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甘肃某山地马拉松赛事突遇风雨大面积低温,21位越野跑选手殒命,其中包括梁晶、黄关军、吴攀荣等业界跑神级人物。
能参加100公里以上的越野跑的人,可谓最强壮的一批人,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被低温击倒,永远失去生命,令整个社会震惊。
如此大面积低温死亡事件,比赛的组织保障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赛后有知情者透露,“两个补给站之间16公里,站点没有帐篷,只有两人值守”,这样的保障真的令人不可思议,纯粹的“裸跑”,冻死人固然是天灾,这人祸的比重也绝对不低。
体温过低是指身体核心体温低于35°C。核心体温怎么测呢?需要将直肠温度计放置在直肠中至少15cm深度的部位来测量。
体温过低可以视为是身体核心温度降低,使患者无法产生足够的热量来恢复到体内平衡状态或正常的身体机能。
很明显,这次甘肃山地马拉松的选手遭遇了几乎所有的低温症诱发因素:高海拔、疲劳、大风、冷雨、无保暖衣物、无热能量供应,再加上救援延迟和高级生命支持手段匮乏,最终酿成越野跑史上最惨痛的事件。
当核心体温降低时,人体都出现什么样的生理反应,冻死人都经历了什么样的机体变化?看看下表,你心里估计都觉得发凉。
当然,在院外环境下,通过测定核心体温来进行低温的评估和分类救治,可行性较低。野外医学协会推荐应用包括警觉性、颤抖、运动机能和意识水平辅助评估失温的严重程度。
1. 如果意识清醒、活动能力正常、颤抖、有警觉性状态,属于冷应激,是机体对低温的一种适应调节,并非失温范畴。此时可以通过保暖、进食高能量食物或饮料、运动热身等方式应对。注意不要饮酒,后者反而会加重失温。
2. 一旦失温导致活动能力减弱,就属于轻度失温。此时意识清醒,有颤抖,有警觉性。此时不要运动,应坐下或躺下休息至少30分钟,保暖,高能量饮食,密切观察。
3. 低温导致意识水平下降者,都属于中度失温。此时活动能力减弱,颤抖减弱或停止、失去警觉性。此时应将患者平躺,避免大幅度移动、保暖、不要站立和行走,不要给予饮食,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最好加热到43°C。
4. 所有低温导致失去意识的,都属于重度失温。在以上中度失温的处理基础上,暖化静脉输液、温化湿化给氧,持续监测,随时做好复苏准备。
失温导致的心脏骤停急救,尤其特殊性
急救人员在救治低温症患者时不应该轻易宣布患者死亡,除非患者复温超过35°C,仍然没有心肺和神经系统功能的迹象,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患者只有在身体温暖时死亡才是真正的死亡”。
由于严重低温,患者心排量减少和动脉血压下降,这时可能很难检测到患者的呼吸和脉搏,所以急救人员需要花费60秒的时间来评估患者的呼吸和脉搏。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脉搏,就要开始心肺复苏,在恢复体温之前,不要停止心肺复苏。
如果有室颤,可以给予首次除颤,然后继续心肺复苏,用暖化湿化的氧(42°C-46°C)进行通气,给予静脉输注暖化的液体,延迟肾上腺素给药和后续的除颤直到核心体温恢复到30°C以上。
对低体温症患者进行高级生命支持过程中,患者对于除颤、药物和起搏可能没有反应。重复给药反而造成药物过度积累,所以在患者核心体温低于30°C时最好不要给予静脉注射急救药物。
21位选手如何界定死亡的,实施了哪些抢救措施,不得而知。
一场突如其来的冷风雨,引发一场惨痛的群体死亡事件,而一位普通的在窑洞避雨的牧羊人就救助了6位选手,反衬赛事保障严重缺位。
中纪委更是发出连番追问,“极端天气出现不可控,但高风险运动项目管理监督不能失控。作为专业程度要求极高的极限运动赛事,这场比赛各项组织工作是否达标,必要的安全保障是否到位?赛事举办地,地形复杂、海拔较高、天气变化多端,仅靠简单气温、风力预报是否足够?是否有山区赛道天气变化的即时通报和研判、预警机制?比赛中途出现恶劣天气后,能否及时叫停比赛,让后续损失程度最大可能降低?,这些都是人们的追问。”
请记住
任何比赛的终点都不是完赛,而是安全回家。
更多急救事件解读,关注夜鹰
参考文献:院前急救生命支持第8版