伏治滩”的生态修复新模式,为沿海地区经济与环保的协同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来源 :上海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